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聞政明:高考改革最不需要的是“王安石變法”
關鍵字: 河北涿鹿郝金倫河北涿鹿教學改革河北涿鹿三疑三探教學改革教科局長辭職激情演講因此,反對教改肯定也有教師的聲音。比如,在郝金倫的推動下,涿鹿縣從2014年下半年以來對教師、教研員每學期進行一次專業(yè)課考試??荚嚨哪J绞墙o教師拿出一套新課標的題,或是教師都見過的題型考一次,看看教師閱讀、寫作能得多少分,高中、初中、小學都是如此;同時,教師的考試成績在涿鹿教育信息網上公布。
相信我,以我曾經接觸到巨大的教師團隊樣本來說,絕大部分肯定反對、至少是敷衍。大家不要誤會這是老師懶惰或水平差,而是對大部分兢兢業(yè)業(yè)的老師來說,這種檢測的意義不大,至少徒增工作量,有資歷的老師更是如此,這種事情最終就是形式至上。正如上文中網友的措辭是“抱怨”、“應付差事”……再加上,如果還有行政手段強勢干預的話,引起的反彈會更大。
但我們又很難批評這種做法,監(jiān)督老師時刻提高自己的業(yè)務水平哪里錯了??蓛烧咧g如何“達到平衡”確實是個難題。
至于新聞采訪中,涿鹿縣委書記燕旺林稱,全縣全面停止“三疑三探”教學改革的原因比較復雜。當下我們只能單方面從郝金倫的辭職演講中獲取信息,因此復雜性究竟在哪里,也無法下判斷。
這是一個“困境”
在這場改革中,誰對誰錯很難說,改革初衷沒有錯,家長也沒有錯,但誰都不愿接受對方。郝金倫認為家長抗議是非專業(yè)人士干預專業(yè)人士的判斷,然而家長也可以質問憑什么讓孩子的前途為你的理想買單。
從教育本質來說,郝金倫這篇個人宣言值得表揚,他想要改變的問題是符合學生發(fā)展,但問題出在執(zhí)行與落實,以及時間。教改是一項長期工程,如果一個改革者的預想中沒有給改革足夠的時間,那就不要怪被改革者不愿給你時間來證明改革結果,何況這個結果也許會影響自身利益。
教改可以有30年,但學生高中只有3年,教師的課可以上無數遍,可以在一遍一遍中不斷打磨,但學生每節(jié)課只聽一次。正如絕大部分網友所認為的,沒有家長愿意讓孩子做這樣一場急就章的改革試驗品,對他們來說能立竿見影考上理想的大學就是最好的。尤其是在一些經濟不發(fā)達地區(qū),當地教育資源不足,還要和資源發(fā)達地區(qū)的學生比拼進入好大學,本來選擇就不多,不提起精神戰(zhàn)斗,怎么行?!
說到這里,大家不要急著罵高考,本文無意評論體制問題,但只想說一句話,高考可以算得上是目前最公平的一個制度,如果連高考都沒了,你們能想象對于全國絕大部分地區(qū)的學生是種什么情況嗎?
其實別總是一味批判做題不好、考試不好、排名不好,而是如何往好的方向上引導。以“題海戰(zhàn)術”來說,學生當然要做題,這是保持思維方式和節(jié)奏的訓練,關鍵是練習的方式要調整得當,教師精選精講,學生舉一反三,善于總結,以質取勝。即使是一線城市的高中生,也無法擺脫“刷題”的命運。
最后簡單談談對郝金倫這篇“敢為天下先”的辭職演說的看法,教育改革需要激情與斗志,但也要細水長流與默默等待,教育改革應該是龐大而精細的布局,張弛有度;從這點來說,可能恰恰最不需要的是個人英雄式的悲情,最后引用一下光明網的標題:成也情懷,敗也情懷,或許還可以改一下:成也情懷,敗不止情懷。
本文系觀察者網獨家稿件,文章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平臺觀點,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關注觀察者網微信guanchacn,每日閱讀趣味文章。
-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
- 請支持獨立網站,轉發(fā)請注明本文鏈接:
- 責任編輯:朱敏潔
-
“有個‘壞習慣’,我進工廠戒不掉,孩子也染上” 評論 46美國又下黑手:撤銷三星、SK海力士在華工廠豁免 評論 203外媒又炒作中國赴烏維和部隊,白宮回應 評論 184白忙活了?“特朗普大發(fā)雷霆,怒噴烏歐不切實際” 評論 144“收獲季到了,美國大豆卻又遭‘當頭一棒’” 評論 73最新聞 Hot
-
“有個‘壞習慣’,我進工廠戒不掉,孩子也染上”
-
“股王爭奪戰(zhàn)”后,貴州茅臺發(fā)布兩公告
-
沙利文都麻了:4年白干,當初拉來遏華的盟友現(xiàn)在罵美國是“馬桶”
-
馬克龍拱火:要是這樣,特朗普就又被普京“玩”了
-
美國上訴法院裁定關稅非法,特朗普:你們在摧毀美國
-
英國“準備好介入臺海”?英防相否認
-
外媒又炒作中國赴烏維和部隊,白宮回應
-
美國又下黑手:撤銷三星、SK海力士在華工廠豁免
-
美歐持續(xù)重壓,最后一刻西班牙“毀約”
-
對華問題,普京最新表態(tài)
-
投訴“魯迅夾煙墻畫”當事人,道歉了
-
民生銀行半年報:凈利潤下降4.87%、資產總額下降0.59%
-
光大銀行半年報:營收下降5.57%,但凈利潤增長0.55%
-
俄方:普京與金正恩會晤正在醞釀中
-
“意在制衡中國”,中方警告美日
-
鳩山將出席九三閱兵,日本政府回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