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胡鑫:關于南海立場,西方為何總在炒作中國對待菲越“雙標”?
【文/觀察者網專欄作者 胡鑫】
國際媒體和政策界近年來持續(xù)渲染中國南海政策存在“選擇性應對”特征,即對菲律賓展現強硬姿態(tài),卻對越南的島礁建設采取相對克制的態(tài)度。這種片面對比被西方學者貼上 “雙重標準”的標簽,試圖論證中國對周邊國家存在“恃強凌弱”的實力壓制或“分而治之”的分化策略等深層動機和戰(zhàn)略意圖。
然而,若深入剖析南海爭端的本質、當事國行為差異及中國政策的內在邏輯,便會發(fā)現此類指控實為對復雜地緣局勢的簡單化、片面化誤讀。
中國對菲越的策略差異,并非源于西方輿論中的“國家偏好”,而是對主權原則的堅守、行為后果的評估及區(qū)域穩(wěn)定大局綜合權衡的必然結果。
“雙重標準”論調的由來與實質
西方學界所謂“雙重標準論”最主要基于兩項“實證”依據:
其一,在南海爭議海域執(zhí)法實踐中,中國對菲律賓在仁愛礁、黃巖島等海域的越界行為采取強力攔截與反制,而針對越南在非法侵占的29個南沙島礁上持續(xù)實施的填海造島和軍事化改造工程,則呈現出明顯的非對稱性的應對策略;
其二,在雙邊對話機制建設方面,中國與越南建立的“海上問題專家小組”等對話渠道已形成常態(tài)化的協商機制,對菲律賓執(zhí)法卻呈現出“剛性管控”特征。這種差異化處置模式,既反映出中國在維護主權完整與地區(qū)穩(wěn)定間的政策權衡,也折射出不同國家行為體在南海博弈中的戰(zhàn)略定位差異。
美國學者羅伯特·杰維斯在《國際政治中的知覺與錯誤知覺》中提出的“安全困境”理論,恰可為這種差異化應對提供部分解釋框架——由于越南已形成相對穩(wěn)定的軍事存在,其行為可能被納入既有安全框架進行管理,而菲律賓的突發(fā)性挑釁則被視作需要即時遏制的“安全變量”。
上述比較刻意忽略了三個關鍵事實,同樣也是體現南海局勢復雜性的三個結構性差異:
一是行為模式存在本質區(qū)別。
自2012年黃巖島對峙以來,菲律賓逐步采取“國際化法律戰(zhàn)”策略,通過單方面提起南海仲裁程序、向美軍新增開放4個軍事基地、聯合域外國家舉行有針對性的軍演和聯合巡航等系列動作,直接違背《南海各方行為宣言》中“由直接當事國協商解決”的核心原則,加劇地區(qū)安全風險。相較之下,越南雖持續(xù)對侵占島礁進行改造建設,但始終在《南海各方行為宣言》框架下保持順暢的溝通與磋商,逐漸形成了“沖突管控+漸進博弈”的并行模式。
4月27日,菲律賓非法登上鐵線礁。
隨后,中國海警也登上鐵線礁查證。
二是制度約束效力呈現梯度差異。
中越依據2011年《關于指導解決海上問題基本原則協議》,明確以談判方式管控分歧;而菲律賓在阿基諾三世執(zhí)政期間系統性破壞既有協商機制,不僅單方面廢棄中菲既往磋商共識,還通過《加強防務合作協議》徹底改變安全政策取向,導致雙邊信任赤字擴大。
三是危機傳導及觸發(fā)存在顯著閾值差。菲律賓近年多次派遣船只強闖仁愛礁、企圖加固“坐灘”軍艦,形成既成事實式的侵占,屬于即時性主權挑釁。越南建設多為既有非法占領的延續(xù),屬存量爭議的漸進升級但在雙邊管控機制下。
南海爭端中西方敘事陷阱解析國際輿論場域中針對中國南海政策雙重標準的指控,本質上源于其敘事建構存在的結構性缺陷。
從國際法視角審視,中國對即時主權威脅的應對機制與對存量爭議的階段性處置方案,二者在法理邏輯與實踐維度上均存在本質差異。這種二元對立的敘事框架刻意混淆了《聯合國海洋法公約》框架下所體現的動態(tài)平衡原則,將中國依據歷史性權利主張的漸進式治理,曲解為選擇性執(zhí)法的“國別歧視”。地緣政治博弈中的意識形態(tài)投射,使得平等協商的務實舉措被異化為制度性排斥的表征,這種話語建構實則遮蔽了南海問題復雜性的本質特征。
中國策略的一致性:主權底線與行為導向型反應
中國在南海權益維護的實踐中,始終以“主權宣示、爭端管控、國際規(guī)則維護”三位一體框架為行動指南。面對菲越的差異化行為特征,中國政府采取梯度化的處置策略。
對于挑釁行為的剛性反制。
