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央行徐忠:財政政策要真正發(fā)揮逆周期宏觀調控職能
關鍵字: 中國人民銀行財政政策逆周期宏觀調控財政部上周五(13日),中國人民銀行研究局局長徐忠在“華爾街見聞”撰文稱,多個現象表明,積極的財政政策不是真積極,財政是國家治理體系的基礎和支柱,思考財政問題,一定要站在國家的高度而不能是部門的立場。
文章提到,近年來,財政政策做了很多事情,財政部的同志經常加班加點,但“近期市場上對財政政策的詬病也比較多”。
徐忠還指出,“中國的財政透明度很不夠,信息披露大而化之,缺少公眾監(jiān)督,不要說人大代表看不懂財政報表,我也看不懂。沒有有效的信息披露,事實上監(jiān)督制衡無法實現”。
由此,在當前形勢下,財政政策要真正發(fā)揮逆周期宏觀調控職能,他認為應當做好:
一是對小微企業(yè)、創(chuàng)新企業(yè)的減稅政策要落到實處。
二是在控制新增地方政府性債務規(guī)模的同時,中央財政的赤字率要高于去年而不是低于去年。
三是金融去杠桿面臨資本不足的約束,必須以財政資金充實國有金融機構的資本金,并完善公司治理,才能保證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能力不被削弱。
治本之策,是加速推進中央與地方財政關系的改革,這對解決地方政府性債務風險、房地產泡沫問題至關重要。
徐忠。資料圖
全文如下:
當前中國經濟中的主要問題是結構性和體制性的,財政政策的結構性特征比較明顯,有發(fā)揮作用的很大空間。目前,多個現象表明積極的財政政策不夠積極,甚至是緊縮的。中央財政要發(fā)揮逆周期的宏觀調控作用,實行真正意義的減稅,做實國有金融機構的資本金,支持有條件的地區(qū)擴大投資。財政政策近年來做了很多事情,財政部的同志經常加班加點,財金23號文、《關于完善國有金融資本管理的指導意見》從文件本身寫得都挺好,但是近期市場上對財政政策的詬病也比較多。
一、多個現象表明積極的財政政策不是真積極
財政是國家治理體系的基礎和支柱,思考財政問題,一定要站在國家的高度而不能是部門的立場。
中國的財政部喜歡與美國財政部對比,強調自己的權利太小。
實際上,美國財政部相當于我們的國務院,至少相當于我國發(fā)改委、財政部和商務部三者之和。中國的財政體制脫胎于計劃體制,財政政策制定實際是分散在多個部門,各部門往往從自身立場出發(fā)制定政策,公共財政的現代國家治理體制還沒有建立起來。
就國家治理體系現代化而言,在健全的財政治理結構里有相當部分內容應該是制衡。
金融危機反映出,每個經濟體都要防止政府亂花錢。
從預算的角度來講,預算制定、預算批準、預算執(zhí)行和事后監(jiān)督,都要建立足夠好的制衡關系。相比之下,中國的財政透明度很不夠,信息披露大而化之,缺少公眾監(jiān)督,不要說人大代表看不懂財政報表,我也看不懂。沒有有效的信息披露,事實上監(jiān)督制衡無法實現。
從這樣的大方向出發(fā),觀察當前的財政運行,至少有以下幾個問題值得重點關注。
預算管理不健全,導致財政運行存在順周期性,沒有發(fā)揮好逆周期宏觀調控的作用。
財政赤字并不是越少越好,更不是收入增長越多越好。為了防范和化解金融風險,金融部門正在去杠桿,貨幣政策實際上是穩(wěn)健中性的。
在這種背景下,財政政策應該是積極的,然而現在看到的情況是,財政收入以較高的速度增長,今年預算安排的赤字率是2.6%,與去年3%的水平相比是緊縮的。
即使按照一些財政專家所測算的,實際的赤字率可能達到3%,那也不是積極的。因為對地方債務控制后,總的財政政策不可能積極。用我一位同事的話講,沒有赤字增加的積極財政政策就是耍流氓。
財政支出以應對短期問題為主,缺少對長期問題考慮的財政制度設計。
從長遠來看,地方隱性債務問題、養(yǎng)老金缺口問題,都需要財政資金解決。通過供給側性結構性改革,化解產能過剩、杠桿率偏高、房地產泡沫等結構性問題,也需要財政政策提供支持。寄希望提高財政收入來解決這些資金問題是涸澤而漁,最終必須通過提高財政支出效率來解決。
提高財政支出效率關鍵要做好兩點。
一是盤活財政存量。各級政府的國庫存款有四、五萬億,各級政府一邊存錢一邊借錢很不合理。有的資金充裕的地方政府,財政出資回購收費高速公路,免費通行后反而造成交通擁堵。
二是財政要提高把錢花好的意識。最近關于個人所得稅修法的討論比較熱烈,有財稅專家認為,起征點不能超過5000,否則納稅人數量會大幅減少,不利于提高居民的納稅人意識。但是,財政部門很少強調納稅人意識的另一面,即提高財政信息透明度,財政支出要接受納稅人監(jiān)督,對納稅人負責。
近幾年減稅政策不少,但是企業(yè)和居民缺少實實在的獲得感,有的企業(yè)稅負不降反增。
