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賈康:75年間從303億斤小米到41萬億,中國國家財政爬坡過坎底氣有多足?
第四,中國式現代化強調人與自然和諧發(fā)展,對應于“五位一體”總體布局中的生態(tài)文明。改革開放之初,中央就指出,不要重走西方工業(yè)化國家“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但遺憾的是,我們后來還是沒有能很好地避免這條老路,出現了明顯的大氣污染、水流污染、土壤污染等多重環(huán)境問題。
在生態(tài)文明理念的倡導之下,這些年我們取得了一系列的進展:例如,我們的可再生能源、清潔能源的發(fā)展,現在已經成為全球亮點。這方面的成績要充分肯定,但在繼續(xù)鞏固已有進步的同時,確實還要面對很多挑戰(zhàn)性的問題。
十四五以來,財政對科技創(chuàng)新的支持力度逐年加大新華網
比如,國際上指責我們"新三樣"產能過剩,將來如果要跟國際社會更好地交流、更好地對話,更好地促進人和自然界在生態(tài)文明方面的和諧發(fā)展,我們就要做好一系列消解阻力、克服矛盾的工作。
展望未來,中國已經明確對全世界承諾了“雙碳”目標,它既是對國際社會的莊嚴承諾,也是中國式現代化這個命題之下,我們自己根本利益的客觀需要。
第五,中國式現代化是和平發(fā)展的現代化。如果不能和平發(fā)展,中國的現代化就很難夢想成真。因為大家都知道,現在世界處于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有俄烏戰(zhàn)爭的火藥桶,有中東的火藥桶,我們周邊還有很多風險因素和危機因素。怎么樣處理好中國和平發(fā)展的問題,首當其沖的就是處理好世界上最重要的雙邊關系,即中美關系。
現在中央的基本指導方針已經非常清楚,我們不贊成美國把中美間的競爭放在第一位的認知。中美顯然是有競爭的,但是中國方面認為首先應該把合作放在第一位,因為中美還是有明顯的共同利益的。我們絕不脫鉤斷鏈,而是應該千方百計和平發(fā)展、積極打造人類命運共同體,而人類命運共同體之中,顯然必須包括頭號強國——美國。
那么財政就要服務這個全局:中國的發(fā)展一方面必須是內循環(huán)為主體,這樣我們可以更好地掌握主動權,同時另一方面絕不放棄外循環(huán),包括和美國互通有無的貿易自由化,投資便利化,積極促進中美關系形成有競爭更有合作、盡可能和平發(fā)展的格局。
研究財政必須“跳出財政看財政”,不能僅局限在財政自身業(yè)務的眼界之內,一定要胸懷全局。對應中央所說的中國式現代化的五大特征,財政要關鍵性地匹配上自己的功能作用,爭取以財政服務全局,多做貢獻,助力中國經濟起飛和可持續(xù)發(fā)展,使我們的現代化道路越走越寬。
財政確保有效投資仍是關鍵,利于提振信心釋放消費潛力
觀察者網:從中國式現代化的獨特視角來審視,財政無疑扮演著至關重要的角色?;氐礁唧w的問題上,有學者提出中國在過去40多年的高速發(fā)展階段,財政支出結構呈現出高政府投資、低福利支出的特點。當下也有學者提出要轉變這種財政支出體制,擴大福利支出。您認為這種高政府投資、低福利支出的財政,是否是后發(fā)國家的階段性必然?還是中國財政的特色結構?
賈康:在中國的發(fā)展過程中,投資發(fā)揮了極大作用,確實有它的獨特之處。傳統(tǒng)體制下,我們的財政被人們稱為生產建設性財政,意味著財政資源是通過投資安排出去的。
用過去的經驗總結來說,財政基本建設支出在整個國民收入里的比重達到40%左右比較合適。但這個數據不應該僵化套用,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生產建設性財政要轉型,政府投資比重下降,但并沒有完全退場。
從全球視角審視,中國政府的投資規(guī)模明顯收縮后,在主要經濟體中依然處于高位,這背后蘊含著中國特色的發(fā)展邏輯。作為發(fā)展中經濟體,中國要通過超常規(guī)路徑去追趕發(fā)達經濟體,力求實現現代化進程中的跨越式發(fā)展。我們所主張的新供給經濟學理論,強調“守正創(chuàng)新,守正出奇”的戰(zhàn)略思維。中國的財政既要借鑒現代化的普遍國際經驗,又要對應中國國情下對現代化的特定客觀要求。
一個有利因素是,中國擁有將高儲蓄率轉化為投資資金的獨特優(yōu)勢。從統(tǒng)計上來看,人均國民收入是不斷提高的,老百姓可支配收入也是隨之提高的。原本在趨近于高收入經濟體過程中,中國儲蓄率應該適當有所下調,但由于這幾年特別是三年大疫之后,老百姓的避險意識上升,所以社會整體的儲蓄率又提高了。
