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揚之:誰該有核,誰該無核?
【文/觀察者網專欄作者 揚之】
通常情況下,我們在談論“歷史”時,所涉的往往都是些陳年舊事。譬如當年那場發(fā)生在阿以之間的“六日戰(zhàn)爭”,屈指一算已過去差不多一個甲子了。
而在今天,一場戰(zhàn)事卻能在硝煙尚可見、后果難以辨的情況下即被冠上歷史教科書般的名稱:如剛剛結束的美以對伊朗發(fā)動的“十二日戰(zhàn)爭”。
雖然時移世易,但戰(zhàn)爭的理由卻大同小異。
特朗普在美軍入場的第一時間發(fā)表演說,明確指出此次行動的目標是“徹底摧毀伊朗的鈾濃縮能力,終結來自這個“全球頭號恐怖主義資助國”(the world’s number one state sponsor of terror)和“中東霸凌者”(the bully of the Middle East)的核威脅。
2003年美英不經聯(lián)合國授權打伊拉克時所稱的理由是:伊拉克“大規(guī)模殺傷性武器”構成日益嚴重和直接的威脅,伊拉克涉嫌與實施“9·11”恐怖襲擊的基地組織有聯(lián)系。小布什總統(tǒng)在國情咨文中將朝鮮、伊朗和伊拉克并稱為危害世界和平、支持恐怖主義國家的“邪惡軸心”(Axis of evil)。
時任美國國務卿鮑威爾(Colin Powell)在安理會上振振有詞地說:“各位同僚,我今天所說的每句話都有可靠消息來源支持。這些不是臆斷。我們向各位呈現(xiàn)的是基于確鑿情報的事實與結論?!?span>
現(xiàn)如今,2003年伊拉克戰(zhàn)爭的理由早已被證明是謊言,鮑威爾本人也將自己的“失誤”稱為本人的“歷史污點”,但這場造成11萬伊拉克平民死亡(美聯(lián)社統(tǒng)計)的戰(zhàn)爭,卻從未被一家國際法庭追究過刑事責任;包括13個北約成員國在內的54個所謂“志愿者聯(lián)盟”(coalition of the willing)的參戰(zhàn)國中,事后無一出來就此正式道歉或進行賠償。
因此,當特朗普和內塔尼亞胡再次強調伊朗支持恐怖主義和很快將要擁核,并高調炫耀武功和精準打擊能力的時候,全世界絕大多數(shù)人都在問:“這一集不是都看過了么?”(déjà vu)
顧維鈞的1919:“我很失望,我很憤怒!”(前排左二,中國代表顧維鈞)
顧維鈞是很多人熟知的民國時期外交家。這位美式自由主義的擁躉者在1919年的巴黎和會上為自己的國家發(fā)出強音,努力以“公理爭強權”,并最終拒絕在《凡爾賽和約》上簽字,首次對列強說“不”,但他所代表的國家最后卻不得不面對“強權即公理”的事實。
84年后,就在美國發(fā)動伊拉克戰(zhàn)爭的前夜,時任德國外長費舍爾(Joschka Fischer)在慕尼黑安全會議上用顫抖的聲音(不是因為害怕,而是激動)直問美國防長:“難道我們真的窮盡所有非軍事手段了嗎?”被問的拉姆斯菲爾德面無表情,費舍爾最后說:“這無法讓我信服!”(I am not convinced)
這是德國政府首次,也是唯一一次公開對老大美國說“不”,也是這位綠黨籍外長留下的最著名的經典話語之一。
相比之下,現(xiàn)任總理默茨則采取了完全不同的基調。6月23日,他在“德國工業(yè)日”(Tag der deutschen Industrie)活動上表示:他認為沒有理由批評美國采取的行動。就個人而言,他也認為沒有理由批評以色列一周前發(fā)起的行動。
默茨的立場不僅應景了當下西方流行的對美“做小伏低”,而且也暴露了德法之間的新嫌隙,因為馬克龍已公開表示美國軍事打擊伊朗“缺乏國際法依據(jù)”。
值得注意的是,默茨5月初就任總理第二日即前往巴黎,發(fā)誓要與法國一起共同振興歐盟。這才沒過幾日,歐盟“雙駕車”已開始不朝同一個方向(戰(zhàn)略自主)奔了。
穿著黑色衣服的哀悼者聚集在伊朗首都德黑蘭的街道上,參加被以色列打死的軍事指揮官、核科學家和一些平民的葬禮。
回頭再來看伊朗方面應對美以強權的路線:
首先,精神領袖阿亞圖拉·哈梅內伊在伊朗遭到軍事打擊后重申其強硬立場(“伊朗人民既不會接受強加的戰(zhàn)爭,也不會接受強加的和平”),并稱自己的國家為這場戰(zhàn)爭的“勝利者”。顯然,他這是說給國內民眾聽的。
其次,伊朗對美以的目標作出了象征性打擊,然后趕緊“借坡下驢”,表示無意加劇軍事回應;同時,政府發(fā)言人穆哈杰拉尼(Fatemeh Mohadscherani)承認福爾多、伊斯法罕和納坦茲的核設施已遭到“嚴重破壞”——這是要給美以吃“定心丸”?
