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閔貴植、董向榮:探尋新型中韓關系——社會文化領域評價
最后更新: 2022-09-19 07:39:58黃載皓:在華留學生里,韓國人的比例是多少?
董向榮:新冠疫情爆發(fā)前,中國是亞洲留學的首選目的地。中國最大的留學生群體是韓國學生。據中國教育部統(tǒng)計,2018年在華留學生49.22萬人,其中韓國留學生5.06萬人。
疫情爆發(fā)后,在中國的留學生人數有所下降。韓國外交部統(tǒng)計數據顯示,2021年在華韓國留學生3.4萬人,明顯低于在韓中國留學生人數。
說到韓國留學中國的學生,我想起了新羅王朝的崔致遠,他在唐朝來華學習,把中國文化遠播至半島。龐大的留學生群體為加強中韓交流做出了重要貢獻。他們中的許多人已成為韓國各領域的領軍人物。
黃載皓:在韓國有多少中國學生?他們取得了怎樣的成就或面臨哪些挑戰(zhàn)?
閔貴植:去年,在韓國的15.2萬國際學生中,中國學生約為6.7萬,占44.2%。雖然這一比例與十年前相比有所下降,但由于國際學生總數略有增加,可以說中國留學生人數并未受到“薩德”問題的較大影響。
然而,中國學生大多選擇在韓國學習文科,這可能意味著我們的理工科水平應該進一步提高。
另一方面,因為喜歡韓國而來,但在這里學習后作為“反韓者”回國的學生比例相當高。這是一個有問題的現象。對國際學生的學業(yè)管理要更加積極和慎重,只有這樣,在韓留學的競爭力才能得以保持。
黃載皓:在中國大學里,與韓國相關的專業(yè)情況如何?
董向榮:中國大約有100多家與朝鮮半島相關的研究機構。韓國高等教育財團、韓國學中央研究院、韓國國際交流財團等韓國機構,為中國的朝鮮半島研究機構提供了各種支持。
在過去的30年里,中國學者申請國家社科基金支持的朝鮮半島相關項目300余項,極大地促進了中國學者在政治、經濟、社會、歷史和文化等方面對朝鮮半島的全方位研究。
黃載皓:有幾所韓國大學設有中國研究的院系。目前那里的情況如何,它們面臨哪些挑戰(zhàn)?
閔貴植:首先,很多地方大學的中文院系都關門了,整體錄取率在下降。這反映了人們對中國看法轉變的結果,但是取消院系絕不能草率決定。旨在教授其社科內容的中國研究院系,即使變更為“東亞研究”,也應該保留。
遠觀這些變化,其實我們需要中文相關專業(yè)的人才,而且對其能力的要求超過了大學所能教給他們的??紤]到中國的發(fā)展、規(guī)模和重要性,我們不能說目前的中國研究專業(yè)數量過多。
黃載皓:兩國媒體和輿論交流情況如何?
閔貴植:媒體通常是了解其他國家的窗口,但兩國媒體在讓對方客觀了解本國上,沒有發(fā)揮應有的作用。這是因為媒體基于其商業(yè)性質,傾向于做聳人聽聞的報道。
此外,出現的網絡媒體渠道,大多集中在使某些對象令人生厭,而不是擴大信息交流的積極面。特別是,由于政府無法控制此類信息,兩國私營部門之間的沖突被放大。
最后,要說有沒有解決方案,我們其實別無選擇,只能指望公民意識的提高,盡管這需要一些時間。
董向榮:中韓主流媒體在對方國家都有常駐記者。他們將大量信息發(fā)回給兩國民眾以供參考。兩國主要媒體建立了較為穩(wěn)定的交流機制,如“中韓媒體高層對話”。
主要問題是兩國在對方主流媒體上的形象并不對等。韓國媒體對中國的報道普遍是負面的。這與韓國新聞界對吸引注意力和關注負面事件的偏好有關。中國主流媒體對韓國的報道則普遍是正面的。
然隨著社交媒體的蓬勃發(fā)展,近年來出現了一種新現象。為了追求影響力,一些博主不僅傾向于報道其他國家的負面新聞,而且還想炒作母國的負面新聞如何被其他國家熱議。一些嚴厲、極端的觀點在網絡上迅速傳播,給中韓兩國的輿論場帶來負面影響,嚴重影響兩國民眾的相互了解。
黃載皓:韓國和中國之間的社會文化沖突是怎樣的?
