-
對話《在工廠夢不到工廠》作者張賽:有個“壞習慣”,我進工廠戒不掉,孩子也染上
【文/觀察者網(wǎng) 王一 編輯/馮雪】
說起工人,很多人會想起充斥著巨大轟鳴聲的工廠里,帶著一次性帽子和口罩看不清臉的人,他們在流水線上日復一日地重復著同樣的操作,機械而麻木。但其實工廠之外,他們也有自己的喜怒哀樂、愛恨嗔癡,有自己的想法與追求,都在用各自的方式努力生活著。
2003年,16歲剛初中畢業(yè)的張賽腳底踩著家里給的100塊錢從河南去福建打工。小時候,張賽經(jīng)常因愛看書與父親起爭執(zhí),他期望能在人來人往的工廠里找到哪怕一個懂他的人,然而收到的只是工友們對著他捂嘴哈哈笑。
一度懷疑自己“不正?!钡膹堎愑卸螘r間真的戒掉了看書的習慣,過上了正常人的生活,喝酒聊天,談戀愛,打游戲……
當過工人、賣過早餐、做過保安、送過快遞、跑過外賣的張賽因為疫情感受到了人與人之間溫情的連接。2021年底重回工廠后,他發(fā)現(xiàn)曾經(jīng)以為千人一面的工友們同樣也有著自己的人生,每個人都在“無聲反抗,無聲生活”。這也讓他意識到,其實自己讀書、寫點東西的習慣也是一種對麻木而重復生活的反抗。
“工廠贈我以噪音、灰塵、勞累,我還之以走神、記錄、冷眼?!苯衲?月,張賽根據(jù)他和工友的故事寫就的非虛構(gòu)作品《在工廠夢不到工廠》由上海譯文出版社和單讀聯(lián)合發(fā)行,觀察者網(wǎng)與這位被讀者稱為“流水線上的哲學家”的前工人、現(xiàn)外賣員聊了聊。
對話期間,張賽真誠而謙遜。他說,最開始閱讀與寫作于他而言是“一把利劍”,一個幫他逃離乏味工作的武器,但后來,這些習慣成了氣喘吁吁生活中能讓他停歇、喘口氣的“拐杖”?,F(xiàn)在,不僅張賽沒有戒掉愛看書的“壞習慣”,就連他的孩子們也跟著他一起手不釋卷。
張賽 本人提供
16歲初中畢業(yè)后,父親對他說“從此你算一個勞動力了”
2003年8月,初中畢業(yè)的張賽踩著腳底襪子里家里給的100塊錢坐上南下打工的火車。走之前,父親為他授予“成年男子”的身份——“從此你算一個勞動力了”。
父親還向張賽傳授他當年第一次從河南縣城坐直達班車去廣東打工的經(jīng)驗。那年,作為改革開放后的第一代打工人,張賽的父親穿著他母親專門縫制的帶口袋的內(nèi)褲,針線把錢縫死在口袋里,南下打工。他叮囑張賽,車上什么人都有,肯定有扒手,一定要時刻盯緊錢。
就這樣,只買到站票的張賽坐上人擠到不敢抬腳的火車,一路站到了福建省泉州市代管的縣級市晉江。
張賽的哥哥也在這里打工,工作地點是一個“危險”的樹脂廠,哥哥勸說張賽去樓上的衛(wèi)生巾廠,因為那兒“工資高,活兒又輕松”。
“機器的轟鳴使我一下子失聰,但幾十秒后我恢復了聽力并開始適應(yīng)?!眲偵习胩彀?,張賽就被指派去生產(chǎn)車間當學徒。機器的噪聲大到讓人失聰、木漿被粉碎化作灰塵飛入未佩戴口罩的鼻子。在這樣的環(huán)境下,張賽的任務(wù)是更換塑料袋。
即使開機臺又吵又臟,即使第一天上班就被組長指著鼻子罵“滾”,但張賽說他沒有任何抵觸情緒,只是在心里想“天將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照片由張賽提供
從2003年到2006年,張賽三年沒離開這家衛(wèi)生巾廠,一個很大的原因是晉江圖書館。這座圖書館坐落在菲律賓華僑陳永栽以其父母名義捐建的“陳延奎圖書樓”里,距離張賽工作的工廠5.1公里,但張賽時不時就往那兒跑,經(jīng)常去看書。當時沒有暫住證會被罰款,張賽的哥哥告誡他沒事別出去,可愛讀書的張賽抵制不了這樣的誘惑。
