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張嵚:甲午戰(zhàn)敗,是因為“翁同龢對李鴻章公報私仇”?
三、甲午戰(zhàn)爭“公報私仇”?
更能讓我們看清二人關系的,還是甲午戰(zhàn)爭。
長期以來,翁同龢身上最大的黑點,就是“克扣北洋水師軍費”。比如在前面講到的某“近代歷史大劇”里,就有讓人印象深刻的“名場面”:甲午戰(zhàn)爭爆發(fā),光緒帝卻從李鴻章口中得知,窮得叮當?shù)谋毖笏畮?,主炮炮彈都只剩下三發(fā)了。光緒驚問炮彈哪去了,李鴻章嘆息一聲,說皇上您問翁師傅(翁同龢)吧。一句話嚇得翁同龢撲通跪下,被光緒怒罵了句“你混蛋”!
相信這三個字,也是當時多少追劇觀眾們的心聲。
這段劇情,還真不是空穴來風,原型出自清末典籍《國聞備乘》,書中記載李鴻章怒罵翁同龢說:“師傅總理度支,平時請款輒駁詰,臨事而問兵艦,兵艦果可恃乎?”但《國聞備乘》的作者胡思敬,甲午戰(zhàn)爭爆發(fā)那年才剛中進士,這件事他也只是道聽途說。但它卻弄錯了一件事:身為戶部尚書的翁同龢,管不了北洋水師的經(jīng)費。
北洋水師的經(jīng)費,從成軍早期到1884年,確實由戶部負責。但翁同龢卻是兩年后才署理戶部尚書一職。而從1884年起,北洋水師的經(jīng)費,一部分由海軍衙門支付,另一部分則來自“海防常年經(jīng)費”,這幾筆開支,都不在翁同龢的職權范圍內(nèi)。
在很多“北洋水師題材”的影視劇里,常講一件令翁同龢至今被罵慘的事情:甲午戰(zhàn)爭爆發(fā)前夜,李鴻章奏請增添快船快炮,但翁同龢卻克扣軍費,把這事兒活活攪黃。但在真實歷史上,以《李鴻章文集》以及相關奏折佐證,此事李鴻章分別在海軍衙門、兵部、工部備案,并沒有經(jīng)過戶部。翁同龢就算想“攪黃”,也根本插不上手。這事兒被拿來說“翁同龢公報私仇”?真屬于躺槍。
李鴻章。攝于1898年7月18日,75歲的李鴻章此時剛從日本回到天津,注意圖中李鴻章左眼下的彈痕。
而另一樁導致翁同龢挨罵的公案,則是1891年5月的“停購外洋艦炮”事件。即作為戶部尚書的翁同龢,奏請暫停購買“槍炮船只、機器”,導致北洋水師軍備停滯不前。
但這件事情的背后,除了有政爭的背景,更有戶部財政捉襟見肘的現(xiàn)實。特別是由于當時燒錢到瘋狂的頤和園工程,清王朝戶部“部庫虛空”,流動資金一度只剩下一百萬兩。以翁同龢自己的哀嘆說:“內(nèi)府不足,取之外府,外府不足,取之各路”,簡直拆東墻補西墻。
再參考那一年尚算平靜的外部局勢,任何一個人,放在大清戶部尚書職位上,手握一堆爛賬,如果沒有點石成金的魔法,恐怕都會做出與翁同龢類似的選擇。這個,真和“報仇”無關。
相反,面對日益迫近的甲午戰(zhàn)爭,后世時?!疤蓸尅钡奈掏?,對李鴻章的支持卻是實實在在。
甲午戰(zhàn)爭爆發(fā)前夜,李鴻章奏請再撥款二三百萬兩白銀,用于“添募二三十營”。清王朝決定由海軍衙門和戶部,分頭籌措這筆錢。但海軍衙門卻是各種推諉敷衍,錢款遲遲不到位。相反卻是負責戶部的翁同龢,當即表態(tài)“何敢不竭力籌措,以期迅赴戎機”。不久就籌措了一百五十萬兩白銀,等于是在李鴻章極困難的時候,伸手拉了他一把。
而且,在整個甲午戰(zhàn)爭時期,作為戶部的翁同龢,在籌措戰(zhàn)費方面,也一直不遺余力。他還以戶部尚書的名義,奏請慈禧停止六十大壽的慶典尋常工程,又促成慈禧前后掏了五百萬兩白銀支援前線。李鴻章添置新型快船的主張,也得到了他的支持,不但擠出了一百萬兩軍費,又以戶部名義向外國銀行借款,計劃從南美求購鐵甲快船。雖然事情最終擱淺,但翁同龢從頭到尾都盡了力。
以這個意義說,如果王伯恭《蜷廬隨筆》里的記載是真的,那翁同龢的“吾正欲試其良楛,以為整頓地也”,其真實意思,也遠非很多人想象的那樣。
單看上述史實,我們可以看到,翁同龢與李鴻章之間,雖有政見不同,卻遠沒到“公報私仇”的地步。作為戶部尚書,他在甲午戰(zhàn)爭期間的表現(xiàn),至少是盡責的。那么他的挨罵,真的冤嗎?