董向榮:中韓文化同源,地理相近,歷史交織。令人遺憾的是,本應增進相互認同的歷史經驗,卻在當今國際政治背景下引發(fā)了沖突。
中韓之間的社會文化矛盾主要集中在兩個方面。首先是關于過去的認知和集體記憶,包括歷史上兩國關系的性質、朝鮮戰(zhàn)爭以及其他一些問題。
二是傳統(tǒng)文化的歸屬。這里需要說明一個基本原則:不能用現代民族國家的概念來分析古代的國際關系,也不能用當代世界的知識產權概念來界定古代文化產品的所有權。
閔貴植:韓中沖突的核心原因是高度抽象的問題,比如歷史和文化方面的“主權問題”。由于這些問題與國家認同直接相關,因此極難做出任何讓步或達成決議。
這就是為什么這些問題通常隱藏在地下,但一旦發(fā)生沖突就會引爆。這種情緒的基礎,來自于歷史地位高低與當前國民收入水平相矛盾的現實。人們會有這樣的心理,以一種優(yōu)越感來補償他們的自卑感,因此,即使是很小的沖突也往往會被巨幅放大。
黃載皓:兩國相互反感情緒蔓延的原因是什么?
閔貴植:由于韓國和中國建立了一種強調互惠經濟必要性的實用主義路徑,因此與貿易量相比,兩國在情感上的信任相對較弱。公眾反華情緒的根源是比較具體的,比如沙塵、細顆粒物污染等問題。它給人們的生活帶來了不便,因此這種反華情緒得到了加強,而且往往會累積起來。
而且,對中國崛起的恐懼引發(fā)了對中國政治制度的抵制,保守派持續(xù)的意識形態(tài)攻勢也發(fā)揮了重要作用。
此外,年輕一代的個人主義特征可能也疊加了上去,因此反華情緒蔓延到遠遠超過經濟利益的程度。
董向榮:我個人不同意用“中國的反韓情緒”這個詞。與其說是反對韓國,不如說是不喜歡韓國,這是對韓國的負面認知和情緒。
兩個時間點對于這種情緒的傳播至關重要。首先是“薩德”的部署,讓很多中國人對韓國很失望。因此,厭惡韓國的情緒在中國高漲。文在寅執(zhí)政時期,中韓在“薩德”問題上達成基本共識并妥善處理后,兩國關系在關鍵時期出現轉機。
事實上,中國公眾對韓國的負面情緒近年來有所緩和。但遺憾的是,今年的北京冬奧會期間中韓在服裝、裁判判罰等方面引發(fā)了一些爭議。韓國的說法讓中國民眾震驚。在中國公眾看來,朝鮮族作為中國56個民族之一,沒有任何理由不讓他們在冬奧會上身著傳統(tǒng)服飾唱歌跳舞。
北京冬奧會上的朝鮮族服飾,圖片來源:視頻截圖
此外,在體育運動中對裁判員的決定產生爭議,應當按照既定程序解決,參加體育比賽的重要基礎也是要接受裁判員的決定。而且,在冬奧會期間,很少有負責任的韓國政治家、學者和體育界人士對這些問題做出理性客觀的分析。他們中的一些人寧愿拱火,而不是平息爭端。
黃載皓:未來五年,兩國開展社會文化交流的最佳方式是什么?您對兩國政府有什么建議?
董向榮:我們要讓歷史的歸于歷史,讓文化的歸于文化,讓體育的歸于體育。中韓關系的穩(wěn)定發(fā)展不應受到其他因素的干擾甚至劫持。歷史、文化、體育應成為加強兩國關系的重要紐帶。
兩國政治家和民眾都應該認識到,發(fā)展雙邊關系符合兩國和兩國人民的根本利益。兩國的社會文化交流不是太多,而是太少、太不充分。兩國民眾還不夠了解。
任何為了一己私利炒作所謂中韓爭端的人,終將被歷史拋棄。正如1988年漢城奧運會的主題曲所唱的那樣:“手拉手,我們可以開始理解,要打破那長久存在于我們中間、隔閡我們的鐵墻?!?