有一次,張賽帶了本《羊脂球》進車間,想著機器出故障維修的間隙可以瞄兩頁,卻被女同事捂嘴哈哈笑,到處向別人宣傳。當時張賽以為女同事是在嘲笑他是個書呆子,后來才明白,她以為張賽在看小黃書《羊之球》。
從小到大,張賽都沒碰上過愛讀書的人,他原本期望偌大的工廠里總會有幾個愛讀書的人,幻想遇到屬于自己的林徽因和陸小曼。但現(xiàn)實是,打了18年工,他連一個愛書的女工也沒碰見。
在第一家工廠工作的三年里,張賽和同事只是同事,他不愛說話、不喜歡出去玩,每天就自己看看書、寫寫日記,以沉默面對工友。
讀書,一個想改但沒改掉的“壞習慣”
愛看書也是張賽父親最煩惱兒子的一點。在他小的時候,父親在南方打工,因此張賽關(guān)于父親的記憶不多。只記得有一年過年,父親帶回一臺電視,當所有人跑來他家搶著看《楊家將》導致院墻倒塌時,張賽看著放電視的三層柜最下層關(guān)著的書,心墻倒塌了。
張賽說,這一點讓他爸挺看不慣的,他不理解兒子為什么要看教科書之外的書,他說“你考試的時候考《紅樓夢》嗎?沒考的話你看它干嘛”。所以小時候,張賽只能趁父親不在的時候偷偷地看書。
就連工作后,父親也會時不時打電話來,叮囑張賽“少看點書,少寫點東西,下了班再多睡點覺”。
但其實,兒子“閑不住”的特質(zhì)是受到了父親不言之教的影響。張賽用“愛折騰”來形容他父親,說他雖然后來落下殘疾,但一直在“搞事情”,種地種不動了就去搞養(yǎng)殖業(yè),“但很可惜都不怎么賺錢”。
現(xiàn)在,多了父親這樣一重身份的張賽,想為孩子們做更多,為他們構(gòu)建一個強大的精神之路。每晚8點半,遠在南方打工的張賽會給孩子們打視頻講故事,后來發(fā)現(xiàn)這樣他們會想玩手機,遂改成打語音。
照片由張賽提供
從“守株待兔”“坐井觀天”的成語故事,到附有背誦任務(wù)的《孟子》《論語》,到富蘭克林“捉電”,后來發(fā)展成改編《續(xù)搜神記》里的故事,最終變?yōu)橹v完故事后父與子的聊天。第164個故事講的是王小波名篇《一只特立獨行的豬》,孩子們問張賽“王小波是你的老師嗎?”,他毫不猶豫地回答“是的”。
張賽說,現(xiàn)在孩子們會很自然地就拿起一本讀,甚至是像《理想國》《烏托邦》這樣的哲學書,盡管看不懂,但他們也會拿著坐在那兒有模有樣地看。就像張賽小時候,他讀《紅樓夢》也讀不懂,但就是拿著看。
曾經(jīng),張賽也想過“要改掉看書的壞習慣”。他覺得,自己每天面對工友默默無言,卻把青春獻給圖書館,23歲了還沒有談過戀愛,28歲還沒有結(jié)婚,這樣不好。
遇到老婆時,張賽已經(jīng)有段時間沒看書了,“已經(jīng)學會變成一個正常人”,但時不時還是想閱讀,他擔心老婆沒有辦法接受一個“愛看書、腦子里有很多與別人不太一樣想法”的伴侶。
“一個工人決定去做更多:打工人采訪打工人”
有一段時間,張賽過上了“和周圍人一樣的生活”,就是那種用孔子的話來說“飽食終日,無所用心”的生活——每天上班下班,喝酒聊天,談戀愛,打游戲……他坦言,這樣的生活他完全看不上,覺得自己終于變成了自己討厭的人,很長一段時間都是這樣一種得過且過的狀態(tài)。
照片由張賽提供
轉(zhuǎn)折點發(fā)生在疫情期間。當時張賽在武漢送外賣,他發(fā)現(xiàn)顧客們對外賣員突然變得感激涕零,無論是當面打交道時的語氣,還是交易完成后的留言與打賞,方方面面都能感受到顧客們對他們的感激。
