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話說楊銳不高興
關鍵字: 央視三非楊銳清理洋垃圾薄瓜瓜金融時報紐約時報老外在中國為心直口快的人說幾句。
楊銳主持CCTV9對話節(jié)目,風格有點沖,但火候掌握得還算不錯,所以業(yè)內也都楊老師相稱??蓷罾蠋煂懫鹞⒉﹣?,嚇人一跳。上周他借著北京清理“三非”外國人之舉,微博發(fā)飆,“公安局要清掃洋垃圾,斬首洋蛇頭,識別洋間諜,趕走洋潑婦,讓妖魔化中國的閉嘴滾蛋”
楊老師指誰在妖魔化中國?當然是一干西方媒體,所以引來《華爾街日報》等對號入座,它們很生氣,要求央視開除楊銳。
涉外無小事,何況這些西媒“老字號”剛在京干成了一票,送墨鏡陳赴美鞍前馬后功不可沒,心氣正旺。
壓力不??!其實楊銳是有不少西方媒體界朋友的,他要某些人閉嘴滾蛋當然是有所指,都是圈子里的人。
接觸過西媒人士便知道,他們身上有不少優(yōu)點,比如不輕易拿人“紅包”,工作專注、不辭辛苦,職業(yè)技能也過關,比國內大多數媒體人素質高不少。但你真的知道他們中的一些人勤勤懇懇埋頭苦干都做了些什么嗎?
2005年,筆者隨一國內新聞代表團訪加拿大,在歡迎會上,一加拿大地方媒體同行舉著酒杯說他向中國同行表示敬意,“因為你們在中國隨時都可能被扔進監(jiān)獄,太不容易了。”聽者愕然。上月,《中國震撼》的作者張維為教授在倫敦拜見英國歷史學家霍布斯鮑姆(著有《極端年代》等,有中譯),95歲的老人非常關注中國國內發(fā)生的事,寒暄沒幾句便說:…開過紅色法拉利就不愿開其它車了。。。。。。張教授說啥也沒用,謠言深入人心,這全拜一茬接一茬駐華記者“辛苦工作”所賜。
不過,頂著一個駐京記者的名頭,不遠萬里而來,看似風光,其實是個苦力活,常常被在紐約、華盛頓、倫敦、巴黎高級寫字樓里的編輯老爺們不顧時差,差遣得團團轉。編輯老爺們要紅的黃的黑的中國,他們就會掘地三尺找到合適的著了色“事實”。編輯老爺們的情感立場和新聞邏輯決定了駐華記者的職業(yè)準則。
一個生活在國內的中國人,如果長年閱讀西方媒體,你會發(fā)現,它們版面上涉及中國的新聞太容易失實了,容易得不正常。也基本不會更正。他們標榜的同一個新聞要三個消息源交叉證實才能報道,進行所謂“Double check”、甚至“Triple check”,一遇到中國新聞就“故意”不起作用了。
近幾個月,中國上演了一個敏感政治季,西方一些在國內享有“嚴肅”聲譽的百年大報開足馬力,大肆刊出真真假假、聳人耳目的“中國故事”。比如這個月,英國的《金融時報》(FT)大篇幅報道中國某大領導辭職的消息,國內“翻墻者”如獲至寶。個把月過去,什么也沒發(fā)生,十足的假新聞。官、民都沒有人去與《金融時報》理論,甚至連一點責怪的聲音也聽不到。好象錯不在《金融時報》,錯在這事人家都報道了怎么可以還不發(fā)生?!荒謬在我們面前滋長,不知不覺,快趕上200年前乾隆對待英國馬戛爾尼使團的“老荒謬”,只是在另一極端。一呼吸到中國空氣,駐華記者們就會編造、撒謊,就出“謠諑”,我們習慣至無語,偶爾出一句真話就象是得了“恩典”,并必須拿來《參考》一下。
為做節(jié)目,天天讀西媒的楊銳當然沒好氣了。有人替西媒辯護說:它們的國內報道也是以負面新聞為主,批判是媒體天職嘛。不錯,它們的國內新聞也充斥前大量爭議、負面的新聞,但新聞從業(yè)者基本處在“對與錯”的世界里各自站隊立論,左右辯駁,比如美國支持民主黨奧巴馬的媒體在激烈反對共和黨時,它有一個不言明的底線,那就是承認共和黨的主張的出發(fā)點也是為了美國利益,只是認為共和黨政策錯了。對面的媒體也是如此,不會輕易“上綱上線”,否則大家都過不下去了。但當他們在處理有關中國的新聞時,這些編輯老爺會突然將自已上升到“善與惡”的世界里,中國當然是他們“需要”的黑暗勢力,就象老套的好來塢故事必備品。否則他們的正義使命就不成立了。
編輯老爺的情感立場便是這樣的:你是壞人,把你說得更壞一點有什么不妥嗎!夸大?有錯嗎?壞人不應該被抹得更黑一點嗎!