閔貴植:首先,我們必須承認兩國民眾之間存在嚴重的情感沖突,雙方也共有采取應對措施的必要需求。由于兩國的民族感情對政治外交問題敏感,最重要的是減少戰(zhàn)略沖突,增加政治互信。
中國應該意識到其軟實力削弱的問題,并重新調整其對周邊國家的公共外交。韓國官員應該減少激怒中國的不必要的錯誤陳述。最后,有必要共同啟動全球公民教育活動,擺脫過度的民族主義情緒,將其作為一個涵蓋各種民間組織的1.5軌外交來運作。
(本文原載于英文《韓國先驅報》黃載皓“中國與世界”專欄,授權觀察者網翻譯發(fā)布全文。)
本文系觀察者網獨家稿件,文章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平臺觀點,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關注觀察者網微信guanchacn,每日閱讀趣味文章。
-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
- 責任編輯: 陳軒甫 
-
美元指數年內飆升14%,“全球大麻煩要來了”
2022-09-18 23:27 觀網財經-海外 -
臺州:力爭到2024年,技術工人股權激勵人數占比達30%
2022-09-18 21:03 -
國資委新規(guī):央企將設首席合規(guī)官
2022-09-18 12:01 觀網財經-宏觀 -
七匹狼公子與特步千金訂婚上熱搜,為何閩商熱衷“強強聯合”
2022-09-18 10:56 -
中使館:中菲將共同打擊綁架等犯罪,保護在菲中國公民安全
2022-09-18 08:55 -
河南推動停工爛尾項目復工建設,首批專項借款50億已下達鄭州
2022-09-17 18:38 觀網財經-房產 -
8月50城新房價格下跌,長三角樓市正在修復
2022-09-16 21:36 觀網財經-房產 -
接近央行人士:人民幣匯率將保持基本穩(wěn)定
2022-09-16 20:16 -
全球手機七成在華生產,三星要重返中國建廠?
2022-09-16 19:24 觀網財經-科創(chuàng) -
天津:外地戶籍連繳半年社??少?套房,濱海新區(qū)除外
2022-09-16 19:09 觀網財經-房產 -
“幽靈剎車”無解,美國加州立法禁止特斯拉宣傳自動駕駛
2022-09-16 18:25 觀網財經-汽車 -
消費復蘇明顯!前8月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由負轉正
2022-09-16 18:13 觀網財經-宏觀 -
廣東揭陽:加強公積金貸款催收力度
2022-09-16 17:49 觀網財經-房產 -
韓國DRAM芯片出口大減,全球需求降溫
2022-09-16 16:09 觀網財經-科創(chuàng) -
發(fā)改委:9月預計投放豬肉儲備20萬噸,達歷史最高水平
2022-09-16 16:06 觀網財經-消費 -
繼六大行后,多家銀行下調存款利率
2022-09-16 15:47 觀網財經-金融 -
突破6%!美國房貸利率升至2008年來最高
2022-09-16 08:41 觀網財經-海外 -
上饒銀行原董事長李群被雙開:把貸款客戶當成“提款機”
2022-09-15 22:23 廉政風暴 -
新西蘭拍賣行李箱驚現兩韓裔兒童遺骸,嫌疑人在韓國落網
2022-09-15 22:10 -
企業(yè)既是運動員又當裁判,消費者保價寄件只能吃啞巴虧?
2022-09-15 21:53 觀網財經-互聯網
相關推薦 -
最新聞 Hot
-
“中國要告訴世界,能把大國競爭變成可控的相互依賴”
-
香港一警員疑被騙至柬埔寨詐騙園區(qū),最新進展
-
“俄軍正在幾乎整條前線不間斷進攻,掌握戰(zhàn)略主動權”
-
歐盟放話:不賠錢,俄羅斯被凍結資產別要了
-
哈馬斯卡桑旅發(fā)言人烏拜達被以軍空襲身亡
-
“歐洲人表面支持特朗普,暗中卻試圖破壞”
-
“反制法”在手,但盧拉“不急于”報復美國
-
行政機構負責人遭以軍空襲身亡,也門胡塞武裝誓言“報復”
-
行程披露!“普京在華停留如此之久,實屬罕見”
-
“干涉內政!”日本忍不了了,最后一刻取消訪美
-
烏克蘭前議長遭槍殺,澤連斯基發(fā)聲
-
“印度不會屈服”
-
泰國任命代總理
-
孫女士被封號,微博回應
-
“有個‘壞習慣’,我進工廠戒不掉,孩子也染上”
-
“股王爭奪戰(zhàn)”后,貴州茅臺發(fā)布兩公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