“那個時候我才意識到原來我們這么重要,原來我們這些平時跑外賣的也有這么重要的一面,我們真的是在維持這個城市的正常運轉(zhuǎn)?!睆堎愓f,正因如此,他意識到自己和同事之間的連接,才開始特意關(guān)注周圍的人,關(guān)注他的同事、領(lǐng)導和客戶,然后又很自然地重新開始讀書、重新開始寫東西、寫周圍的人。
后來,張賽在送外賣途中發(fā)生意外摔斷了腿,又回到工廠打工??粗刻烀鎸C器、被同化成機器的工友們,這次他決定主動與他們溝通,做一個采訪計劃,通過采訪與工友們對話、深度溝通,走進他們的視角,講述他們的故事。
一開始,張賽就為采訪計劃定好了題目“一個工人決定去做更多:打工人采訪打工人”。他在本子上寫下15個名字,有工友也有親戚,且都擁有在工廠打工的經(jīng)歷。
“結(jié)果基本上就失敗了?!睆堎愓f他想采訪15個人,最終就采成了3個,有人本來聊得好好的,在他透露想采訪后就突然直接不回地失聯(lián);有人答應(yīng)了,采訪途中卻總是被其他事打斷,最終不了了之;大部分人用“沒空”直接拒絕,其中有一個人甚至直接刪好友。
張賽說:“他們可能覺得我瘋了,我瞎猜的,他們可能覺得我有病。”
比如他第二個聯(lián)系的阿寶。她是張賽剛開始打工時認識的一位姐姐,當時張賽是機臺工,她是包裝工。但阿寶性格開朗,也會利用下班的時間去上夜校、學電腦,后來她離開衛(wèi)生巾廠去應(yīng)聘文員,以初中學歷一步步進入管理層,晉升為高級管理人員。
離開工廠后,兩人斷斷續(xù)續(xù)還有聯(lián)系,張賽感覺阿寶對她印象挺好的,因為“我把我喜歡看書這點隱藏得挺好的”。但這種關(guān)系,在張賽找理由打招呼時,阿寶秒回,而當張賽把在手機上改改寫寫好幾遍的采訪邀約發(fā)出去后,阿寶再也沒有回復。張賽因此消沉了好幾天。后來,兩人再也沒聯(lián)系過。
渴望改變、熱愛學習,愛投“大項目”的白公子
采訪受阻后,張賽決定換種方式,從正兒八經(jīng)的直接采訪變?yōu)槿サ魧擂蔚牧奶?,配上他對采訪對象的觀察。于是,不愛說話的張賽開始主動和工友們聊天、出去喝酒,回來后不停地記錄,最終間接地采訪到幾個人。
照片由張賽提供
萌寶、白公子和張賽在工廠時是一個“歡樂”組合。有一次,萌寶僅穿內(nèi)褲來張賽宿舍借紙,但沒有白公子的身影,張賽問萌寶:“白公子去哪兒了?”萌寶說,白公子去廣州學習了,“打工的去學習,搞不好是傳銷窩點”。
過了幾天,白公子回來了,但沉默許多。經(jīng)過一再追問,他才講起了廣州之旅。白公子通過一個“國學智慧學習群”加了一個女網(wǎng)友,女網(wǎng)友與他聊天、邀請他一起看講課直播,就這樣過了幾個月,白公子花了2000多元買課。
白公子抵達廣州后,賣課公司的人開著跑車來接他,帶他直奔大排檔吃飯,當然是白公子自掏腰包。正式上課后,他們還讓白公子去拉人買課,此時白公子已然覺得有點不對,但他說,“課程終身免費,要學,有用”。
在被張賽質(zhì)疑“學習是好事,可是老出錢不行啊”后,白公子說出了一段“名言”:“待在打工的圈子你永遠是打工的,待在富人的圈子你才可能成為富人。跳出現(xiàn)在的圈子,只要遇到一個貴人就好了,你不付出怎么會有收獲,你不付出怎么可能遇到貴人。要下定決心,關(guān)鍵是要下定決心,從你下定決心那一刻起,命運的齒輪便開始轉(zhuǎn)動?!?
