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張嵚:甲午戰(zhàn)敗,是因為“翁同龢對李鴻章公報私仇”?
【文/觀察者網(wǎng)專欄作者 張嵚】
一、“拉仇恨”的翁同龢
甲午戰(zhàn)爭里一段常令后人咬牙切齒的對話,出自翁同龢門生王伯恭的《蜷廬隨筆》。
在王伯恭的筆下,當時甲午戰(zhàn)云密布,翁同龢一力主戰(zhàn),王伯恭卻擔憂說,日軍海陸軍的實力遠強于李鴻章嫡系的淮軍,一旦開戰(zhàn)則兇多吉少。沒想到翁同龢,這位彼時的大清戶部尚書,不久后的軍機大臣,居然語出驚人:“吾正欲試其良楛,以為整頓地也”。
這言下之意是:這場仗吧,我就是要看看李鴻章的人能不能打,打贏了功勞有我一份兒,至于他輸了?正好整他——堂堂大清重臣,面對強敵入侵,居然還念念不忘搞內耗?后世多少人讀完這段,有人仰天長嘆,也有人怒不可遏,恨不得朝翁同龢的老臉抽兩下耳刮子。
而在本世紀初,一部至今互聯(lián)網(wǎng)評分極高的“近代歷史大劇”,更把這段“翁同龢想整頓李鴻章”的故事,加工成了一出恩怨大戲:翁同龢的兄長翁同書,早年曾遭李鴻章恩師彈劾,二人從此結怨。待到翁同龢執(zhí)掌了戶部,就拼命卡李鴻章的軍費,以至于李鴻章的“心肝寶貝”北洋水師,甲午戰(zhàn)前更幾乎斷奶。劇中李鴻章那一句“你翁師傅署理戶部之前,我北洋水師何曾缺過銀子!”簡直叫多少觀眾聽得心疼。
甚至,劇中還借恭親王之口,說出了一句經(jīng)典臺詞:“皇上,您重用翁同龢,聚九州之鐵,不可鑄此大錯啊。”
電視劇里,恭親王怒斥翁同龢
外加劇中那由某著名話劇表演藝術家飾演的翁同龢,不但在相貌上神還原,更以精湛的演技,通過“暗斗李鴻章”“克扣北洋水師軍費”“頤和園腐敗案”等劇情,生動刻畫出一位表面清正,內里卻極度自私刻薄的封建守舊官僚形象。以至于電視劇大火后,翁同龢的后人也憤怒質疑。而在幾年之后,另一部“近代歷史大劇”里,某著名配音演員飾演的翁同龢,更是極盡挑撥離間之能,追著李鴻章死掐了三十多集,還差點致其于死地。仇怨之深,令人咋舌。
由于這類“高分古裝劇”的加持,甲午戰(zhàn)爭期間“翁同龢對李鴻章公報私仇”的說法,成了很多歷史愛好者的共識。這位在歷史教科書里形象還算不錯的晚清重臣,在最近二十年里口碑急劇下跌,好些自媒體歷史文章,更給他扣上了“敗類”“小人”“偽君子”等大帽子。筆者多年前來劉公島旅游,就曾見一個導游對著旅客們,繪聲繪色講解“翁同龢公報私仇”的故事,讓一眾圍觀群眾們,當場義憤填膺……
那么,歷史上的翁同龢,真有這么不堪?甲午戰(zhàn)爭的恥辱,真的因為“翁同龢對李鴻章公報私仇”?首先就得看看,他二人的“私仇”,到底深不深。
二、翁李原是好朋友?
和很多歷史愛好者想象的不同,翁同龢與李鴻章的真實關系,可以套一句某著名小品演員的經(jīng)典臺詞:“這都實在親戚”。
有多“親”?可以看看李鴻章與翁同龢之間的通信。李鴻章在書信里對翁同龢的常見稱呼,是“世叔”,自己在落款里常自稱“通家世愚侄”。年長翁同龢七歲的李鴻章,為何要自降輩分?
