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揚之:走了個“好為人師”的貝爾伯克,來了個“莫名其妙”的瓦德富爾
如果瓦德富爾真的珍視上述國際法原則,那么就不應先把手指對著別人,而應反思以下兩個歷史事件中西方(包括德國政府)的作為:
1)1998/99年的“科索沃戰(zhàn)爭”。北約在沒有聯合國安理會授權的情況下,以“人道干預”為理由,武力介入前南斯拉夫聯盟的內部紛爭,導致科索沃事實脫離南聯盟,從而改變了邊界。據人權觀察估計,至少有488名平民死于北約空襲。
2)以色列在1948年立國以來進行的多次戰(zhàn)爭中,通過軍事行動、建立居民點、驅趕和封鎖等手段,實際占領了不少巴勒斯坦和其他鄰國的土地(包括東耶路撒冷和戈蘭高地),大幅改變了1947年聯合國劃定的邊界。德國歷屆政府雖然支持“兩國解決”方案,反對以色列擴建定居點,但并未公開譴責其武力變更邊界的行為,更未改變被稱之為“國家理性”的對以政策。
在其他一些例子中,譬如伊拉克戰(zhàn)爭、利比亞和敘利亞內戰(zhàn)等,西方國家和北約即便有聯合國授權,也經常突破授權范圍私自行動。如果拿不到安理會授權,它們會以其他冠冕堂皇的理由(人道危機、踐踏人權等)來進行干預。
在這些國際沖突中,德國除伊拉克戰(zhàn)爭之外,基本上站在西方陣營這邊,履行作為“盟友”的義務。
面對北約東擴,葉利欽拿著齒鋸“嚴正以待”還是“一籌莫展”?
另外必須指出的是,“邊界”不僅具有地理屬性,更是國家主權的象征。稀釋或模糊這個“象征”的做法很多,除“通過武力”之外,還有其他手段,譬如擴大集團利益和勢力范圍。
再以歐盟和北約東擴為例:雖然那些中東歐國家是自愿入盟的,但通過幾輪擴張,這兩個西方聯盟的外部邊界實際上大幅向東延伸,槍炮幾乎頂到了鄰國的家門口,結果導致地緣政治的極度不穩(wěn)定和武力沖突的爆發(fā)。
由此也暴露出國際法的另一個漏洞或不合理之處:它雖然反對通過武力改變邊界,卻不明確反對使用其他手段(如威脅利誘、增加關稅、封鎖制裁等)逼對手就范,以達到強行收購土地和改變邊界的目的。特朗普公開覬覦格陵蘭島、加拿大、巴拿馬等國均屬此列。
這也就能解釋西方為何熱衷于在他國實施“顏色革命”和“政權更迭”,因為這樣更容易影響、滲透、干預他國內政,在不用武力的情況下擴大勢力范圍,改變力量版圖。
難怪德國一位政治學教授在開學的頭一堂課上說的頭一句話便是:“對于強權而言,世界就是個巨大的‘自選超市’,國際協議根本上是約束弱國和小國的”。譬如,非法入侵伊拉克的美英兩國,至今都未受到法律制裁,甚至連一句道歉的話都沒有。
結語
說實話,筆者并不奇怪德國外長會在各種場合發(fā)表不友好的言論,因為德國政府的對華政策已呈現“不可逆”的走向。
這次讓人驚訝的是瓦德富爾攻擊性言論的“密集性”和“主動性”,似乎他此番亞洲之行不是為德國持續(xù)疲軟的經濟尋找新的機遇和市場,而是專門去挑撥中國與鄰國的關系,發(fā)泄對中國的不滿和怨憤。更令人不解的是,他這次的言論烈度前所未有,指摘毫無理性,怨氣甚至遠超東道主。
當然,政客在國外發(fā)表的言論一小半是說給東道主聽的,大部分則是說給國內選民聽的,但如此把對普京用武力改變邊界的“憤怒”和“絕望”套用到中國的內政問題(臺海)和與鄰國的關系上,或許還有其他深層的原因。
有報道稱,默茨打算今年之內訪問中國。如果消息屬實,瓦德富爾這次的對華言論顯然無助于在兩國間營造和諧互信的氛圍。
難道,他這次表態(tài)前又沒和老板商量?
