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閔貴植、董向榮:探尋新型中韓關系——社會文化領域評價
最后更新: 2022-09-19 07:39:58【文/ 黃載皓 譯/ 觀察者網 傅洛拉】
現在是中韓兩國回顧過去、面對現在、探討未來的時候了。30年來,中韓關系在多個領域演變到了可以稱之為“爆炸性”的地步。
中韓建交是推進東北亞地區(qū)邁向繁榮新時代的重要轉折點?,F在中韓兩國都成長為國際社會的核心成員。中國成長為國際社會的主要大國,與美國相當;韓國則變成了在全球范圍內頗具魅力的國家。
然而,由于雙邊關系被壓縮在短時間內快速增長,存在一些摩擦和沖突也是事實。盡管如此,兩國應努力擺脫當前“成長的煩惱”,建立更加成熟的伙伴關系。
中韓是不能分開的鄰居。這種地理條件要求我們具備更長遠的眼光,更心平氣和的心態(tài)。今年適逢中韓建交30周年,應以此為契機,進一步夯實兩國關系的基礎,建立能實現戰(zhàn)略溝通的新型中韓關系。
對此,我們準備了一組系列文章,從社會文化、經濟貿易、外交和安全等角度,探求新型中韓關系,將在自今日起的三周內發(fā)布。本周的采訪邀請了兩位在第一個主題——社會文化方面具有代表性的專家。他們是中國社會科學院亞太與全球戰(zhàn)略研究院研究員董向榮和漢陽大學國際問題研究院中國研究所所長閔貴植教授。訪談主持人是韓國外國語大學國際研究部教授黃載皓。
黃載皓:中韓兩國人際交往的規(guī)模如何?請從數量和質量方面來分析。
董向榮:鑒于韓國只有5200萬人口,兩國也沒有陸路,只有海路和空中航線,年交流人次超過1000萬這樣的規(guī)模是相當可觀的。
不過,中韓兩國作為鄰國,30年來雖然人員往來累計超過1億人次,但互訪的比例并不高。據估計,在中國14億人口中,到過韓國的不超過3%,而韓國旅客中有很大一部分是經常往返于中韓之間的商務人士。直接來過中國的韓國人比例是多少?有30%嗎?俗話說“眼見為實”,我希望更多的韓國人來中國體驗博大精深的中國文化。
閔貴植:韓中兩國的人員往來快速增長,2016年達到高峰,當時中國人赴韓的有826萬人次,韓國赴華的為476萬人次,累計超過1300萬人次。
從那以后,由于“薩德”(THAAD)反導系統(tǒng)事件和新冠疫情的影響,這一數字急劇下降,但一段時間后還是將恢復到很可觀的水平。
每個國家有多少來自對方的長期居民數量,是確定人文交流質量的標準。今天在韓國,長期居住的中國人為韓國人數量的1/50,而在中國,長期居住的韓國人數量約為中國人的1/6000,這表明兩國有著深厚的聯系和交往。
黃載皓:韓國人在中國的情況如何?
董向榮:據韓國外交部統(tǒng)計,2021年在華韓國人總數為256875人。在中國的韓國人總數在過去十年穩(wěn)定在25萬人,但與五年前的數字相比,在華韓國留學生人數下降了接近一半。目前,在韓華人約80萬,在韓中國留學生約6萬。
北京望京、青島城陽、上海古北等地形成了規(guī)模龐大的韓國人聚居區(qū),成為中國人體驗韓國文化的好去處。
黃載皓:如何描述在韓華人的現狀以及面臨的挑戰(zhàn)?
閔貴植:長期居留韓國的華人,實際上是支撐韓國經濟基礎領域的重要人力資源,但這些人的價值往往被低估了。他們客觀上也是向中國傳遞韓國形象的可靠發(fā)言人。從這個意義上說,在電影中以負面的角度描繪唐人街是很成問題的。
尤其是對在中韓兩國農村的朝鮮族,人們的態(tài)度也應該改變,不能把他們作為“二等公民”。在完善韓國的移民政策之前,應加強對朝鮮族的社會和法律支持。
黃載皓:“韓流”(Korean Wave)在中國取得了哪些成就?
閔貴植:“韓流”最初是從電視劇開始,然后擴展到音樂、電影和文化。但問題是“韓流”的粉絲僅限于特定的幾代人。我們必須明白,只有在穩(wěn)定的經濟增長和民主政治的支持下,“韓流”才能維持下去。
真正的“韓流”所產生的成效,是讓人們喜歡上“韓國”本身,而不僅僅是幾種文化類型,因此全面的視角和手段對于增強韓國的軟實力至關重要。
董向榮:“韓流”是中國人了解韓國的重要渠道。自20世紀90年代以來,它就在中國流行。一開始,一些以家庭生活為主題的電視劇吸引了大量的中老年女性觀眾。儒家文化圈的共同身份,讓中國觀眾將韓國文化視為“老朋友”。
韓國愛情劇吸引了許多中國年輕人。有人戲稱,“韓流”的流行大大提高了女性對伴侶的要求,間接影響了她們的結婚意愿。近年來,中國青少年則開始迷上K-pop和其他流行文化。
但美韓不顧中國的安全顧慮部署“薩德”系統(tǒng),極大地挫傷了中國“韓流”粉絲的熱情,“韓流”的熱度降低了。
即便如此,中國公眾對韓國流行文化的欣賞仍然是顯而易見的。我個人的頭條賬號擁有超過80,000名粉絲。我曾經問過他們最喜歡哪部韓國電影,收到了上千條評論。如果問關于其他國家的類似問題,沒有如此多的回應。
黃載皓:韓語在中國的推廣取得了哪些成績?