翁同龢故居
原來,李鴻章的房師是孫鳴鏘,孫鳴鏘的房師,正是翁同龢的父親翁心存。所以李鴻章管翁同龢叫聲“世叔”,其實很正常。放在晚清科舉體系下,這更是不得了的關系。
那這對“實在親戚”,真實交情又如何?如果單看書信的話,翁李倆家互動極多,諸如壽辰婚喪等大事,二人都會通信走動一番。特別是李鴻章寫給翁同龢的信里,更是左一句“侄李鴻章頓首”,右一句“侄又頓”。而那副贊譽李鴻章的知名對聯(lián)“壯猷為國重,元氣得春先”,也正是出自翁同龢之手。倆人這宦海沉浮幾十年,不能說沒爭斗,但“互捧”的次數(shù)更不少。
特別是常被拿來作為“翁李交惡”源頭的“翁同書事件”,在真實歷史上,卻還有不一樣的一面。
翁同書去世后,同治七年八月,翁同龢一家護送著翁同書的靈柩,從北京回常熟。路過南皮的時候,李鴻章不但派人送來禮金,還派兵船一路護送。九年后李鴻章從天津進京,與翁同龢幾次走動飲宴,其中的一次,還有曾紀澤(曾國藩之子)作陪,場面“談笑甚洽”,絲毫沒有“仇家”的樣子。
而且這類看似普通的官場應酬,發(fā)生在翁同龢身上,卻是絕不簡單。翁同龢一向以清廉自詡,清末官場上那些其他人習以為常的“饋贈”,放在他這里就是紅線,幾乎能拒則拒。他那寫了一輩子的《翁同龢日記》里,就記錄了一大把“謝絕饋贈”的事跡。只有遇上交情極深的好友,他才會酌情收下一些饋贈。但對李鴻章送來的財物,翁同龢每次都是毫不猶豫,照單全收。若是政敵?幾無可能。
-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
- 責任編輯: 小婷 
-
朝鮮三池淵將向外國旅行者重新開放
2024-08-15 12:45 觀出行 出行熱點 -
79年前的今天,日本無條件投降!
2024-08-15 08:28 -
113歲新四軍老戰(zhàn)士施平逝世,系施一公院士祖父
2024-06-29 23:14 -
寧夏一村民駕駛鏟車取土損毀宋代古城遺址被判刑
2024-05-25 08:28 考古 -
首次公開!侵華日軍731部隊再添新罪證
2024-05-04 10:51 日本戰(zhàn)犯筆供 -
我國再添4處世界灌溉工程遺產(chǎn)
2023-11-04 19:11 申遺競賽 -
河北灤平發(fā)現(xiàn)戚繼光督建長城石碑,內容與史料記載高度吻合
2023-08-16 14:29 考古 -
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78周年
2023-08-15 06:52 -
為什么梁啟超不看好的社會主義,最后拯救了中國?
2023-03-20 08:04 -
甲午戰(zhàn)爭沉艦發(fā)現(xiàn)大口徑炮彈,辟謠“炮彈摻沙”
2023-03-04 17:03 考古 -
為什么西方考古研究都愛去希臘搞發(fā)掘?
2023-02-23 08:46 -
中國歷史上的“葉文潔”,比小說要讓人頭疼得多
2023-02-14 08:46 -
紫禁城兩次破防,勤懇務實的嘉慶也救不了清朝?
2023-02-05 08:51 -
南京大屠殺幸存者周湘萍去世,享年94歲
2023-01-31 16:55 -
日本外交的這套“傳統(tǒng)手藝”,讓人想到魯迅的一句話
2023-01-19 09:07 日本 -
秦始皇帝陵發(fā)布兵馬俑一號坑第三次發(fā)掘成果
2023-01-12 16:15 考古 -
劉統(tǒng)教授逝世,著有《北上》《大審判》等
2022-12-22 07:17 -
他在人生的最后十年,如何踐行“茍利國家生死以”?
2022-11-22 07:56 -
清代宮廷比明代更節(jié)儉?宮女的待遇是……
2022-10-31 08:15 -
清代選秀女就是選妃?其實皇帝更在意的是“防漢化”
2022-10-19 08:43
相關推薦 -
“歐洲人表面支持特朗普,暗中卻試圖破壞” 評論 4“干涉內政!”日本忍不了了,最后一刻取消訪美 評論 117“有個‘壞習慣’,我進工廠戒不掉,孩子也染上” 評論 88美國又下黑手:撤銷三星、SK海力士在華工廠豁免 評論 209最新聞 Hot
-
“歐洲人表面支持特朗普,暗中卻試圖破壞”
-
“反制法”在手,但盧拉“不急于”報復美國
-
胡塞武裝誓言報復
-
行程披露!“普京在華停留如此之久,實屬罕見”
-
“干涉內政!”日本忍不了了,最后一刻取消訪美
-
烏克蘭前議長遭槍殺,澤連斯基發(fā)聲
-
“印度不會屈服”
-
泰國任命代總理
-
孫女士被封號,微博回應
-
“有個‘壞習慣’,我進工廠戒不掉,孩子也染上”
-
“股王爭奪戰(zhàn)”后,貴州茅臺發(fā)布兩公告
-
沙利文都麻了:4年白干,當初拉來遏華的盟友現(xiàn)在罵美國是“馬桶”
-
馬克龍拱火:要是這樣,特朗普就又被普京“玩”了
-
美國上訴法院裁定關稅非法,特朗普:你們在摧毀美國
-
英國“準備好介入臺?!??英防相否認
-
外媒又炒作中國赴烏維和部隊,白宮回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