外長瓦德富爾和總理默茨在聯邦議會上親密交談
上屆“交通燈“政府的最大軟肋之一,就是外交部和總理府分屬兩黨,綠黨籍貝爾波克主掌的外交部與社民黨籍總理朔爾茨之間常常意見相背,溝通不暢。鑒于這個“前車之鑒”,默茨上臺后一反以往的做法,把外交部掌握在自己和本黨手中,派瓦德富爾這位親信去坐鎮(zhèn)。
本以為,這能恢復總理主導外交,政令貫徹順暢的局面,并最終告別上屆政府的意識形態(tài)和冷戰(zhàn)思維“主旋律”,轉而施行有利于德國經濟發(fā)展和緩和國際局勢的“和平務實”外交。但瓦德富爾上任才三個月,即已成為本屆政府內最具爭議的部長。
有以下三個例子為證:
1.以色列在加沙地帶無節(jié)制的軍事行動造成人道災難后,總理默茨立即從國際法角度對此提出尖銳批評,而瓦德富爾在訪問以色列時雖然也敦促以方確保加沙地帶的物資供應,卻并不認為以政府違反國際法。這一立場與默茨明顯相悖。
2.在今年五月中旬舉行的安塔利亞北約外長非正式會議上,他自行宣布德國同意把未來國內生產總值的百分之五用于國防開支,并明確提及這是應美方的要求。他的發(fā)言令國內輿論嘩然,因為這個百分比遠高于聯合政府協議中達成的一致,給默茨造成了不小的被動。
3.在向烏克蘭提供“金牛座“”巡航導彈這個問題上,瓦德富爾也多次發(fā)表與默茨相左的言論。當默茨用“替西方干臟活兒”這樣的表述為以色列進攻伊朗進行辯護時,瓦德富爾卻對以美兩國的聯合打擊行動表示“遺憾”。
難怪有媒體稱其為“在錯誤的時間說錯誤的話的大師”(Meister des falschen Worts zur falschen Zeit)。
真可謂:走了個“好為人師”的貝爾伯克,來了個“莫名其妙”的瓦德富爾。
本文系觀察者網獨家稿件,文章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平臺觀點,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關注觀察者網微信guanchacn,每日閱讀趣味文章。
標簽 德國外長-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
- 責任編輯: 鄭樂歡 
-
古巴外長:感謝中方仗義執(zhí)言
2025-08-26 13:51 中國外交 -
中國鯉魚:ber,還有我的事呢?
2025-08-26 13:16 應對特朗普沖擊波 -
特朗普:國防部應叫“戰(zhàn)爭部”
2025-08-26 12:13 -
日本人在臺北鬧市區(qū)這樣做,竟遭臺當局驅逐出境
2025-08-26 11:55 -
“史無前例!特朗普盤算:歐洲誰敢動美企,就制裁誰”
2025-08-26 11:53 應對特朗普沖擊波 -
“7月,中國進口美國能源逼近零”
2025-08-26 11:13 中美關系 -
默茨不下場,以為就能不惹毛中國?
2025-08-26 11:13 -
英特爾警告,特朗普:我想要更多
2025-08-26 11:12 應對特朗普沖擊波 -
習近平會見俄羅斯國家杜馬主席沃洛金
2025-08-26 11:12 -
“要不你跟我一起訪華,還環(huán)保呢”“我愿意”
2025-08-26 10:05 觀察者頭條 -
臺積電被美國“嚇破膽”,不敢用大陸制設備
2025-08-26 09:31 臺灣 -
兩人熱聊暗殺,李在明希望在朝鮮建特朗普大樓
2025-08-26 08:35 三八線之南 -
朝鮮:密切注視一切,做好準備應對任何事態(tài)
2025-08-26 07:44 朝鮮現狀 -
當著李在明面,特朗普:今年想見金正恩
2025-08-26 06:45 特朗普 -
我使館:已向美方提出嚴正交涉
2025-08-26 06:43 -
才召見意大使,法國又召見特朗普親家公抗議
2025-08-25 23:03 法國見聞 -
“匈牙利就是最好的例子”
2025-08-25 22:37 -
見面前特朗普突然放話施壓,韓國擔憂的事發(fā)生了?
2025-08-25 22:35 三八線之南 -
俄庫爾斯克州代理副州長被捕
2025-08-25 22:34 俄羅斯之聲 -
“讓選手代表國家比賽”,沙特明年將舉辦首屆電子競技國家杯
2025-08-25 20:58
相關推薦 -
“歐洲人表面支持特朗普,暗中卻試圖破壞” 評論 64“干涉內政!”日本忍不了了,最后一刻取消訪美 評論 124“有個‘壞習慣’,我進工廠戒不掉,孩子也染上” 評論 102美國又下黑手:撤銷三星、SK海力士在華工廠豁免 評論 209最新聞 Hot
-
“歐洲人表面支持特朗普,暗中卻試圖破壞”
-
“反制法”在手,但盧拉“不急于”報復美國
-
胡塞武裝誓言報復
-
行程披露!“普京在華停留如此之久,實屬罕見”
-
“干涉內政!”日本忍不了了,最后一刻取消訪美
-
烏克蘭前議長遭槍殺,澤連斯基發(fā)聲
-
“印度不會屈服”
-
泰國任命代總理
-
孫女士被封號,微博回應
-
“有個‘壞習慣’,我進工廠戒不掉,孩子也染上”
-
“股王爭奪戰(zhàn)”后,貴州茅臺發(fā)布兩公告
-
沙利文都麻了:4年白干,當初拉來遏華的盟友現在罵美國是“馬桶”
-
馬克龍拱火:要是這樣,特朗普就又被普京“玩”了
-
美國上訴法院裁定關稅非法,特朗普:你們在摧毀美國
-
英國“準備好介入臺海”?英防相否認
-
外媒又炒作中國赴烏維和部隊,白宮回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