菲律賓強闖仁愛礁、炒作仲裁裁決等行為,迫使中國采取海警執(zhí)法、島礁防御性部署等反制行為。這些行動完全符合《聯合國憲章》第51條自衛(wèi)權及《聯合國海洋法公約》第298條排除強制仲裁條款,中國海警部門自2023年起實施常態(tài)化巡航執(zhí)法,并在相關島礁完成防御性軍事設施建設,這些舉措均符合國際法關于主權防御的規(guī)范要求。中國國防部在2022年《國防白皮書》中也明確闡釋:“主權國家在其領土范圍內部署防御性武裝力量屬法定權利范疇”。
另一方面,當時任菲律賓總統杜特爾特2016年表示希望暫停對抗、重啟對話時獲得中方積極回應,提出涵蓋了漁業(yè)資源管理、油氣勘探合作等六大領域的共同開發(fā)方案。這種“剛性反制+柔性對話”的模式,既有效維護了國家主權,又為地區(qū)危機管控提供了創(chuàng)新性的解決方案。
-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
- 責任編輯: 朱敏潔 
-
如何看待中國在伊以沖突中的作用?伊朗外交部回應
2025-06-17 14:48 伊朗局勢 -
伊朗發(fā)布指南:這些人,通通可疑
2025-06-17 14:38 -
巴黎航展首日,“悲喜兩重天”
2025-06-17 13:46 波音危機 -
習近平會見塔吉克斯坦總統拉赫蒙
2025-06-17 13:44 中國外交 -
紹伊古抵達平壤,時隔兩周再訪朝
2025-06-17 13:22 -
加總理狂拍特朗普馬屁:沒有美國,G7啥也不是
2025-06-17 13:13 -
直播中遭以色列襲擊,伊朗女主持人撤離幾分鐘后重返崗位
2025-06-17 11:31 -
“她帶了塊磁鐵只為蛐蛐中國,G7沒膽寫進聲明”
2025-06-17 11:24 觀察者頭條 -
伊朗外長:內塔尼亞胡把美國總統當傻瓜
2025-06-17 11:15 伊朗局勢 -
白宮嗆奧巴馬:美國人要真在意你的想法,哈里斯早上位了
2025-06-17 11:15 美國政治 -
伊朗國家電視臺直播時遭以空襲,中國記協發(fā)聲
2025-06-17 11:10 伊朗局勢 -
“為成為全球頂級芯片供應商,我們必須走出中國”
2025-06-17 10:17 -
特朗普為啥戴這枚胸針?“或許他認為美加是一個國家會更好”
2025-06-17 10:13 應對特朗普沖擊波 -
內塔尼亞胡放狠話:不排除干掉哈梅內伊
2025-06-17 10:08 伊朗局勢 -
殲-35A首次國外展出
2025-06-17 09:53 航空航天 -
沒法聊?特朗普提前離開G7會議
2025-06-17 09:12 -
石破茂:日美關稅談不攏,還得接著聊
2025-06-17 08:53 日本產經 -
499美元,還能“美國造”?特朗普開賣“黃金手機”
2025-06-17 08:53 應對特朗普沖擊波 -
有條件接受美國10%關稅?歐盟回應
2025-06-17 08:39 應對特朗普沖擊波 -
特朗普最新表態(tài),伊朗提出條件
2025-06-17 08:25 伊朗局勢
相關推薦 -
“干涉內政!”日本忍不了了,最后一刻取消訪美 評論 75“有個‘壞習慣’,我進工廠戒不掉,孩子也染上” 評論 68美國又下黑手:撤銷三星、SK海力士在華工廠豁免 評論 206外媒又炒作中國赴烏維和部隊,白宮回應 評論 188最新聞 Hot
-
行程披露!“普京在華停留如此之久,實屬罕見”
-
“干涉內政!”日本忍不了了,最后一刻取消訪美
-
烏克蘭前議長遭槍殺,澤連斯基發(fā)聲
-
泰國任命代總理
-
孫女士被封號,微博回應
-
“有個‘壞習慣’,我進工廠戒不掉,孩子也染上”
-
“股王爭奪戰(zhàn)”后,貴州茅臺發(fā)布兩公告
-
沙利文都麻了:4年白干,當初拉來遏華的盟友現在罵美國是“馬桶”
-
馬克龍拱火:要是這樣,特朗普就又被普京“玩”了
-
美國上訴法院裁定關稅非法,特朗普:你們在摧毀美國
-
英國“準備好介入臺?!保坑⒎老喾裾J
-
外媒又炒作中國赴烏維和部隊,白宮回應
-
美國又下黑手:撤銷三星、SK海力士在華工廠豁免
-
美歐持續(xù)重壓,最后一刻西班牙“毀約”
-
對華問題,普京最新表態(tài)
-
投訴“魯迅夾煙墻畫”當事人,道歉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