那就要看看,真實的翁同龢,究竟是怎樣一個人。
翁同龢畫作
四、翁同龢冤不冤
出身清代官宦名門,且有驕人科舉成績的翁同龢,在甲午戰(zhàn)爭期間,已是清朝官場上的“清流”領袖。很多影視劇,也常打造他“保守迂腐”的人設。
但實事求是說,翁同龢與那些保守頑固派還是不同,他擔任光緒帝老師的時候,就把《海國圖志》作為教科書,而后又向光緒帝推薦了《環(huán)球地球新路》《航海述奇》等洋務運動著作。而后無論在刑部還是戶部任上,他也都頗有建樹。以眼界和實際能力論,他已超出同時期“清流”們一大截。
但放在晚清這個特殊年代,這點能力,依然遠遠不夠。
比如晚清歷時二十多年的“鐵路論戰(zhàn)”,就暴露了翁同龢認知的局限。面對當時洋務派疾呼“大修鐵路”的聲勢,晚清的頑固派們搬出種種奇葩理由反對。特別是通政使司參議劉錫鴻的《罷議鐵路折》,居然認為修鐵路會導致“民心作亂”“人心奢侈”,甚至“山川之神不安”。對這類今天可以拿來編相聲段子的言論,當時的翁同龢卻是雙手雙腳贊成,還在日記里大贊其“言言中肯”,還想要到抄本來學習……
近代中國一次難得的發(fā)展機遇,就在這類奇葩的反對聲里斷送,當時的翁同龢,也是這類“奇葩”中的一員。
1876年2月,翁同龢的好友、洋務派骨干郭嵩燾與翁同龢的對話,更能體現(xiàn)翁同龢的實際能力。
在翁同龢的家里,郭嵩燾以飽滿熱情,大談洋務運動的建設藍圖,包括了未來電信、鐵路等行業(yè)的大發(fā)展。但對此激動人心的描述,翁同龢只是在日記里冷冷一句:直是失心狂走矣——對時代的無知,全縮影在這幾個字上。
身為晚清重臣,這樣的格局與認知,放在甲午戰(zhàn)爭這個特殊的歷史節(jié)點上,其真實的破壞力,也并非“克扣北洋軍費”這么簡單。其在甲午戰(zhàn)爭中的很多細節(jié),也值得我們再認識。比如很多人都把翁同龢視做“主戰(zhàn)派”,但1894年7月中旬,當日本已經(jīng)在朝鮮大舉增兵,戰(zhàn)事一觸即發(fā)時,后人常指責李鴻章等人寄希望于英國等國的“調(diào)停”,錯失備戰(zhàn)良機。但同樣寄希望“調(diào)?!钡?,還有翁同龢:“失此機會可惜,其言確鑿可憑”。
除了外交層面的茫然,翁同龢也和諸多晚清清流一樣,對于中日雙方的實力對比極度茫然。就是在甲午戰(zhàn)爭雙方宣戰(zhàn)前夜,翁同龢提出了“上中下”三策,即“上攻東京,次守??冢屡c倭戰(zhàn)?!狈路饞咂饺湛?,就是分分鐘的事情。而在平壤、黃海兩場大戰(zhàn)后,翁同龢的門生們,也掀起了對李鴻章以及淮軍將領們的狂轟濫炸。無論有多么義正詞嚴的理由,這樣的“無差別攻擊”,對于前線的戰(zhàn)事,也只能是破壞作用。
作為甲午戰(zhàn)爭里“上位”的軍機大臣,翁同龢確實做好了戶部的本職工作,但對于戰(zhàn)爭的實力對比乃至走向,翁同龢的判斷,始終是極度糊涂。雖然關于他的“公報私仇說”有些冤,但在這場戰(zhàn)爭中挨罵?他不冤。
其中更有一件事,證明翁同龢的挨罵,實在不冤:1894年9月末,慈禧曾授意翁同龢,設法請俄國出面調(diào)停,曾經(jīng)對調(diào)停寄予厚望的翁同龢,這次卻回答慈禧說“不敢以和局為舉世唾罵也”。而到了馬關談判時,翁同龢又以“今以生手辦重事”為借口,把自己“摘”得一干二凈。身為國家重臣,在關乎國家存亡的重要時刻,卻依然以自己的羽毛為第一。這樣的人物,放在了甲午戰(zhàn)爭時期“軍機大臣”的高位上,大清怎能不???
