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曹東勃:對中國革命史感興趣的年輕人,為何越來越多?
導讀今年是中國共產黨建黨100周年。百年黨史,生動詮釋著中國共產黨篳路藍縷,由弱到強的歷史進程。其中蘊含的思想資源、實踐智慧與精神力量,更值得我們不斷學習、領悟。
借由這個特殊的歷史節(jié)點,今年也出現(xiàn)了一波學習黨史熱,涌現(xiàn)出了一批講述中國共產黨發(fā)展歷史的優(yōu)秀文藝作品,例如剛剛在上海電視節(jié)上斬獲多項大獎的《覺醒年代》、《山海情》等,在年輕人中也是有口皆碑。
為何對中國革命史感興趣的年輕人越來越多?這一代人是如何看待中共百年發(fā)展歷史的?在大學校園內,如何給00后講好黨史?就這些話題,我們專訪了在一線從事思政教育的曹東勃教授。
【采訪/觀察者網 吳立群】
觀察者網:近期熱播的《覺醒年代》獲得了不少年輕觀眾的好評。今天,許多90后、00后都對中國革命史,尤其是毛主席的故事懷有極大的興趣。您覺得,為什么在年輕群體中會興起這股黨史、革命史的學習熱潮?
曹東勃:作為一個“往事越千年”的古老民族,我們對自己的悠久文明、燦爛文化、宏大歷史充滿珍視與敬畏,這本身并不是一件稀奇的事。
相對于千年的計量單位,中國革命史(以寬口徑而論,是1840年以來的近現(xiàn)代史,抑或是1919年后新民主主義革命的歷史、1921年以后的百年黨史)最近越發(fā)引起人們的興趣,特別是青年人的興趣,與我們所處的百年未有之大變局、與我們在完成第一個百年目標之后正在開啟的新發(fā)展階段和新發(fā)展格局,有著直接的呼應關系。
我是在去年夏天開始重讀《毛澤東年譜》的。那時,距離總書記4月開始第一次提“以國內大循環(huán)為主體、國際國內兩個循環(huán)相互促進的新發(fā)展格局”過去了三四個月。
我當時就有一種感覺,回到1949年,回到我們這個人民共和國立國之初,那同樣是一個育先機、開新局的高光時刻。那時候,我們需要面對突然卷入的一場“熱戰(zhàn)”——朝鮮戰(zhàn)爭,面對美國對我們的封鎖和全球范圍內追隨美國的西方陣營的整體性“斷供”(當時在馬歇爾計劃的背景下,何止是“五眼聯(lián)盟”,五十個眼都不止),面對一個一窮二白的困窘局面,更不要說當時還存在國內部分省份的解放、剿匪、鎮(zhèn)反、治理通貨膨脹等等問題。
所以,當時的中國共產黨一方面要暢通城鄉(xiāng)交流、讓90%的農業(yè)和手工業(yè)帶動10%的工業(yè)“轉大圈”,把國內經濟循環(huán)帶動起來;另一方面在搶購緊缺物資之外,還要在社會主義陣營尋求新的外貿方向,以突破封鎖、找準西方國家之間的內部矛盾和縫隙“分而治之”。畢竟,當時很多西方國家還是希望與新中國開展貿易往來的。
大家看,這是不是新中國初期的“雙循環(huán)”?盡管是一個比較初級版本的“雙循環(huán)”,但卻也是走出了新中國開篇布局的關鍵一步。1949-1952是國民經濟恢復時期,從什么當中恢復?從八年抗戰(zhàn)、三年解放戰(zhàn)爭之后的國民經濟崩潰和一盤散沙中恢復,從惡性通貨膨脹中恢復,從一邊抗美援朝保衛(wèi)祖國一邊制定規(guī)劃建設祖國中恢復。七十年過去,2019-2022,也是一個恢復期,我們要從貿易沖突和疫情影響中恢復。
七十年前后的兩段歷史有很多明顯不同,今天的中國是屹立于世界東方的第二大經濟體,是建成了獨立、完整工業(yè)體系和國民經濟體系的大國,是與世界上180個國家建立了外交關系的大國,是在新冠疫情中率先復蘇并展現(xiàn)出巨大制度優(yōu)勢的大國。中國盡管發(fā)生“換了人間”的變化,但有一條一以貫之——那就是為民族謀復興、為人民謀幸福的初心使命。如果1919-1921、1935-1936、1937-1945、1949-1952那樣的艱難時刻,我們都能挺過,那么今天,我們有什么困難不可克服?
這就是今天的青年人看《覺醒年代》、看《我和我的家鄉(xiāng)》、看《山海情》會淚目的原因,也是今天的青年人閱讀以毛澤東同志為代表的老一輩革命家的故事之后,感佩不已的重要原因。
對歷史人物和歷史事件的公允評價是需要時間的,現(xiàn)在我們越來越深刻地領會到總書記在2013年初關于正確認識改革開放前后兩個歷史時期關系的重要講話的苦心孤詣。
B站上,一些網友致敬《覺醒年代》的彈幕
觀察者網:在給00后大學生講黨史的時候,您會推薦哪些經典著作?為什么?
