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克強將出席博鰲論壇、瀾滄江-湄公河合作首次領導人會議
關鍵字: 李克強將出席博鰲亞洲論壇瀾滄江湄公河合作首次領導人會議瀾湄合作瀾湄合作首次領導人會議李克強出席瀾湄合作會議據(jù)外交部網站3月17日消息,外交部發(fā)言人陸慷宣布,瀾滄江—湄公河合作首次領導人會議將于3月23日在海南省三亞市舉行。應國務院總理李克強邀請,柬埔寨、老撾、緬甸、泰國、越南五國領導人將出席會議。六國將就推進瀾滄江—湄公河合作機制建設、加強次區(qū)域國家全方位合作、促進地區(qū)一體化進程等深入交換意見。
2015年底以來,受強厄爾尼諾現(xiàn)象影響,瀾滄江—湄公河流域各國均遭受不同程度旱災。近期,旱情進一步發(fā)展,對沿岸各國民眾生產生活帶來很大影響。為幫助流域國家應對旱情,中國政府克服自身困難,盡最大可能作出努力,決定自3月15日至4月10日通過中方境內景洪水電站對下游實施應急補水,此舉將惠及柬埔寨、老撾、緬甸、泰國、越南等國,希望能夠對緩解下游旱情有所幫助。
此外,李克強將于3月24日應邀出席在海南博鰲舉行的博鰲亞洲論壇2016年年會并發(fā)表主旨演講。
出席瀾滄江—湄公河合作首次領導人會議的湄公河五國領導人、尼泊爾總理奧利、立陶宛總理布特克維丘斯、比利時首相米歇爾、印度尼西亞副總統(tǒng)卡拉、韓國副總理兼企劃財政部長官柳一鎬、俄羅斯副總理德沃爾科維奇等外國政要將應邀出席年會。
應李克強總理邀請,尼泊爾總理奧利、比利時首相米歇爾將結合出席博鰲亞洲論壇2016年年會對中國進行正式訪問。
博鰲大家都很熟了,可“瀾湄”是個啥?其實,從去年開始,中國外交字典多了一個新詞——瀾湄合作。17日上午,外交部網站發(fā)布了瀾湄合作首次領導人會議即將在海南三亞舉行的消息。同眾多嚴肅的外交詞匯相比,“瀾湄”從一開始就透著一股親和勁兒,讓人不禁想到那個吃貨的“藍莓”。瀾湄合作是什么?在做什么?為了什么?同老百姓的生活有什么關系?
在云南西雙版納空中拍攝的瀾滄江的資料圖片
一、瀾湄合作是什么?
瀾代表瀾滄江,湄代表湄公河。瀾湄合作即“瀾滄江—湄公河合作”機制的簡稱,機制成員包括中國、緬甸、老撾、泰國、柬埔寨、越南。
瀾滄江起源于青海唐古拉山,流經西藏、云南,穿越高山峽谷,從西雙版納出境后被稱為湄公河,先后流經緬甸、老撾、泰國、柬埔寨、越南,共4880公里,最后流入南海。一江連六國,瀾滄江與湄公河既是聯(lián)系瀾湄六國的天然紐帶,也是沿岸民眾世代繁衍生息的搖籃,孕育了瀾湄國家各具特色而又相親相近的文化,形成了各國間歷史悠久、深厚廣泛的經濟與人文聯(lián)系。
瀾滄江—湄公河地區(qū)資源豐富,79.5萬平方公里的流域面積、3.26億的流域民眾、5900億美元的GDP總量、近7%的年均經濟增速,使瀾湄地區(qū)成為亞洲乃至全球最具發(fā)展?jié)摿Φ牡貐^(qū)之一。但由于歷史原因,湄公河次區(qū)域發(fā)展起步較晚,經濟水平落后于周邊其他國家和地區(qū),人均GDP只有2800多美元,工業(yè)化、信息化和農業(yè)現(xiàn)代化任重道遠。為盡快縮小發(fā)展差距,湄公河各國都將發(fā)展作為第一要務,積極參與區(qū)域合作,改善國內投資環(huán)境,吸引外來投資,大力開發(fā)基礎設施,以合作促發(fā)展意愿強烈。
瀾滄江-湄公河流域水系圖
中國與湄公河五國傳統(tǒng)上就是好鄰居、好伙伴,都建立了全面戰(zhàn)略合作伙伴關系,政治上高度信任。邊境線、河流線、水陸空交通線猶如血脈,將六方主要經濟區(qū)、發(fā)展資源緊密連接,開展合作的優(yōu)勢十分突出。同時也面臨氣候變化、自然災害、跨境傳染病、跨國犯罪等挑戰(zhàn),需要六方攜手應對。在區(qū)域一體化新形勢下,瀾湄國家深化合作,既有強烈的內在需求,更有充分的現(xiàn)實條件,可以說順應潮流、順乎民意、勢在必行。
2014年11月,李克強總理在第17次中國—東盟領導人會議上倡議建立瀾滄江—湄公河合作機制,得到湄公河各國積極響應,為瀾湄合作栽下了一粒飽滿的種子。
2014年11月13日,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緬甸內比都出席第17次中國-東盟(10+1)領導人會議
- 請支持獨立網站,轉發(fā)請注明本文鏈接:
- 責任編輯:林西
-
“頂級裝備令人驚嘆,臺軍連尾燈都看不到” 評論 0“中國最先進,照搬他們又有何不可?” 評論 42中俄聯(lián)手,“美國發(fā)財夢碎了一地” 評論 104“AI、激光、芯片…解放軍裝備已經Next Level” 評論 167最新聞 Ho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