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原新: 中國人口面臨轉折,是否要制定超前性政策?
【導讀】 當前,中國的人口發(fā)展正在經歷前所未有的大轉折階段。今年7月,聯(lián)合國發(fā)布的《世界人口展望2022》報告提出,中國最早可能在2023年出現人口負增長。8月,國家衛(wèi)健委在《求是》雜志發(fā)文,指出中國總人口增速明顯放緩,“十四五”期間將進入負增長階段。人口負增長的新局面會對中國的經濟社會發(fā)展產生深遠影響,必須盡早規(guī)劃、積極應對。
中國人口將進入負增長階段釋放了什么信號?可能受到哪些因素影響?“少子老齡化”成為常態(tài),為此我們要做哪些積極準備?圍繞相關問題,南開大學經濟學院教授、中國人口學會副會長做出了如下解讀:
觀察者網:8月初,國家衛(wèi)健委明確提出“十四五”期間中國人口將進入負增長階段,“少子老齡化”將成為常態(tài),釋放了什么信號?
原新:從國家層面來說,我們的國際移民非常少,相對于14億人口總數來說可以忽略不計,因此可以把中國看成一個封閉人口,封閉人口的增長完全由出生率和死亡率所決定。
按照現在已經實現負增長的情況來看,往往在常態(tài)化的死亡人口超過出生人口之前,有一段時間是出生人口與死亡人口相對波動,我們稱之為零人口增長。
從中國2020年和2021年的普查統(tǒng)計資料來看,2020年一共凈增加了204萬人,2021年凈增加了48萬人。這些數據相對于14億人口來說,可以認為中國已經進入了零人口增長的階段,零人口增長不是一個時間點,而是到某年某個時期仍會有一些波動。
從今年來看,中國很有可能出現出生人口少于死亡人口的情況,但明年情況也很難說,因為三孩政策也許在明年會產生一些效果,我覺得衛(wèi)健委這個答案是很正確的,不要去判斷某一年的情況,而是“十四五”期間會進入一個常態(tài)化的負增長,也就是說有很長一段時間出生人數少于死亡人數,總人口數量開始減少。當人口達到零增長,總人口數也就達到了峰值了,也是說中國總人口數最多就在14.1億到14.2億之間了。
根據聯(lián)合國的測算,從2023年開始,印度人口就會超過中國人口,變成世界第一人口大國,比之前預測的時間要早,包括衛(wèi)健委的判斷也比以前預測提早了,主要是發(fā)現近幾年生育率下降得特別快。
漫畫:人口負增長下少子老齡化將成常態(tài)。圖源:視覺中國
觀察者網:之前預測我國在2027-2032年才進入人口負增長,從數據看,中國人口負增長快于預期,可能受到哪些因素影響?
原新:人口的負增長提早或者推遲,主要還是受到生育率的影響,我們國家的生育率從1991年就降到了更替水平2.09。從1992年開始,我們的生育率水平就一直在更替水平下面徘徊,不斷下降。
2013年調整生育政策之后,生育率水平有所上升,但也沒有超過2,在更替水平以下就標志著我國人口的內在增長率已經低于零了,稱之為低生育水平時代,我們已經在這一狀態(tài)下走了30年了。
人口的內在增長率由正轉負后,由于慣性,人口不會馬上負增長,人口增長高于2的慣性還需要一段時間來消化掉。人口增長慣性所消耗的時間取決于兩個因素,一是低生育水平持續(xù)的時間,二是低生育率的程度。
如果生育率一直徘徊在1.8-2,人口負增長的時間就有可能會拉長和推后。不同機構對中國人口負增長的預測不同,比如華盛頓大學曾經預測中國人口2025年進入負增長,而你說的預測是2027年-2032年,原因在于大家對未來生育率高低的預測有差別。
2020年人口普查,人口生育率已經到1.3了,如果按照1.3-1.5這個幅度走下去的話,在2023年到2025年之間肯定會負增長。
對未來預估的生育率越高,實現負增長的時間就越滯后。反之,實現負增長的時間就越提前。事實上,2020年的第七次人口普查給出了1.3,一個令人非常驚訝的生育率,2021年比1.3還低,按照這樣,負增長肯定會提前出現了。
觀察者網:女性的生育意愿持續(xù)走低,作為生育主體的90后和00后的女性生育意愿尤其低,分別為1.54個和1.48個,育齡女性數量也在同步減少,對此有人提出“生一個孩子獎勵100萬”的建議,這種舉措能在多大程度上提升生育意愿和解決生育負擔?各地出臺的生育政策是否會奏效?