于是編輯老爺們的邏輯是這樣:中國非常遙遠,本國的讀者不可能核實中國新聞的事實,中國媒體不僅聲音很弱,而且早就被宣布為不可信。所以關于中國的故事,怎么好聽怎么編,怎么負面怎么寫,反正讀者總是喜歡看聳人的、負面新聞。而絕大多數的中國新聞的當事人(他們采訪過的)是不會看到他們寫的新聞,萬一發(fā)現他們失實胡編也沒地方“上訪”說理去。更不可能打官司。
于是小心謹慎與嚴肅客觀都是自縛手腳,移花接木、因果聯(lián)想算是克制的,結果中國新聞總是真假莫辯卻“精彩紛呈”。新聞失實是新聞業(yè)大忌,但是因涉及中國新聞,這些“使命感”十足的編輯老爺和駐華記者,其內心道義負疚感幾乎為零,職業(yè)操守缺失負疚感為零,也不會有任何司法風險(在其國內經常發(fā)生),更不會不好意思,做久了皮厚。
當然不是全部,楊銳也沒這么說。比如娶了中國姑娘為妻的《紐約時報》駐滬首席記者Dvid Barboza 比較實事求是,當《華爾街日報》上薄瓜瓜“紅色法拉利”的故事傳遍全世界時,他經一番調查采訪,揭穿了這個乎乎燙的“紅色謊言”,其敬業(yè)精神不減當年,上世紀末他是美國新聞界扳倒巨無霸“安然”公司的主力記者。Barboza是有行業(yè)地位的,在編輯老爺面前有話語份量,尚能堅持基本事實。還是上個月,美國電視新聞界糾結于一美國人制造的中國“富士康”嚇人的假新聞。但幾乎同時Barboza關于四川富士康的長篇報道,刊于《紐約時報》頭版,基本尊重了事實,引起轟動,效果也并非是負面。但這樣的人在駐華記者中太少了。
有比較好的,就有特別壞的。楊銳所指是后者。微博上說話直一點,本可以理解,但楊銳的話刺痛了在華話語權一天天膨脹的同行洋“大佬”,屬“政治不正確”。小辮子在手,大佬便“理直氣壯”,要央視敲了楊銳的飯碗。
晚清至民國一直存在一個循環(huán)怪圈:洋人怕民,民怕官,官怕洋人,洋人生氣小民必被官修理。1949年,這個循環(huán)怪圈給打破了。如今面對“特洛伊木馬”里跳出來的神通廣大的洋媒,人們似又有點擔心這個“圈”要轉起來。當然央視輕易也不敢服這個軟。
楊銳仍在主持節(jié)目,他低沉、流利的Chinglish叫人聽了舒服(他經常自嘲英語發(fā)音不標準),他的微博被刪了不少,貌似余火未消。不過楊老師的微博也該講點“微政治”嘛。
標簽 舊文資料-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
- 請支持獨立網站,轉發(fā)請注明本文鏈接:
- 責任編輯:唐緒回
-
“歐洲人表面支持特朗普,暗中卻試圖破壞” 評論 4“干涉內政!”日本忍不了了,最后一刻取消訪美 評論 117“有個‘壞習慣’,我進工廠戒不掉,孩子也染上” 評論 88美國又下黑手:撤銷三星、SK海力士在華工廠豁免 評論 209最新聞 Hot
-
“歐洲人表面支持特朗普,暗中卻試圖破壞”
-
“反制法”在手,但盧拉“不急于”報復美國
-
胡塞武裝誓言報復
-
行程披露!“普京在華停留如此之久,實屬罕見”
-
“干涉內政!”日本忍不了了,最后一刻取消訪美
-
烏克蘭前議長遭槍殺,澤連斯基發(fā)聲
-
“印度不會屈服”
-
泰國任命代總理
-
孫女士被封號,微博回應
-
“有個‘壞習慣’,我進工廠戒不掉,孩子也染上”
-
“股王爭奪戰(zhàn)”后,貴州茅臺發(fā)布兩公告
-
沙利文都麻了:4年白干,當初拉來遏華的盟友現在罵美國是“馬桶”
-
馬克龍拱火:要是這樣,特朗普就又被普京“玩”了
-
美國上訴法院裁定關稅非法,特朗普:你們在摧毀美國
-
英國“準備好介入臺?!??英防相否認
-
外媒又炒作中國赴烏維和部隊,白宮回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