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比利時首都發(fā)生連環(huán)恐襲 恐怖分子為何“偏好”比利時?
關鍵字: 布魯塞爾機場爆炸布魯塞爾爆炸比利時恐怖襲擊移民、非法武器和行政割裂
新華社援引倫敦國王學院國際激進主義國際研究中心的報告稱,比利時是人均加入極端組織比例最高的西歐國家。該國內政部的數據顯示,在官方的極端分子名單上,目前共有837名已經加入比利時國籍或正生活在比利時的人,其中80人已經在作戰(zhàn)行動中喪生,272人仍在敘利亞或伊拉克,134人去過戰(zhàn)區(qū)并已返回比利時。目前比利時境內尚有486名極端分子。
在比利時的人口構成中,擁有外國國籍的人口占總數的25%以上。最大的移民群體來自摩洛哥,約有50萬人,其次為土耳其人。
歷史上,尤其是一戰(zhàn)之后,比利時經歷過數次規(guī)模較大的移民浪潮,許多來自中東、北非的移民選擇在比利時定居。但是,和歐洲很多地方一樣,居住在比利時的外來移民并沒有很好地融入當地社會,而是以一個個相對獨立的社區(qū)形式存在。
此外,非法武器的泛濫也是比利時打擊恐怖主義乏力的痛點之一。該國警方每年繳獲的非法槍支高達6000件,而且官方稱目前尚有30多萬槍支不知所蹤。據稱在布魯塞爾的地下黑市,不到半個小時就能買到一把AK-47。而這些非法武器多是從巴爾干地區(qū)的軍工廠生產的老舊武器,最終流入歐洲。
還有觀點認為,行政割裂和多語言區(qū)劃導致了比利時在反恐行動上的遲緩和低效。該國內政大臣讓邦曾抱怨,布魯塞爾作為一個只擁有120萬人口的小城,卻由6間警署同時運作,而紐約這樣擁有1100萬人口的大城市也僅有一間警局(NYPD)來統(tǒng)一指揮。內政大臣沒有提到的是,布魯塞爾還有3個國會、19個區(qū)議會和2個情報總部,而且,聯(lián)邦和地方長期存在溝通不暢的問題。
而且,比利時是一個典型的多語言國家,僅官方語言就有法語、弗蘭芒語、德語和英語4種。布魯塞爾就是法語和荷蘭語雙語區(qū),而莫倫貝克區(qū)正是兩種語言混雜的交界地。因此,無論是管理上的分化,還是語言的混雜,都給反恐行動的搜索排查帶來困難。而這也正是恐怖分子得以在比利時喘息的重要原因。
22日,布魯塞爾機場一名傷者
背景資料:布魯塞爾爆炸之歷年恐襲
比利時首都布魯塞爾市郊的扎芬特姆機場和市內歐盟總部附近地鐵站22日上午先后發(fā)生爆炸,已造成數十人傷亡。以下是比利時近年來發(fā)生的恐怖襲擊事件:
——2014年5月,法國青年邁赫迪·奈穆什手持AK—47突擊步槍,在布魯塞爾市中心猶太博物館發(fā)動襲擊,打死4人。奈穆什后來在法國馬賽一家火車站被捕,身上攜帶突擊步槍、手槍以及飾有極端組織標志的白布。
奈穆什時年29歲,曾因搶劫入獄5年,服刑期間遭極端思想洗腦,出獄后于2013年1月赴敘利亞,2014年3月返回歐洲。法國青年赴敘利亞與極端組織建立關聯(lián)的例子,令歐洲多國政府感到擔憂。
——2015年8月21日,一列國際列車從荷蘭駛往法國途中,在比利時境內發(fā)生槍擊案。摩洛哥籍嫌疑人阿尤布·哈扎尼攜帶一把卡拉什尼科夫突擊步槍、8個彈夾以及手槍、刀具等武器,還沒來得及使用突擊步槍“大開殺戒”便被制服,但仍然用手槍和小刀攻擊多名乘客,造成至少3人受傷。
調查顯示,時年26歲的哈扎尼疑遭極端思想洗腦。此人先前被西班牙、法國、德國和比利時情報部門列為“關聯(lián)恐怖威脅”的人物。據信,他可能曾于2015年5月從德國前往土耳其并接受極端組織“伊斯蘭國”培訓,繼而進入敘利亞為“伊斯蘭國”效力,最后返回法國。
這起事件也令不少人質疑歐洲多國的安保漏洞,例如哈扎尼如何能夠把突擊步槍放在旅行包中、堂而皇之地登上歐洲列車。
觀察者網綜合
手機用戶2012707067解讀:
怪不得川普會說比利時是地獄- 請支持獨立網站,轉發(fā)請注明本文鏈接:
- 責任編輯:隆洋
-
最新聞 Hot
-
“中國要告訴世界,能把大國競爭變成可控的相互依賴”
-
香港一警員疑被騙至柬埔寨詐騙園區(qū),最新進展
-
“俄軍正在幾乎整條前線不間斷進攻,掌握戰(zhàn)略主動權”
-
歐盟放話:不賠錢,俄羅斯被凍結資產別要了
-
哈馬斯卡桑旅發(fā)言人烏拜達被以軍空襲身亡
-
“歐洲人表面支持特朗普,暗中卻試圖破壞”
-
“反制法”在手,但盧拉“不急于”報復美國
-
行政機構負責人遭以軍空襲身亡,也門胡塞武裝誓言“報復”
-
行程披露!“普京在華停留如此之久,實屬罕見”
-
“干涉內政!”日本忍不了了,最后一刻取消訪美
-
烏克蘭前議長遭槍殺,澤連斯基發(fā)聲
-
“印度不會屈服”
-
泰國任命代總理
-
孫女士被封號,微博回應
-
“有個‘壞習慣’,我進工廠戒不掉,孩子也染上”
-
“股王爭奪戰(zhàn)”后,貴州茅臺發(fā)布兩公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