儲蓄率和投資率是有連帶關系的,在中國的國情之下,高儲蓄必須轉化為投資,才能推動經濟發(fā)展,創(chuàng)造更多就業(yè)。近年老百姓在可支配收入節(jié)節(jié)上升的同時,邊際消費傾向卻未能上升,從而繼續(xù)導致高儲蓄率;又由于經濟進入低迷階段,投資偏冷,大量儲蓄資金沉淀在銀行,無法轉化出高投資率。
要解決這個問題,就要有配套的相關政策。一是要求政府要實施反周期操作,以有效投資提供就業(yè),增加老百姓的收入,進而使百姓的購買力有源頭活水,持續(xù)不斷提供民眾的消費能力。二是要完善社會保障體系,讓老百姓減少后顧之憂,有收入后敢于花錢安心消費。
當下要強調的是,在市場主體仍然普遍存在信心不夠提振的問題,預期沒有得到明顯改善的情況下,我認為首先應該要綜合施治,提振信心,改善預期。
二十屆三中全會的指導方針中,包括做好預期管理,實際上對應的就是這一現實重大問題,即使老百姓在方向感、安全感、希望感這方面能夠形成一個非常穩(wěn)定的向好預期,我認為這也是當下必須特別注意的事情。
針對提高企業(yè)信心、促使公眾預期向好方面的現實問題,要對癥下藥。比如中央強調要保持宏觀政策的一致性,但我們不能否認的是,地方層面的一些動作,是違反中央這一非常重要的方針政策導向的。這一段時間以來,很多地方由于財力緊張,對企業(yè)搞倒查多少年,去追索,去罰沒,其中的扭曲是不能否認的。 從今年上半年統(tǒng)計數據來看,GDP增長雖然達到5%,但因為種種原因財政收入以現價計算卻是下降的,而地方為主的非稅收入同期卻增長了11%以上,背后的問題非常值得我們重視和分析。
以上這些,都關系中國特大規(guī)模市場的消費潛力如何如愿釋放的問題。我們的儲蓄率不能一高再高,消費潛力要可持續(xù)地得到釋放。
但如何釋放中國這個特大規(guī)模市場的消費潛力,確實是一個系統(tǒng)工程問題。簡單來講,以有效投資擴大就業(yè)是關鍵,低迷時期加大政府投資提升景氣以拉動非政府投資跟進,確有必要;至于還要消除老百姓的后顧之憂釋放消費潛力,則需要財政對社會保障體系提供穩(wěn)定的支持。
土地財政弊端的責任不在分稅制
觀察者網:正如您提到的,未來中國經濟要行穩(wěn)致遠,需要正視財政目前面臨的幾個風險點,第一個就是大家比較關注的財政收入下降問題,如果從歷史角度講,形勢有多嚴峻?
賈康:我們一般用財政收入占GDP比重即財政依存度 ,來衡量一個國家或一個地區(qū)經濟運行質量,比重越高,說明財力越足。
從這個指標看,我國是從早年傳統(tǒng)體制下的高位往下調整后又變得過低,直到1994年以后才有向比較高水平的回升。在相對穩(wěn)定一段時間之后,這幾年總體來說還是下降的,因為我們有大量的減稅降負措施,使得統(tǒng)計公布的政府收入占GDP比例,有所調低。
2023年,全國新增減稅降費情況新華網
得承認,特別是三年大疫之后,地方政府目前的收支矛盾非常突出。前已述及,這種壓力下出現了地方政府所謂刮地皮式的追索、罰沒行為,導致非稅收入猛增。這里面明顯包含著違反中央大政方針的因素,這是我們不能回避的問題。
基于這種情況下出現的另一個問題就是,政府財力越困難,就越看重土地批租。
中國作為一個依然具有典型發(fā)展中國家特征的經濟體,其國土開發(fā)的空間相當大,很多地方轄區(qū)的土地批租收入,直觀來看是很有分量的。
這里面還有一個“地方政績錦標賽”的問題。所謂“為官一任,造福一方”,追求政績是合乎官員應有行為模式的,關鍵就是這個政績是不是能夠經受時間的考驗。
坐在位子上的“關鍵的少數人”,更關心的是任期之內怎么出政績,政績怎么樣得到各方面特別是上級領導的重視等等。那就必然看重土地批租,因為這個方式有利于一次性把錢拿足,然后可以做想做的標志性項目建設,從而達到學者所說的“地方政績錦標賽”的目標。但一塊地皮一旦批租出去,40-70年間不會再由這個途徑產生一分錢的地方收入了,然而這個并不是在任領導人所關心的,反而容易與開發(fā)商“合謀”式抬升地價取得當期更大的可用財力,短期行為由此而來。
這就聯系到我們的房地產市場過去為什么不斷出現“地王”和過熱的局面。為了應對這種過熱局面,不得已采取以行政手段為主的措施來往下硬壓,而這種手段會明顯帶來一定的副作用。
我們不能否定獲取土地使用權的“招拍掛制度”,因為在國土開發(fā)上,對應土地使用權的分配,還沒有更好的形式來引入市場機制。當前要解決的問題是,怎么樣通過制度建設和政策優(yōu)化,把中國式的土地財政實際對接到地方政府更合理更廣義的土地財政上去,即不能只靠土地批租,而是要靠土地使用權交易后,所建成的不動產在持有環(huán)節(jié)的稅收,源源不斷地產生地方收入,這是地方政府在財源建設概念之下需要考慮的制度建設問題。這就涉及到地方稅體系建設、擴大直接稅等配套改革了。