后來,張賽了解到,白公子學的東西又多又雜,五行、周易、中醫(yī)、口才、財商、投資,均有涉獵。
有一次,白公子的好朋友向他推薦了一個做電子名片的“大項目”,他投了兩萬塊錢。結(jié)果后來,項目負責人說資金周轉(zhuǎn)困難,返利延遲,賬面上每個月還在賺錢但一分錢也提不出來。
火上澆油的是,白公子投資的兩萬元是他用信用卡套現(xiàn)而來,至今未還清。張賽發(fā)現(xiàn)白公子的債務(wù)負擔后,問他這是不是騙局,白公子回答“誰還沒有困難的時候呢”。
“他亦是身負重擔之人,生活于他無異于鈍刀割肉?!睆堎惷靼祝坠又静辉诠S,不想一輩子耗在工廠,他誓言明年一定不能這樣活,“他渴望改變,他每天學習,他熱衷于尋找機會”。
重回工廠,一切都進化了
2006年第一次從衛(wèi)生巾廠離開后,張賽短暫地在廚房做過幫工,當過保安,去哥哥開的早餐攤幫過忙,干不下去回到工廠,沒多久又被哥哥叫出來幫忙,受不了又跑回工廠,反反復復好幾次。后來,張賽還干過據(jù)說可以月入過萬的送快遞,卻遭遇公司倒閉的飛來橫禍,只能去做另一個聽說可以拿到高薪的外賣員。但一次摔斷腿后,他又回到工廠打工。
這次,他發(fā)現(xiàn)工廠已經(jīng)進化了。
照片由張賽提供
2015年張賽從工廠離開去跑外賣時,第一次接觸到日結(jié)制度,一個月發(fā)30次工資。張賽說,“那時的我每天會把收入記錄和提現(xiàn)記錄反復查看”。對他來說,這種薪酬制度相當于“自帶鞭子”,激發(fā)人的干勁。
變革后的工廠薪酬制度也是如此,從張賽第一次進工廠時的計時制轉(zhuǎn)變?yōu)橛嫾?、超產(chǎn)獎,或者是計時與計件混合制。他說,最初的十二小時工作制給工人們帶來的是疲憊和麻木,機臺機器也很容易壞,一壞大家都在那兒修,一修就要修半天,這種“磨洋工”的狀態(tài)很普遍。大概2013年、2014年前后,工廠開始引入計件制,完成了每天規(guī)定的產(chǎn)量目標后,工人們就可以提前下班,機臺壞了也會很快有人修好。超產(chǎn)獎制度更是進一步激發(fā)了生產(chǎn)力,完成額定工作量后的工人們在超產(chǎn)獎勵的鞭策下,會主動提前來上班,多做多得。
同時,機器機臺的智能化升級也讓張賽有了將軍能率領(lǐng)更多兵的豪氣。他說,以前的老機臺動輒就“罷工”,現(xiàn)在的機臺都被工人們叫做“傻瓜機”,就是傻瓜都會用,不僅運行穩(wěn)定,而且很多操作機器自己就會完成,人基本上只要從旁看著就行。他形容,現(xiàn)在這些智能化機臺讓他從以前只能帶兵十萬的劉邦,變成了能率領(lǐng)“多多益善”士兵的韓信。
張賽調(diào)侃說:“就是因為現(xiàn)在機臺智能了,我才有更多時間去走神,如果不是這樣的話,我不會這么快就寫出這本書,而且肯定也不是這種狀態(tài)寫出來的?!?
在工廠堅持了3年,寫完《在工廠夢不到工廠》,張賽現(xiàn)在又回武漢跑外賣。他還在堅持寫作,但這次不想寫那么多關(guān)于工廠的內(nèi)容了。
“最開始的時候,寫作對于我來說,它就像一把利劍,就像一個武器,它是我發(fā)自內(nèi)心覺得是一個驕傲的東西。因為我手里有這把利劍,我很快就會寫出偉大的作品,會很快脫離這么乏味的一個工作。但后來因為生活里的許多挫折,寫作于我就變成了像是拐杖一樣的一種支撐?!睆堎愓f,寫作讓他能在氣喘吁吁的生活中有個停歇,能喘一口氣。他也希望,他寫出來的文字能讓其他群體去了解、去關(guān)注工人、外賣員等時常被忽視的人群。
當被問及下一步想做什么,張賽謙虛地說:“我不敢妄言?!?