曹東勃:4月23日世界讀書日當天,我們學校開啟了為期28天的“秉文”閱讀計劃。作為21位領讀團導師之一,我與全校青年學生在云端開始了讀書分享。我選擇的是中共黨史研究專家陳晉教授所著的《讀毛澤東札記二集》。這其實是第二遍讀了,因是帶著任務來讀,結合教學與之前閱讀《毛澤東年譜》及其他相關史料,又有很多新的體會。
我們一般主張,讀書要讀經典,讀原典,讀原著。吃別人嚼過的饃,不香。當然也有例外的情況。人文社會科學的研究本身就是一個反復研讀前人經典,在此基礎上做出增量貢獻、碰撞思想火花的層壘式進程。因此我們看別人的二階甚至三階研究的一個重要意義在于借力、學視角、學思維、學方法。
《讀毛澤東札記二集》書影
陳晉先生在國內研究毛澤東生平及思想方面是權威專家,同時又曾在中央文獻研究室專門負責毛澤東著作的編輯整理工作,有豐富的中國當代史、中共黨史研究的理論和實踐經驗。
本書的題目之所以叫“二集”,因為他在12年前是專門出過一本《讀毛澤東札記》,而這本二集比上一本還要更勝一籌。開卷有益,推薦大家由《讀毛澤東札記二集》做一番百年尋蹤,看看能否讀到一個不一樣的毛澤東。待讀完后,再來回味一下這饃,究竟是不香還是真香。
-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
- 責任編輯: 吳立群 
-
機密文件首次證實:東條英機等7名甲級戰(zhàn)犯骨灰被美軍揚進太平洋
2021-06-07 09:50 日本 -
加拿大為發(fā)現(xiàn)215具原住民兒童遺骸降半旗
2021-05-31 06:40 -
《覺醒年代》編劇龍平平:彈幕這句話,讓我流淚了
2021-05-13 00:25 建黨百年 -
“一個共產黨員與廣大群眾取得密切聯(lián)系時就具有無比的勇氣和力量”
2021-05-08 08:52 中共100個對外交往故事 -
河南鞏義宋陵上種田,河南考古院:正在進行環(huán)境整治
2021-05-06 23:15 -
百年來,中國共產黨經歷過哪些“至暗時刻”?
2021-05-04 08:17 人間正道·中共建黨100周年 -
累計接待國內外參觀者逾億人次,毛主席故居修繕開放
2021-05-03 15:16 -
基辛格:毛主席親自指示邀請美國乒乓隊訪華
2021-04-24 15:22 中美關系 -
“中國抗戰(zhàn)的希望在西北”
2021-04-20 08:24 中共100個對外交往故事 -
“他是國家占人口80%的農民的化身”
2021-04-19 07:10 中共100個對外交往故事 -
“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中國將是我度過余生的地方”——“紙老虎女士”的六次訪華
2021-04-15 10:19 中共100個對外交往故事 -
“打仗總要死人的…不要是我兒子,就當成一件大事”
2021-04-04 15:32 -
抗美援朝老兵的遺憾:沒能看到臺灣解放,祖國統(tǒng)一
2021-04-04 08:38 人間正道·中共建黨100周年 -
這件國寶級器物,證明三星堆人是“龍的傳人”!
2021-03-24 08:49 -
僅剩70位!南京大屠殺幸存者蔡麗華逝世
2021-03-01 11:24 -
大明之恥,為何后世史官要抹白?
2021-01-28 08:49 觀學院 -
登上《國家寶藏》的王貞儀,是當時“才女”無奈的縮影
2021-01-07 08:27 -
航天603基地入選國家工業(yè)遺產:中國第一個探空火箭發(fā)射場
2020-12-31 08:08 航空航天 -
中組部部長:歷史的苦難不能忘記,前進的腳步永不停息
2020-12-13 11:41 -
南京大屠殺史實展62天,收到20550條留言
2020-12-13 10:24
相關推薦 -
最新聞 Hot
-
“中國要告訴世界,能把大國競爭變成可控的相互依賴”
-
香港一警員疑被騙至柬埔寨詐騙園區(qū),最新進展
-
“俄軍正在幾乎整條前線不間斷進攻,掌握戰(zhàn)略主動權”
-
歐盟放話:不賠錢,俄羅斯被凍結資產別要了
-
哈馬斯卡桑旅發(fā)言人烏拜達被以軍空襲身亡
-
“歐洲人表面支持特朗普,暗中卻試圖破壞”
-
“反制法”在手,但盧拉“不急于”報復美國
-
行政機構負責人遭以軍空襲身亡,也門胡塞武裝誓言“報復”
-
行程披露!“普京在華停留如此之久,實屬罕見”
-
“干涉內政!”日本忍不了了,最后一刻取消訪美
-
烏克蘭前議長遭槍殺,澤連斯基發(fā)聲
-
“印度不會屈服”
-
泰國任命代總理
-
孫女士被封號,微博回應
-
“有個‘壞習慣’,我進工廠戒不掉,孩子也染上”
-
“股王爭奪戰(zhàn)”后,貴州茅臺發(fā)布兩公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