最后,伊方一方面表示不排除繼續(xù)就伊核問題進行談判的可能性,同時又宣布停止與國際原子能機構(IAEA)的合作。意思是,談判可以,但不想再被人隨時隨地盯著。
美國總統(tǒng)和防長再三強調伊朗核設施已被徹底摧毀,以色列也宣稱對伊軍事打擊已圓滿完成,而國際原子能機構總干事格羅西(Rafael Grossi)則認為,美國打擊伊朗境內三處核設施造成的破壞嚴重但“并非徹底”,伊朗“幾個月內”就有能力重新啟動鈾濃縮。
現(xiàn)在的問題是,德黑蘭對內高調示強,對外明顯“服軟”,究竟是在玩新一輪的“韜光養(yǎng)晦”和慣用的“拖延戰(zhàn)術”,還是真的已被打趴在地,武功盡廢?
要回答這個問題,我們必須捋清核武問題的來龍去脈和它帶來的現(xiàn)實后果。
-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
- 責任編輯: 鄭樂歡 
-
“大而美”法案通過,馬斯克表態(tài)
2025-07-05 08:46 美國政治 -
馬克龍最新涉華表態(tài)
2025-07-05 08:25 -
美國空軍暫停SpaceX在太平洋環(huán)礁的火箭項目
2025-07-05 07:22 -
特朗普簽署“大而美”稅收和支出法案
2025-07-05 07:08 特朗普 -
美國得克薩斯州“災難性”洪水已致13死約23失蹤
2025-07-05 07:08 -
英F-35“趴窩”印度機場20天,快被“玩壞”了…
2025-07-04 23:46 不列顛 -
特朗普要求“大搞特搞”,美團體急了:沒中國不行
2025-07-04 23:02 美國一夢 -
歐洲學者:現(xiàn)在,中國能不能反過來幫幫我們?
2025-07-04 22:16 -
涉及中國,韓企與美國“一拍即合”
2025-07-04 22:16 -
“中歐談判,只欠臨門一腳”
2025-07-04 22:01 中國外交 -
印度“硬剛”:將報復美國
2025-07-04 21:50 應對特朗普沖擊波 -
“美國人,真正該擔心的時候到了”
2025-07-04 20:38 美國政治 -
普京:全世界都想進入中國市場
2025-07-04 20:17 普京 -
馬斯克:對!全面公布所有文件
2025-07-04 20:11 -
“歐洲同行都覺得,未來十年誰將主導已無懸念,不會是美國”
2025-07-04 20:04 美國一夢 -
-
俄方又出手了,澤連斯基:迄今最大規(guī)模之一
2025-07-04 18:49 烏克蘭之殤 -
想得真美!“美越協(xié)議這一條,旨在孤立中國…”
2025-07-04 17:59 應對特朗普沖擊波 -
美方恢復出口,“不是恩賜也不是讓步,是我們斗爭來的”
2025-07-04 17:39 應對特朗普沖擊波 -
佩通坦基本盤還穩(wěn)嗎?泰國權力天平傾向何方
2025-07-04 16:41 泰國政局
相關推薦 -
“干涉內政!”日本忍不了了,最后一刻取消訪美 評論 75“有個‘壞習慣’,我進工廠戒不掉,孩子也染上” 評論 68美國又下黑手:撤銷三星、SK海力士在華工廠豁免 評論 206外媒又炒作中國赴烏維和部隊,白宮回應 評論 188最新聞 Hot
-
行程披露!“普京在華停留如此之久,實屬罕見”
-
“干涉內政!”日本忍不了了,最后一刻取消訪美
-
烏克蘭前議長遭槍殺,澤連斯基發(fā)聲
-
泰國任命代總理
-
孫女士被封號,微博回應
-
“有個‘壞習慣’,我進工廠戒不掉,孩子也染上”
-
“股王爭奪戰(zhàn)”后,貴州茅臺發(fā)布兩公告
-
沙利文都麻了:4年白干,當初拉來遏華的盟友現(xiàn)在罵美國是“馬桶”
-
馬克龍拱火:要是這樣,特朗普就又被普京“玩”了
-
美國上訴法院裁定關稅非法,特朗普:你們在摧毀美國
-
英國“準備好介入臺?!??英防相否認
-
外媒又炒作中國赴烏維和部隊,白宮回應
-
美國又下黑手:撤銷三星、SK海力士在華工廠豁免
-
美歐持續(xù)重壓,最后一刻西班牙“毀約”
-
對華問題,普京最新表態(tài)
-
投訴“魯迅夾煙墻畫”當事人,道歉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