公開資料顯示,近幾年的減稅降費規(guī)模超萬億元,但這兩年的財政收入增速一直高于GDP的增速,單位GDP承擔的財政收入增加了。這種現象讓老百姓對減稅政策的效果產生質疑,對市場的預期引導也會有問題。
背后的原因是,政策制定是個系統(tǒng)工程,文件上規(guī)定的稅率和稅基可能減少了,但實際的征管力度可能加強了。
比如,原先營業(yè)稅的征管有一定的彈性,但增值稅征管有上下游企業(yè)的交叉對比制衡機制,管理更加嚴格。原先一些小微企業(yè)不交稅,現在必須繳納增值稅,否則不能給需求方開具增值稅抵扣憑證,業(yè)務會受到影響。又比如,支持創(chuàng)新的企業(yè)所得稅優(yōu)惠政策,稅率上的優(yōu)惠實際上是以企業(yè)有盈利為前提的,一些中小企業(yè)根本沒有稅前盈利,這種政策不過是空中樓閣。
最終結果是大中型國有企業(yè)減稅,小微企業(yè)增稅了。同樣,目前正在進行的個人所得稅改革也有類似的問題。
稅制修訂過多地考慮修改后對稅收收入的影響,為了保證稅收收入沒有很大的變化,只從稅率上考慮,沒從征管上著手,導致稅率偏高。最近的新聞熱點顯示,明星逃稅現象比較嚴重,這表明稅收征管沒有做好。個稅改革首先需要稅務部門自身做好征管工作,才能設計出廣稅基、低稅率的改革方案。
- 原標題:央行徐忠:當前形勢下財政政策大有可為
- 責任編輯:尹哲
- 最后更新: 2018-07-16 21:46:23
-
投之家董事網貸之家創(chuàng)始人徐紅偉被拘,疑似遭溫州團伙詐騙
2018-07-16 20:51 -
永利寶APP:我們老板跑了,快報案
2018-07-16 20:01 互聯網金融 -
碧桂園遭遇質量風波:杭州前宸府項目基坑被曝傾斜
2018-07-16 19:27 -
華大基因回應“缺陷寶寶”:該案例不在無創(chuàng)產前基因檢測范圍
2018-07-16 19:10 -
“不跑路、不失聯,網貸機構遇到困難主動和監(jiān)管溝通”
2018-07-16 19:03 互聯網金融 -
恒大史上最嚴軍規(guī):調整編制+末位零獎金+違紀下放
2018-07-16 18:52 -
韓三大運營商均有意采購華為5G設備,三星...
2018-07-16 17:06 科技前沿 -
供應商撇清與李娟關系:比亞迪罔顧事實,令人憤慨
2018-07-16 16:38 汽車 -
美國加碼的2000億,中國一并起訴
2018-07-16 16:17 中美關系 -
上半年我國GDP增長6.8% 穩(wěn)
2018-07-16 10:09 經濟晴雨表 -
小家電轉型也失敗 松下手中的家電牌都打光了
2018-07-16 08:48 -
遼寧取消自行設立的全部涉企收費項目
2018-07-16 07:56 中國經濟 -
42天108家P2P公司爆雷 但這還沒完
2018-07-16 07:40 互聯網金融 -
法國隊奪冠華帝“退全款”,先仔細看這行字
2018-07-16 07:05 -
超越馬云!他身價443億美元登頂亞洲首富
2018-07-15 20:57 -
許家印視察美國FF總部 賈躍亭攜全體高管迎接
2018-07-15 19:36 -
廣告公司“手撕”比亞迪有新進展,段子手都想不出的故事
2018-07-15 16:32 汽車 -
能源局回應用電量數據“烏龍”:統(tǒng)計口徑問題
2018-07-15 16:32 中國經濟 -
華為回應“要求員工在美竊取商業(yè)機密”
2018-07-15 15:22 華為 -
38個分析師全是假的!這家咨詢公司瘋狂割韭菜,終于被罰了
2018-07-15 08:44 股市
相關推薦 -
紀念抗戰(zhàn)勝利80周年大會舉行,習近平檢閱部隊 評論 237習近平夫婦迎接出席紀念大會的外方代表團團長及配偶 評論 14數據顯示“GPS全程信號良好”,歐盟矢口否認 評論 115“承認吧,歐洲在這行已經輸了,別和中國爭了” 評論 54中俄蒙簽了!“每年對華輸氣500億立方米” 評論 108最新聞 Hot
-
“歐盟不少人就像井底之蛙”
-
中俄蒙簽了,“中國不在乎西方怎么想”
-
特朗普:我都不知道我死了呢
-
特朗普:不認為中國的閱兵是“對美國的挑戰(zhàn)”
-
特朗普下令開火:11死!
-
阿富汗6級地震已造成1411人死亡,3000多人受傷
-
果然,臺積電也沒逃過
-
麥當勞CEO:美國的光環(huán)已變得黯淡
-
數據顯示“GPS全程信號良好”,歐盟矢口否認
-
“美國主導權‘?!何覀儼l(fā)現的星星,將來要靠中國來研究?”
-
“太驚人了!國產機器人助力中國出口”
-
“承認吧,歐洲在這行已經輸了,別和中國爭了”
-
中俄蒙簽了!“每年對華輸氣500億立方米”
-
“中國技術、經濟遠超我們,重啟關系令人驚喜”
-
“華爾街敢怒不敢言,怕被報復”
-
“中企去風險,美國到時要傻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