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喬治·帕克:一分為四的美國
最后更新: 2021-08-12 08:41:08【文/喬治·帕克 譯/董璐瑤、徐順萍、狄磊】
當美國人再也無法對國家的目的、價值觀、歷史或意義達成一致意見,各方是否還有可能和好如初?
國家與個人相似的一點是,他們講述故事的目的都在于了解自己是誰、來自何方以及想要成為什么。國家敘事與個人敘事一樣,容易陷入多愁善感、委屈、驕傲、羞恥與自欺欺人的情緒。敘事方式從不是一成不變的,相反,各種類型的敘事相互競爭并不斷變化。最為長久的不是那些最經得起事實檢驗的,而是那些能夠滿足人們最深層次的需求與愿望的敘事方式。
迄今為止,美國人知道了民主取決于彼此共同的現(xiàn)實(指個體通過人際溝通所獲得的對共同經驗的感知)的基準,也就是說事實具有不確定的可替換性時,人則迷途失路。但是,沒有人可以在無休止的自我批評中過上幸福富饒的生活,正如國家需要的不僅僅是事實,還有傳遞道德認同感的故事。長久地對著鏡子進行自我審視必須以自我尊重為結局,否則我們會被吞噬。
追蹤國家敘事的演變可以讓我們知道國家變革的可能性。二十世紀大部分時間里,民主黨與共和黨這兩個政黨有著明確的身份特性,闡述著截然不同的故事。共和黨人為想要出人頭地的人發(fā)聲,而民主黨人則代表了那些想要公平待遇的人。共和黨人強調個人事業(yè),民主黨人則強調社會團結,最終接納了黑人群體并且放棄了對吉姆·克勞法的承諾。但與今日不同的是,那時兩黨是在對具有相同認知的國家進行爭論。這一共識一直持續(xù)到六十年代末,現(xiàn)在人們仍然對其有所記憶。
早期《蹦跳的吉姆·克勞》音樂封面(約1832年)(資料圖)
與今天相比,上世紀兩黨所反映的社會具有更低的自由寬容程度,更少的多樣性與選擇,但經濟更加平等、更能共享繁榮、更能達成政治合作。主張自由的共和黨人和保守的民主黨人在各自的政黨中都發(fā)揮了重要作用。在飲食(金槍魚面砂鍋)與電視節(jié)目(警匪片《渾身是膽》)的選擇上,那時的美國人比我們更統(tǒng)一,甚至他們的體型也看起來更像。盡管1968年解除了壓抑與鎮(zhèn)壓,但他們仍比我們更克制內斂。
自此以后,兩黨幾乎交換了立場。直至千禧年之交,民主黨開始成為富裕的專業(yè)人士的家園,而共和黨開始聽起來像民粹主義叛亂分子。我們必須了解這種立場互換才能知道美國如何走到今天的局面。
二十世紀七十年代,二戰(zhàn)后奠基于兩黨制、以中產階級為基礎的美國告一段落,隨其消失的還有“遙遙領先”和“公平待遇”這兩種相對穩(wěn)定的敘事內容。取而代之的是四種相對立的敘事,四種對美國道德認同的描述。它們根植于歷史,又受到新的思維方式與生活方式的影響,反映了使我們一分為二的鴻溝兩岸的分野,又加深著人們之間的裂痕。過去四年里,四種敘事輪番發(fā)揮影響。它們重疊、相互形塑、相互吸引、彼此排斥。要理解其中一個敘事則不能舍棄其余三個,因為它們來自同一個整體。
第一個敘事稱為“自由美國(Free America)”。過去的半個世紀里,它是四種敘事里最具政治影響力的一個?!白杂擅绹苯梃b了自由主義思想,并將其安裝在消費資本主義的強大引擎中。它所倡導的自由與亞歷克西·德·托克維爾(Alexis de Tocqueville)的自治藝術大不相同。這里的個人自由與他人無涉,是一種“不要踐踏我”(Don’t Tread on Me)的消極自由。
上世紀七十年代保守運動開始主導共和黨,并于1980年羅納德·里根就任總統(tǒng)后開始主導全國大部分地區(qū)。如歷史學家喬治·H·納什(George H. Nash)所觀察到的那樣,這一運動令人不安地匯聚了幾股思想。其一是傳統(tǒng)主義,是對現(xiàn)代世俗文明的烏托邦計劃和道德混亂的反動。傳統(tǒng)主義者有充滿罪惡感的新教徒、正統(tǒng)天主教徒、南方農民、潛在的貴族以及不合群的個人主義者,他們是二戰(zhàn)后持異見的人士。他們對未受教育的民眾的自滿庸俗感到震驚。他們的英雄是保守克制的化身埃德蒙·伯克,他們的敵人是美國民主哲學家約翰·杜威。
傳統(tǒng)主義者的精英主義使他們與美國的主流生活背道而馳,美國歷史上對其最具吸引力的階段是準封建的舊南方,但他們的著作啟發(fā)了下一代保守派,其中包括小威廉·法蘭克·巴克利(William F. Buckley Jr.)。此人于1955年推出了第一期《國家評論》,著名的主張是“(共和黨)敢于橫跨歷史之潮流,向自由主義的政治正確大聲喊停。”
