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拉古拉邁·拉詹芝加哥大學金融學教授、前印度央行行長、前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首席經濟學家
-
印度想學韓國用補貼扶持制造業(yè),操作時卻走了不一樣的路
韓國式產業(yè)政策要想取得成功,必須冷酷無情,保持不偏不倚,不可以偏袒某一部門或采取保護主義。與之相反,印度與生產掛鉤的激勵計劃從起步時就用不透明的方式挑選特惠部門,對于具體選項及其扶持理由,均缺乏公開的討論和披露。[全文]
-
為什么印度的工業(yè)化程度遠遜于中國?
印度憲法只把治理權力分散到邦一級,城市、鄉(xiāng)鎮(zhèn)或村級地方政府在初期沒有被賦予權力和資金,人員也嚴重短缺。即便通過憲法修訂創(chuàng)建起第三層級政府之后,到目前為止下放的權力仍非常有限。[全文]
-
印度學中國搞“制造業(yè)立國”注定沒出路,倒不如…
印度未能如中國那般順利轉向出口導向型制造業(yè),絕非偶然現(xiàn)象。[全文]
-
美國制造業(yè)衰落 中國會重蹈覆轍嗎
特朗普上臺了,而世界經濟即將變化。經濟界大咖們認為美國經濟有結構性問題,但特朗普會用和中國打貿易戰(zhàn)的方式解決危機嗎?另一方面,中國的制造業(yè)也在進行結構性調整,會不會重蹈美國的覆轍?[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