當然,說了他這么多槽點,最后還要補充下翁大人的閃光點:自稱一生廉潔的翁大人,雖然諸多閃光事跡,都是出自他的日記。但他被罷官歸家時,確實只帶回來兩千多塊銀元,作為手握大清錢袋子的重臣,這樣的操守放在晚清,確實值得吹一輩子。再看看庚子國難后,晚清政壇群魔亂舞的腐敗景象,清廉的翁同龢,真的成了異類。只是,這樣一步步爛透的大清,確實救不回來了。
參考資料:戚其章《甲午戰(zhàn)爭史》
《清史稿》
王蕓生《六十年來中國與日本》
《翁同龢日記》
本文系觀察者網(wǎng)獨家稿件,文章內(nèi)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平臺觀點,未經(jīng)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關注觀察者網(wǎng)微信guanchacn,每日閱讀趣味文章。
-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
- 責任編輯: 小婷 
-
朝鮮三池淵將向外國旅行者重新開放
2024-08-15 12:45 觀出行 出行熱點 -
79年前的今天,日本無條件投降!
2024-08-15 08:28 -
113歲新四軍老戰(zhàn)士施平逝世,系施一公院士祖父
2024-06-29 23:14 -
寧夏一村民駕駛鏟車取土損毀宋代古城遺址被判刑
2024-05-25 08:28 考古 -
首次公開!侵華日軍731部隊再添新罪證
2024-05-04 10:51 日本戰(zhàn)犯筆供 -
我國再添4處世界灌溉工程遺產(chǎn)
2023-11-04 19:11 申遺競賽 -
河北灤平發(fā)現(xiàn)戚繼光督建長城石碑,內(nèi)容與史料記載高度吻合
2023-08-16 14:29 考古 -
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78周年
2023-08-15 06:52 -
為什么梁啟超不看好的社會主義,最后拯救了中國?
2023-03-20 08:04 -
甲午戰(zhàn)爭沉艦發(fā)現(xiàn)大口徑炮彈,辟謠“炮彈摻沙”
2023-03-04 17:03 考古 -
為什么西方考古研究都愛去希臘搞發(fā)掘?
2023-02-23 08:46 -
中國歷史上的“葉文潔”,比小說要讓人頭疼得多
2023-02-14 08:46 -
紫禁城兩次破防,勤懇務實的嘉慶也救不了清朝?
2023-02-05 08:51 -
南京大屠殺幸存者周湘萍去世,享年94歲
2023-01-31 16:55 -
日本外交的這套“傳統(tǒng)手藝”,讓人想到魯迅的一句話
2023-01-19 09:07 日本 -
秦始皇帝陵發(fā)布兵馬俑一號坑第三次發(fā)掘成果
2023-01-12 16:15 考古 -
劉統(tǒng)教授逝世,著有《北上》《大審判》等
2022-12-22 07:17 -
他在人生的最后十年,如何踐行“茍利國家生死以”?
2022-11-22 07:56 -
清代宮廷比明代更節(jié)儉?宮女的待遇是……
2022-10-31 08:15 -
清代選秀女就是選妃?其實皇帝更在意的是“防漢化”
2022-10-19 08:43
相關推薦 -
最新聞 Hot
-
行程披露!“普京在華停留如此之久,實屬罕見”
-
“干涉內(nèi)政!”日本忍不了了,最后一刻取消訪美
-
烏克蘭前議長遭槍殺,澤連斯基發(fā)聲
-
泰國任命代總理
-
孫女士被封號,微博回應
-
“有個‘壞習慣’,我進工廠戒不掉,孩子也染上”
-
“股王爭奪戰(zhàn)”后,貴州茅臺發(fā)布兩公告
-
沙利文都麻了:4年白干,當初拉來遏華的盟友現(xiàn)在罵美國是“馬桶”
-
馬克龍拱火:要是這樣,特朗普就又被普京“玩”了
-
美國上訴法院裁定關稅非法,特朗普:你們在摧毀美國
-
英國“準備好介入臺?!??英防相否認
-
外媒又炒作中國赴烏維和部隊,白宮回應
-
美國又下黑手:撤銷三星、SK海力士在華工廠豁免
-
美歐持續(xù)重壓,最后一刻西班牙“毀約”
-
對華問題,普京最新表態(tài)
-
投訴“魯迅夾煙墻畫”當事人,道歉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