其次,接近傳統(tǒng)主義的是反共產主義。其中許多人曾是馬克思主義者,如惠特克·錢伯斯(Whittakers Chambers)和詹姆斯·伯納姆(James Burnham),他們從左翼轉向右翼時隨身攜帶著世界末日的包袱。對他們來說,政治無非是善與惡、上帝與人類之間的巨大斗爭。他們鼓足干勁瞄準了埃莉諾·羅斯福(Eleanor Roosevelt)和小亞瑟·施萊辛格(Arthur Schlesinger)的改良主義信條,將古老的自由主義看作一種更加蒼白無力的共產主義,伯納姆稱之為“西方自殺的意識形態(tài)”。反共主義者和傳統(tǒng)主義者一樣,對民主持懷疑態(tài)度,認為如果第三次世界大戰(zhàn)爆發(fā),民主的軟弱性注定其走向毀滅。如果這些謾罵的悲觀主義者是現(xiàn)代保守主義的全部成員,那么這場運動就會在1960年因悲觀而湮滅。
自由放任主義者(libertarians)則不同。他們更易融入美國。由于對自由的堅持,他們可以聲稱自己是洛克、杰斐遜和古典自由主義傳統(tǒng)的后裔。其中一些人將憲法詮釋為一份自由主義文件,闡述了有限聯(lián)邦政府下個人和各州的權利,而不是《聯(lián)邦黨人文集》作者們所認為的那樣,憲法意味著為加強國家力量而建構的國家組織框架。奇怪的是,最具影響力的自由放任主義者是歐洲人,尤其是奧地利經濟學家弗里德里希·哈耶克(Friedrich Hayek),在正值國家權力對經濟資源的動員最盛之際的1944年,其反對集體主義的論戰(zhàn)著作《通往奴役之路》引起美國轟動。
《通往奴役之路》(資料圖)
將自由放任主義者與親商的傳統(tǒng)共和黨人加以區(qū)分的,是前者純粹不妥協(xié)的觀念。哈耶克說道:“計劃導致獨裁。”政府的目的在于維護個人權利,除此之外別無他物。一點點的社會福利就會導致自由政府消亡。1937年最高法院對部分新政法案的支持裁決是美國衰落的開始。自由放任主義者反對本世紀中葉的混合經濟共識。精神上,他們比保守派更為激進:絕不與社會保障管理員和中央銀行家妥協(xié)!凱恩斯主義財政政策必然失??!
盡管其想法純粹,也正因其純粹,自由放任主義者與種族隔離主義者建立了共同的事業(yè),種族主義從一開始就影響了前者的政治運動。其首位英雄參議員巴里·戈德沃特(Barry Goldwater) 作為一名反對自己政黨建立的叛亂分子,于1964年競選總統(tǒng),同時以州權為由反對民權法案。
半個世紀以來,精英傳統(tǒng)主義和反共產主義作為保守主義運動的前兩條脈絡,持續(xù)根植于其本質之中。最后,美國人民表達了對完完全全享樂的偏愛,第一條脈絡隨之消失了,冷戰(zhàn)的結束使第二條脈絡也成為過去時,但是自由放任主義一直延伸到現(xiàn)在。詹姆斯·伯納姆(James Burnham)幾乎被遺忘了,但我在各種地方都遇到過安·蘭德(Ayn Rand)的狂熱支持者,在硅谷風險投資家中,在坦帕灣茶會的辦公室里,還有鋪路工人。
前眾議院議長保羅·瑞恩(Paul Ryan)(他高中時讀過《阿特拉斯聳聳肩》)將蘭德無情的利己主義哲學帶進了國會山的政策制定過程。自由主義講述了白手起家和平原上孤獨先驅者的美國神話,其中一個反復出現(xiàn)的特征是對人類的贊美。像馬克思主義一樣,這是一個完整的解釋機制,吸引了聰明絕倫的工程師和其他從未真正成長的人。
“自由美國”如何成為了共和黨的教條,又是如何長期設定了美國的政治術語?一如任何重大的政治變革,這一改變取決于思想、人們生活的真實聯(lián)系以及時機。沒有經濟大蕭條就沒有羅斯福革命,同樣沒有二十世紀七十年代就沒有里根革命。經過多年高失業(yè)率、天然氣短缺、自由城市的混亂以及史詩般的政府腐敗和無能,直到1980年,大批美國人已經做好準備,去聆聽米爾頓·弗里德曼和羅斯·弗里德曼夫婦(注:米爾頓·弗里德曼(Milton Friedman)是一位諾貝爾獎得主,也是20世紀影響力最大的經濟學家之一。他的妻子羅斯·弗里德曼(Rose Friedman)曾在芝加哥大學法學院任教)在其名為《自由選擇》(Free to choose)的著作及同名電視節(jié)目中的觀點,將國家的衰落歸咎于商業(yè)法規(guī)及其他政府對市場的干預手段。