本文系觀察者網(wǎng)獨家稿件,未經(jīng)授權(quán),不得轉(zhuǎn)載。
- 責任編輯: 賴家琪 
-
擺脫了爛片詛咒,老派爽片還得老家伙上
2025-08-27 11:29 新潮觀魚 -
《南京照相館》海外票房遇冷?當北美主流媒體集體失聲
2025-08-22 18:51 新潮觀魚 -
獨家對話戀綜制片人:我們想緩解社會的戀愛焦慮
2025-08-21 16:10 新潮觀魚 -
飯圈和熱搜,治不好明星的“抑郁癥”
2025-08-16 19:54 新潮觀魚 -
“他們買中國動畫時,為什么要求用日語配音?”
2025-08-14 15:03 新潮觀魚 -
《歌手》收官,唱《獲獎之作》的他真的獲獎了
2025-08-09 09:49 新潮觀魚 -
不再“腦袋大脖子粗”,屬于年輕廚師的時代來了!
2025-08-08 10:23 新潮觀魚 -
《731》終于定檔,如何看待圍繞電影的傳言與爭議?
2025-08-04 10:07 新潮觀魚 -
經(jīng)紀公司回應(yīng),趙露思控訴:你震驚什么?
2025-08-03 12:00 -
不愧是“父母嚴選”,很久沒看過這么扎實的喜劇了
2025-08-02 09:01 新潮觀魚 -
《黑太陽731》在港重映售罄,官方緊急加映
2025-07-31 20:11 -
刪去“瀏陽河”引爭議,《歌手2025》道歉
2025-07-30 12:18 新潮觀魚 -
申奧:照片是輿論戰(zhàn)的武器,我要把這個拍透徹
2025-07-30 09:58 新潮觀魚 -
他倆誰是原唱?《年輪》之爭背后的歌壇文化焦慮
2025-07-26 21:32 新潮觀魚 -
電影里,沒有覺醒的鬼子漢奸,主角是南京百姓
2025-07-26 15:57 新潮觀魚 -
雖然撲了,但敢“冒犯”比“不敢出錯”好玩多了
2025-07-26 15:22 新潮觀魚 -
胡海泉回應(yīng)質(zhì)疑,“初代歌王身份對我真的不重要”
2025-07-25 09:16 新潮觀魚 -
“原本我沒想唱《秋意濃》”
2025-07-18 16:02 新潮觀魚 -
外國歌手“被做局”?《歌手2025》洪嘯回應(yīng)
2025-07-17 20:02 新潮觀魚 -
這片能“掀翻暑期檔”嗎?
2025-07-17 14:37 新潮觀魚
相關(guān)推薦 -
“有個‘壞習慣’,我進工廠戒不掉,孩子也染上” 評論 56美國又下黑手:撤銷三星、SK海力士在華工廠豁免 評論 206外媒又炒作中國赴烏維和部隊,白宮回應(yīng) 評論 186白忙活了?“特朗普大發(fā)雷霆,怒噴烏歐不切實際” 評論 148最新聞 Hot
-
“干涉內(nèi)政!”日本忍不了了,最后一刻取消訪美
-
泰國任命代總理
-
孫女士被封號,微博回應(yīng)
-
“有個‘壞習慣’,我進工廠戒不掉,孩子也染上”
-
“股王爭奪戰(zhàn)”后,貴州茅臺發(fā)布兩公告
-
沙利文都麻了:4年白干,當初拉來遏華的盟友現(xiàn)在罵美國是“馬桶”
-
馬克龍拱火:要是這樣,特朗普就又被普京“玩”了
-
美國上訴法院裁定關(guān)稅非法,特朗普:你們在摧毀美國
-
英國“準備好介入臺?!??英防相否認
-
外媒又炒作中國赴烏維和部隊,白宮回應(yīng)
-
美國又下黑手:撤銷三星、SK海力士在華工廠豁免
-
美歐持續(xù)重壓,最后一刻西班牙“毀約”
-
對華問題,普京最新表態(tài)
-
投訴“魯迅夾煙墻畫”當事人,道歉了
-
民生銀行半年報:凈利潤下降4.87%、資產(chǎn)總額下降0.59%
-
光大銀行半年報:營收下降5.57%,但凈利潤增長0.5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