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揚:偉大的周朝,鼎定大一統(tǒng)文明
——70年對話5000年(4)
關鍵字: 文明中華文明歷史王氏的“殷周之際”之論又怎講?他在文章中寫道:
殷、周間之大變革,自其表言之,不過一姓一家之興亡與都邑之移轉;自其里言之,則舊制度廢而新制度興,舊文化廢而新文化興。又自其表言之,則古圣人之所以取天下及所以守之者,若無以異于后世之帝王;而自其里言之,則其制度文物與其立制之本意,乃出于萬世治安之大計,其心術與規(guī)摩,迥非后世帝王所能夢見也。[3]
周人本為“大邑商”西部邊陲的一個小邦國,在古公亶父率部落從“戎狄之間”的豳地返回關中岐山下之后,逐漸壯大起來,傳至文王時,已“三分天下有其二”。武王聯(lián)合西南眾多邊疆部落,起兵伐紂,一舉克殷。
圖2:周人遷徙示意圖(圖片來源:作者供圖)
但為什么說這一次的改朝換代,不只是表面上看起來的“一姓一家之興亡與都邑之移轉”,而是埋伏了“萬世治安之大計”在里面了呢?
這就要通過與商朝的對照來看。首先,如前所述,商朝已經有了“王畿”、“四土”和“多方”的“中心-邊緣”地緣格局。周人從西方崛起,滅掉了紂王之后,立刻面對了一個兼有東西兩部分的巨大疆域,如果再把周圍的“九夷八蠻”都納入進來,也就是當時的“天下”了。
一個“小邦周”,“萬邦”中的一個,而且無論在文化還是在經濟上都較“大邑商”要落后很多,現(xiàn)在因為一舉奪了政權突然要面對整個“天下”,要管理包括原殷商的王畿、四土、多方以及四周蠻夷戎狄的全部“萬邦”,這就是周朝開國者們要解決的頭號難題。
這個難題,歷史上其他開國者也都遇到過,但結果卻大相徑庭。最常見的一幕,是武力征服,文明倒退,重回野蠻世界,最后又在某個邊疆地區(qū)涌現(xiàn)出新的起義者集團,進入下一輪毀滅與重建的循環(huán)。阿卡德、亞述、赫梯、巴比倫包括波斯,大抵如此。從疆域的規(guī)模上講,與周初形勢最接近的,是公元前4世紀崛起的亞歷山大帝國。當時這個由西部小邦馬其頓人建立的龐大帝國曾經橫跨歐亞非三大陸,也可算是一個“天下”,但從公元前336年亞歷山大即位到他于前323年在巴比倫城暴病而亡,前后不過13年。整個過程,不過就是一支50000人左右的蠻族大軍毀滅了第一波斯帝國,并在其所到之處留下一連串兵災戰(zhàn)火,并無進步和建設可言。最強詞奪理的積極評價,不過就是說武力入侵給被征服地區(qū)帶來了新的活力,促成了各文明之間的融合與交流。
但文明的發(fā)展,卻不是靠野蠻來推動這一個途徑。遺憾的是,無論是亞歷山大,還是被他擊敗的大流士三世,都完全不了解700年前在東亞中原地區(qū)發(fā)生的事情。以今人的眼光回顧地看,那是文明史上一個見證奇跡的時刻。周朝的開國者從文武到周公,面對著同樣的難題,卻沒有落入那個重回野蠻的俗套故事,他們成功發(fā)明出了一種史無前例的、跨越式的解決方案,直接將中原大地帶入了一個新的文明。
70年對話5000年,我們已經看過了中華“多元一體”的文明起源,我們也見到了中華“天下型”定居文明崛起,現(xiàn)在終于又要目睹人類歷史上第一個將定居城市與蠻夷游團一體整合的中華“天下秩序”之誕生了!
圖3:周公旦塑像(圖片來源:作者供圖)
此處還是要插一句:關于周朝創(chuàng)制在世界政治發(fā)展史上的重大意義,同樣也不能指望在西方史學“大師”們的著作中找到任何客觀的闡釋。在他們中很多人的頭腦中,除了希臘羅馬世上再無其他古代政治史,除了亞歷山大、凱撒等幾個軍閥全世界其他的人好像都在睡覺。而西藏高原以東的世界則僅僅因為不懂而干脆被“與世隔絕”。因此,在此要再次致敬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趙汀陽教授,他正確地將周朝的政治制度創(chuàng)制,定義為一個超前進行的“世界政治”實驗,他寫道:(周朝的天下體系)
是覆蓋有限地域的“世界性”政治秩序,是世界政治的一個概念性實驗,是世界歷史的預告。世界至今尚未變成天下,真正的世界歷史尚未開始?!酥艹奶煜麦w系這個特例,由自然狀態(tài)發(fā)展出來的政治幾乎必定是國家政治,而由國家政治派生出來的是國際政治,卻無法進一步發(fā)展出世界政治。[4]
誠哉斯言。公元前1044年武王去世,成王幼小,周公攝政,《書·大傳》記:“一年救亂,二年克殷,三年踐奄,四年建侯衛(wèi),五年營成周,六年制禮樂,七年致政于成王。”正是這7年,周公完成了一個世界政治史上的奇跡,不僅成功實現(xiàn)了周朝“以小治大”、“以一治眾”的目標,而且創(chuàng)造性地建立起一個“世界性”政治秩序,大治天下。史記:“成康之際,天下安寧,刑錯四十余年不用?!?