但是,當年共和黨候選人的“點金術”將減稅和放松管制的冷酷準則變成了“山巔上的光輝之城(the shining city on a hill)”(注:指美國在自由民主方面要做全世界的標桿和模范。典故源于“你們是世上的光。城造在山上是不能隱藏的?!?馬太福音5:14)),將美國塑造為朝圣者之圣地、絕望世界之燈塔這一溫暖愿景。在里根的花言巧語中,杠桿收購在某種程度上與新英格蘭城鎮(zhèn)會議的精神異曲同工。里根讓“自由美國”聽起來像是應許之地,一個歡迎所有人追求幸福的地方。杰斐遜的自耕農后代們渴望獨立,成為了強健的汽車公司高管和渴望擺脫大政府模式的投資銀行家。
- 原標題:喬治·帕克:一分為四的美國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
- 責任編輯: 趙珺婕 
-
俄羅斯一架載16人米-8直升機墜毀,俄媒稱有8人生還
2021-08-12 08:09 -
巴基斯坦大使:中國兄弟的損失就是自己的損失,誓將追查到底
2021-08-12 08:09 巴鐵 -
歐盟稱邁克爾被“任意拘押” 中方:純屬無稽之談
2021-08-12 07:59 歐洲亂局 -
美國譴責中國召回駐立大使 中使館:美方無權指手畫腳
2021-08-12 07:54 中國外交 -
歐洲藥管局:正在調查輝瑞和莫德納疫苗可能引發(fā)的3項新副作用
2021-08-12 07:42 新冠肺炎抗疫戰(zhàn) -
美國新增確診137120例、死亡803例
2021-08-12 07:41 新冠肺炎抗疫戰(zhàn) -
中使館:加方對中方的指責無理、荒謬、傲慢之極
2021-08-12 07:20 中國外交 -
單日新增破3萬 法國將啟動第三劑疫苗接種
2021-08-12 06:58 新冠肺炎抗疫戰(zhàn) -
立陶宛首都“亂了”
2021-08-11 23:06 -
澳大利亞副總理:要更加謹慎處理對華關系
2021-08-11 22:37 -
白俄羅斯:撤回同意費舍爾出任美國駐明斯克大使的決定
2021-08-11 22:31 -
德國抓了一名英國大使館員工:涉嫌向俄羅斯遞情報
2021-08-11 21:12 不列顛 -
臺相關部門否認臺美舉行海巡聯(lián)合演練,國臺辦回應
2021-08-11 21:04 臺灣 -
澳大利亞兩位前總理喊話政府:中國已經變了
2021-08-11 20:22 -
立陶宛“嘴硬”,中方再度回應
2021-08-11 19:47 中國外交 -
在華業(yè)務下滑16%,阿迪CEO:中國人現(xiàn)在更愛國貨
2021-08-11 18:32 -
日本報告:中國高質量科學論文數(shù)首超美國,排名第一
2021-08-11 18:07 科技前沿 -
緬甸外交部:中國將提供610萬美元幫我們發(fā)展
2021-08-11 18:04 緬甸局勢 -
浙江舟山機場:波音737MAX進行了空域與進近驗證試飛
2021-08-11 17:32 波音危機 -
央視:武漢軍運會期間美國四大反常舉動
2021-08-11 17:04 新冠肺炎抗疫戰(zhàn)
相關推薦 -
“干涉內政!”日本忍不了了,最后一刻取消訪美 評論 85“有個‘壞習慣’,我進工廠戒不掉,孩子也染上” 評論 74美國又下黑手:撤銷三星、SK海力士在華工廠豁免 評論 206外媒又炒作中國赴烏維和部隊,白宮回應 評論 188最新聞 Hot
-
行程披露!“普京在華停留如此之久,實屬罕見”
-
“干涉內政!”日本忍不了了,最后一刻取消訪美
-
烏克蘭前議長遭槍殺,澤連斯基發(fā)聲
-
“印度不會屈服”
-
泰國任命代總理
-
孫女士被封號,微博回應
-
“有個‘壞習慣’,我進工廠戒不掉,孩子也染上”
-
“股王爭奪戰(zhàn)”后,貴州茅臺發(fā)布兩公告
-
沙利文都麻了:4年白干,當初拉來遏華的盟友現(xiàn)在罵美國是“馬桶”
-
馬克龍拱火:要是這樣,特朗普就又被普京“玩”了
-
美國上訴法院裁定關稅非法,特朗普:你們在摧毀美國
-
英國“準備好介入臺海”?英防相否認
-
外媒又炒作中國赴烏維和部隊,白宮回應
-
美國又下黑手:撤銷三星、SK海力士在華工廠豁免
-
美歐持續(xù)重壓,最后一刻西班牙“毀約”
-
對華問題,普京最新表態(tài)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