原新:針對“生一個孩子獎勵100萬”,我覺得不太可能成功。中國人口形勢并沒有到那么嚴峻的狀況,而且也并不是給了100萬一定會生孩子。
第一,說說生育意愿高低的問題。實際上隨著年代越早,生育意愿越高,80后、70后、60后的生育意愿均高于90后和00后。這個情況也直觀地反映在生育率的快速下降,生育行為是由生育意愿所決定的,我們調查生育意愿,一般來說有三個概念,理想的孩子數、計劃生育的孩子數、實際生育的孩子數,這三個因素實際調查出來基本上是遞減的。
第二,生育人數在下降,15-49歲的育齡婦女,現在人數大概是3.2億,按照目前生育率水平發(fā)展的話,到2050年前后,育齡女性大概是2-2.2億。中國絕大多數女性都是在20歲到34歲當媽媽,這個年齡段稱之為生育旺盛期育齡婦女,現在大概是1.5億左右,到2050年可能不到1億。生育者規(guī)模下降,還想保持每年都有一定規(guī)模的生育量,那么只能讓每一個人去加大她的生育強度,也就是提升生育率,這是個基本邏輯。
第三,生育者規(guī)??s小,生育意愿疲軟,生育行為低迷,這是未來的大趨勢。在這樣的情況下,給錢能不能生?我的態(tài)度很簡單,生育率下降不僅僅是錢的事,大家把生育率低、不愿意生孩子歸結為養(yǎng)育成本太高,這只是其中一個方面。
另一方面,現代文化和傳統(tǒng)文化對孩子的看法和認知發(fā)生了很大的變化。比如現在的老年人,他們和傳統(tǒng)觀念保持得更加一致,中國是一個普婚普育制的社會,絕大多數人都要結婚,絕大多數人結婚都要生小孩,傳統(tǒng)觀念認為不生孩子,家庭是不完整的。
現在一部分年輕人沒有了這種觀念,佐證的材料很簡單,單身人口越來越多,年輕人不結婚,結了婚以后“丁克”越來越多,“被丁克”也很多?!岸】恕保―INK的譯音,Double Income No Kids的縮寫)的意思就是雙收入、無子女家庭?!氨欢】恕笔且驗楝F代的食品安全、環(huán)境污染以及快節(jié)奏的生活,很多人得了不孕不育癥,想生生不了。
社會主流也是少生、只生一個,過去為什么要多生?過去中國傳統(tǒng)社會和計劃經濟時期的社會保障制度跟現在截然不同,生孩子是為了老年有所保障,為了家庭的經濟利益,但現在社會保障越來越健全了,家庭的經濟利益和保障功能已經部分被社會化的服務功能所替代了。整個家庭發(fā)展和社會發(fā)展對孩子的價值觀和認知發(fā)生變化,而這樣一種變化不是用錢能夠扭轉的。
-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
- 責任編輯: 劉惠 
-
雅礱江流域梯級電站開足馬力,全力填補四川用電缺口
2022-08-18 07:40 水電 -
中央氣象臺連續(xù)7天發(fā)布高溫紅色預警
2022-08-18 07:39 極端天氣 -
山西運城對中考復讀生提高20分錄取,官方回應:為減少復讀
2022-08-18 07:04 -
三亞昨日新增417+814
2022-08-18 06:50 抗疫進行時 -
李克強:要抓緊研究延續(xù)實施支持新能源汽車的相關稅收政策
2022-08-17 22:25 -
中國公民特大暴雨中勇救2名韓國老人,獲我駐韓大使館表彰
2022-08-17 21:19 -
胡春華:推動穩(wěn)外貿穩(wěn)外資擴消費取得更大成效
2022-08-17 19:56 -
韓正:保證能源電力安全保供不出任何閃失,堅決防止拉閘限電
2022-08-17 19:29 -
應對南旱北澇,國家防辦、應急部:立足于抗大旱抗長旱
2022-08-17 19:20 觀察者頭條 -
陸委會聲稱“兩岸互不隸屬,制裁非法無效” 國臺辦回應
2022-08-17 17:42 兩岸關系 -
陜西勉縣5人溺亡,事后仍有多人不聽勸阻戲水
2022-08-17 17:12 -
上海社會面新增2例本土無癥狀
2022-08-17 17:07 -
國家醫(yī)保局:未婚已育女性辦理生育津貼不需要結婚證等材料
2022-08-17 16:16 養(yǎng)老與社保 -
24日起,南方高溫將明顯緩解
2022-08-17 16:04 極端天氣 -
臺灣新增本土確診24669例、死亡33例
2022-08-17 16:04 臺灣 -
國家醫(yī)保局:中國產假已達國際標準,過長或增加女性就業(yè)歧視
2022-08-17 15:35 -
國家醫(yī)保局:未就業(yè)和靈活就業(yè)婦女生育費用可通過基本醫(yī)保報銷
2022-08-17 15:22 -
溫州:人均年收入不足3.35萬元將被定為低收入家庭
2022-08-17 15:18 -
四川達州繼續(xù)發(fā)布居民用電限電預告:滾動限電,時長在3小時內
2022-08-17 15:04 能源戰(zhàn)略 -
少數民族考生高考加分如何改革?國家民委介紹
2022-08-17 14:40
相關推薦 -
最新聞 Hot
-
“AI、激光、芯片…解放軍裝備已經Next Level”
-
印尼與馬來西亞,找中方談了這兩件大事
-
特朗普承認自己看了
-
普京在華發(fā)聲:與其說是為了領土,不如說是為了…
-
“中國伙伴將獲得合理價格,不像歐元區(qū)虛高”
-
“想徹底毀了美國?”
-
特朗普又輸了
-
“誰說我對俄沒行動?我制裁印度了,這叫沒行動?”
-
特朗普:州長歡迎我,要不要把國民警衛(wèi)隊派去新奧爾良?
-
波蘭總統(tǒng)訪美,特朗普:先搞個戰(zhàn)機編隊飛越白宮
-
“中俄在核電領域合作,目標是超越美國”
-
“中國自主研發(fā)能力驚人,令人嘆為觀止”
-
“大閱兵傳遞信號,中國不會再受欺侮”
-
“我跟普京和澤連斯基談過,他們還沒準備好會面”
-
談了20多年,歐盟史上最大貿易協(xié)定終于要簽了?
-
關于美國的億萬富豪,看看這些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