“周朝之謎”的世界史意義
這才是文明。若為亞歷山大13年寫傳記,基本上就是戰(zhàn)史,從漢尼拔、凱撒到拿破侖、希特勒,沒什么差別,寫到最后,就是蓋世的英雄死去,久違的和平重現(xiàn);但若要評價周公旦的7年,卻大大超出了西方史學家的理解范圍,就是在中國,從2000多年前的先秦諸子,直到民國時期和今天的學人,也還在不斷刷新不同的理解方式。
- 原標題:70年對話5000年(4):商周之變如何一直影響到今天?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
- 請支持獨立網站,轉發(fā)請注明本文鏈接:
- 責任編輯:周雪瑩
- 最后更新: 2019-02-19 09:39:32
-
“今天,向40年前那場戰(zhàn)爭中的英雄和烈士們敬禮!”
2019-02-17 22:47 -
長城城磚被撬壞60余延長米,誰干的!
2019-02-05 20:23 考古 -
在中國,不管官多大學問多好,都不該忘記自己來自人民
2018-12-11 08:05 新時代之聲 -
塵封百年,甲午海戰(zhàn)沉船致遠艦設計圖在英國重見天日
2018-12-10 19:59 考古 -
直播:今天我們該如何紀念“三大戰(zhàn)役”
2018-12-09 12:14 觀天下講壇 -
即使在最窮的中國面前,英國人也摔了跤,美國人也碰了壁
2018-11-30 07:10 新時代之聲 -
唐代公主誰也沒見過,怎么知道復原得準不準確?
2018-11-22 07:44 -
有些人一講改革開放,就是自由化、私有化、市場化
2018-11-21 08:18 新時代之聲 -
當年我們羨慕別人家家有冰箱,今天我們造給全世界
2018-11-19 08:38 新時代之聲 -
疑似抗日英烈頭顱現(xiàn)身日軍老照片 日軍曾“屠村”
2018-11-19 07:33 -
愛因斯坦親筆信3.2萬美元成交 信中成功預言德國未來
2018-11-15 17:21 德意志 -
埃及發(fā)現(xiàn)幾十具“木乃貓”,真·喵星人占領評論區(qū)
2018-11-13 20:44 考古 -
“10人里有1人愿回中國,我們就成功了”
2018-11-02 06:58 新時代之聲 -
當年中國沒錢,但有膽子“殺出一條血路”
2018-10-30 07:28 新時代之聲 -
佟麟閣:誓與盧溝橋共存亡
2018-10-25 10:40 捍衛(wèi)英雄 -
發(fā)現(xiàn)最古老完整沉船:距今2400年、保存完好
2018-10-23 15:23 考古 -
既然要研究民國政治史,又在躲藏什么?
2018-10-13 16:07 -
《國家寶藏》第二季要來了!又有哪些文物亮相?
2018-10-11 07:55 綜藝政治 -
習近平談抗戰(zhàn):牢記歷史是要以史為鑒、面向未來
2018-09-19 10:25 抗戰(zhàn)勝利70周年 -
疑似被盜佛首現(xiàn)身蘇富比 龍門石窟研究院回應
2018-09-18 07:20 考古
相關推薦 -
美國又下黑手:撤銷三星、SK海力士在華工廠豁免 評論 46外媒又炒作中國赴烏維和部隊,白宮回應 評論 127白忙活了?“特朗普大發(fā)雷霆,怒噴烏歐不切實際” 評論 128“收獲季到了,美國大豆卻又遭‘當頭一棒’” 評論 70被解職后,佩通坦發(fā)聲:接受裁決 評論 152最新聞 Hot
-
外媒又炒作中國赴烏維和部隊,白宮回應
-
美國又下黑手:撤銷三星、SK海力士在華工廠豁免
-
美歐持續(xù)重壓,最后一刻西班牙“毀約”
-
對華問題,普京最新表態(tài)
-
投訴“魯迅夾煙墻畫”當事人,道歉了
-
民生銀行半年報:凈利潤下降4.87%、資產總額下降0.59%
-
光大銀行半年報:營收下降5.57%,但凈利潤增長0.55%
-
俄方:普京與金正恩會晤正在醞釀中
-
“意在制衡中國”,中方警告美日
-
鳩山將出席九三閱兵,日本政府回應
-
女子上廁所多次遭偷窺,西安警方通報
-
白忙活了?“特朗普大發(fā)雷霆,怒噴烏歐不切實際”
-
莫迪在日本提到中國
-
“很高興受邀,中國戰(zhàn)勝日本是值得慶祝的歷史事件”
-
特朗普對哈里斯下手了
-
“已和以色列徹底決裂,包括經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