截止2023年年末,全國政府法定債務率為56.1%,低于主要市場經濟國家和新興市場國家新華網
有些人把“土地財政”的短期行為問題和地方財政困難、隱性負債債等問題都歸咎于分稅制,這種錯誤認識必須排除。事實上中國地方概念的省以下,并沒有貫徹分稅制安排,像沿海的遼寧、江蘇、浙江、福建,中部的湖北等省,省級以下沒搞分稅制,而是維持著傳統(tǒng)體制下的一種典型的總額分成制,其他地方則是按稅種分成,總的看是五花八門,又復雜易變,討價還價色彩很濃重。這帶來一系列弊病,如果從制度機制成因來說,這跟基層的財政困難、隱性負債有關,也和土地財政的短期行為有關。
因此,我們必須堅定不移地按照市場經濟的客觀規(guī)律推進深化改革,完善分稅制,使它橫向到邊,縱向到底,在省以下能夠落地。這是我認為必須強調的一個改革大方向。特別是在省以下把改革成果落地,這是我們必須強調的改革深水區(qū)攻堅克難的大方向。
-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
- 責任編輯: 蘇堤 
-
“在這個世界中,美國不是穩(wěn)定的錨,而是需要防范的風險”
2024-10-03 23:28 美國一夢 -
“中概股暴漲已讓空頭血虧70億美元,損失慘重”
2024-10-03 13:22 中國經濟 -
“‘生兒育女’后,馬斯克政治立場快速轉變”
2024-10-03 08:55 美國政治 -
港股大爆發(fā)!恒生指數站上22400點
2024-10-02 13:55 -
130萬畝良田喜迎豐收,汾酒“第一車間”訴說持續(xù)千年的糧農故事
2024-10-02 09:59 觀網財經-消費 -
馬斯克可以“試錯迭代”,我們行不行?
2024-10-02 09:59 觀網財經-科創(chuàng) -
斥資80億元打造上海薈聚,宜家母公司:對中國市場的信心毋庸置疑
2024-10-01 14:32 -
深交所對許家印給予紀律處分
2024-09-30 23:02 大公司 -
盛松成:穩(wěn)增長政策應向民生領域傾斜,建議個稅起征點提高到8000元
2024-09-30 21:44 中國經濟 -
住建部、金融監(jiān)管總局:扎實推進保交房工作
2024-09-30 21:31 觀網財經-房產 -
李大霄:千萬不要上杠桿,要吸取2015年短命行情的教訓
2024-09-30 19:57 -
日本經濟前路迷離:反安倍斗士上臺,依然難以告別安倍經濟學?
2024-09-30 18:12 -
鴻蒙誓師,見證中國互聯網生態(tài)大躍遷
2024-09-30 18:05 觀網財經-科創(chuàng) -
榮耀:副董事長因個人原因辭職
2024-09-30 18:01 觀網財經-科創(chuàng) -
“有房東連夜跳價50萬試探行情,中介忙得沒空吃飯”
2024-09-30 16:55 觀網財經-房產 -
歷史新高!港股成交額突破4500億港元
2024-09-30 15:59 金融觀察 -
-
監(jiān)管:券商基金等要確保國慶開市前各交易系統(tǒng)處于正常
2024-09-30 15:45 觀網財經-金融 -
多只海外中國ETF規(guī)模創(chuàng)新高
2024-09-30 15:29 觀網財經-金融 -
A股三季度收官:滬指站上3300點,當天成交額近2.6萬億創(chuàng)歷史
2024-09-30 15:10 金融觀察
相關推薦 -
“干涉內政!”日本忍不了了,最后一刻取消訪美 評論 85“有個‘壞習慣’,我進工廠戒不掉,孩子也染上” 評論 74美國又下黑手:撤銷三星、SK海力士在華工廠豁免 評論 206外媒又炒作中國赴烏維和部隊,白宮回應 評論 188最新聞 Hot
-
行程披露!“普京在華停留如此之久,實屬罕見”
-
“干涉內政!”日本忍不了了,最后一刻取消訪美
-
烏克蘭前議長遭槍殺,澤連斯基發(fā)聲
-
“印度不會屈服”
-
泰國任命代總理
-
孫女士被封號,微博回應
-
“有個‘壞習慣’,我進工廠戒不掉,孩子也染上”
-
“股王爭奪戰(zhàn)”后,貴州茅臺發(fā)布兩公告
-
沙利文都麻了:4年白干,當初拉來遏華的盟友現在罵美國是“馬桶”
-
馬克龍拱火:要是這樣,特朗普就又被普京“玩”了
-
美國上訴法院裁定關稅非法,特朗普:你們在摧毀美國
-
英國“準備好介入臺?!保坑⒎老喾裾J
-
外媒又炒作中國赴烏維和部隊,白宮回應
-
美國又下黑手:撤銷三星、SK海力士在華工廠豁免
-
美歐持續(xù)重壓,最后一刻西班牙“毀約”
-
對華問題,普京最新表態(tài)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