董向榮:從世界范圍來看,過去30年,韓語教育無論是速度還是規(guī)模,發(fā)展最快的地方就是中國。中韓建交前,中國只有北京大學、延邊大學等5所大學開設了韓語專業(yè)。建交以來,開設韓語專業(yè)的大學數量不斷增加。目前,中國有200多所大學開設了韓語專業(yè),這在其他任何國家都是不可想象的。
在華韓企、在韓中企、高校、學術機構和各級政府外事機構對韓語人才的需求,推動了中國韓語教育的廣泛發(fā)展。近年來,隨著市場需求增速的回落,韓語專業(yè)的學生人數也有所下降。然而,還有一些中國人學習韓語,只是為了更好地了解韓國文化和聽韓國歌曲。
黃載皓:關于韓國漢語熱的成就或挑戰(zhàn),有沒有什么特別的故事?
閔貴植:從很多私立中文學院倒閉的情況可以看出,當下的中文熱已經大幅降溫。然而,這可能是一種成長的煩惱,因為實際上需要學習中文的人并不是很多。隨著口譯應用程序的出現,那些愿意旅行或欣賞中國文化的人可以很容易地找到技術解決方案。
而且,隨著中國文化實力的增強,學習漢語的人數自然也會增加。因此,我們現在應該做的,是努力提高相關院系的漢語專業(yè)學生的水平。
-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
- 責任編輯: 陳軒甫 
-
美元指數年內飆升14%,“全球大麻煩要來了”
2022-09-18 23:27 觀網財經-海外 -
臺州:力爭到2024年,技術工人股權激勵人數占比達30%
2022-09-18 21:03 -
國資委新規(guī):央企將設首席合規(guī)官
2022-09-18 12:01 觀網財經-宏觀 -
七匹狼公子與特步千金訂婚上熱搜,為何閩商熱衷“強強聯合”
2022-09-18 10:56 -
中使館:中菲將共同打擊綁架等犯罪,保護在菲中國公民安全
2022-09-18 08:55 -
河南推動停工爛尾項目復工建設,首批專項借款50億已下達鄭州
2022-09-17 18:38 觀網財經-房產 -
8月50城新房價格下跌,長三角樓市正在修復
2022-09-16 21:36 觀網財經-房產 -
接近央行人士:人民幣匯率將保持基本穩(wěn)定
2022-09-16 20:16 -
全球手機七成在華生產,三星要重返中國建廠?
2022-09-16 19:24 觀網財經-科創(chuàng) -
天津:外地戶籍連繳半年社??少?套房,濱海新區(qū)除外
2022-09-16 19:09 觀網財經-房產 -
“幽靈剎車”無解,美國加州立法禁止特斯拉宣傳自動駕駛
2022-09-16 18:25 觀網財經-汽車 -
消費復蘇明顯!前8月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由負轉正
2022-09-16 18:13 觀網財經-宏觀 -
廣東揭陽:加強公積金貸款催收力度
2022-09-16 17:49 觀網財經-房產 -
韓國DRAM芯片出口大減,全球需求降溫
2022-09-16 16:09 觀網財經-科創(chuàng) -
發(fā)改委:9月預計投放豬肉儲備20萬噸,達歷史最高水平
2022-09-16 16:06 觀網財經-消費 -
繼六大行后,多家銀行下調存款利率
2022-09-16 15:47 觀網財經-金融 -
突破6%!美國房貸利率升至2008年來最高
2022-09-16 08:41 觀網財經-海外 -
上饒銀行原董事長李群被雙開:把貸款客戶當成“提款機”
2022-09-15 22:23 廉政風暴 -
新西蘭拍賣行李箱驚現兩韓裔兒童遺骸,嫌疑人在韓國落網
2022-09-15 22:10 -
企業(yè)既是運動員又當裁判,消費者保價寄件只能吃啞巴虧?
2022-09-15 21:53 觀網財經-互聯網
相關推薦 -
馮德萊恩專機GPS失靈,俄羅斯否認歐盟指責 評論 55“若登月輸給中國,太尷尬,美國人要繃不住了” 評論 210習近平在上合峰會上的講話(全文) 評論 12談到中國留學生,特朗普:要跟核大國搞好關系 評論 159最新聞 Hot
-
“通話一度非常激烈,出現過大喊大叫”
-
德總理:要不是我們這么做,北約那天可能就解體了
-
馮德萊恩專機GPS失靈,俄羅斯否認歐盟指責
-
數萬大軍入烏計劃?馮德萊恩:特朗普承諾“做后盾”
-
“兩年后,‘中國風’又將席卷慕尼黑車展”
-
“中國留學生放棄美歐,這里將迎來十年黃金時代”
-
貴陽銀行連續(xù)三個年中報“雙降”:不良貸款率創(chuàng)新高
-
湖南銀行上半年業(yè)績承壓:營收凈利“雙降”,不良貸款率微升
-
烏前議長身中8槍身亡,澤連斯基:已抓獲嫌疑人
-
談到中國留學生,特朗普:要跟核大國搞好關系
-
美股泡沫已現?標普500創(chuàng)紀錄高位,估值引發(fā)擔憂
-
巴西最新民調:中國這方面超越美國,“特朗普成多極世界推銷員”
-
“持久戰(zhàn)里,中美誰更快?當然是中國”
-
美聯儲“宮心計”,影響的不止是一個位子
-
“AI爭霸賽,中國這招比美國高明”
-
“美歐都在和中國交流,我們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