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江曉原、穆蘊秋:美國“基礎科學堡壘”如何從內部淪陷?
伴隨著“美國重視基礎科學”的神話,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NSF)一直在世界科研界具有崇高的地位。但今年4月,特朗普政府下令削減NSF年度經費的55%,裁撤1700名工作人員中的一半,并且“停止所有基金資助項目撥款,包括新批準的和現有的科研項目”,這讓科學界人士哀鴻遍野。
但在上海交通大學科學史與科學文化研究院江曉原、穆蘊秋的考察下,NSF其實這座科學堡壘,早在幾十年前,就從內部被攻陷了。這篇文章,就是對這一科學組織的祛魅。更重要的是,如何理解“基礎研究”與國家科技水平的關系,文章也起到了刷新認知的重要作用。
【文/江曉原、穆蘊秋】
二〇二五年四月二十四日,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NSF)主任潘查納坦(S. Panchanathan)突然辭職。Science(《科學》)雜志上說此事的原因,是特朗普政府下令削減NSF年度經費的55%,并裁撤一千七百名工作人員中的一半,潘查坦無法服從只好辭職。三十日,NSF員工又收到“停止所有基金資助項目撥款,包括新批準的和現有的科研項目”的通知。
近日宣布辭職的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NSF)主任潘查納坦
NSF一直是許多人心目中美國的“基礎科學堡壘”,眼下科學界人士哀聲一片,都認為特朗普正在“摧毀”這個堡壘。殊不知,所謂的“基礎科學堡壘”,在此前數十年的內斗中早就已經淪陷了。
美國的“基礎科學堡壘”
一說起美國的科學技術,許多人都想當然地認為它非常先進。一代人根據身處的現實形成基本認知,這種認知通常就會伴隨他們一輩子。在這個“美國科學技術先進”的基本認知中,還包括了一種“標準敘事”——美國科學技術是因為重視基礎科學所以才先進的。這樣的“標準敘事”被視為天經地義,并且很自然地得出一個推論——只有重視基礎科學,科學技術才會發(fā)達,國家才會強大。
在上面的認知鏈條中,“美國重視基礎科學”居于關鍵位置。由于許多人的認知定式,從來沒有人提出“美國到底重不重視基礎科學”這樣的問題,也沒有人要求舉出“美國重視基礎科學”的具體證據。幾年前,當筆者率先提出這個問題之后,不出意料地引發(fā)了劇烈爭論。筆者的問題,當然要求主張“美國重視基礎科學”的論者舉出具體證據。
二〇二一年十一月,筆者的文章《美國是因為重視基礎科學而強大的嗎?》在經歷了報社內部長時間爭議之后,終于在《文匯報》發(fā)表,幾天后被觀察者網轉載,閱讀量超過二十六萬,留言區(qū)一片爭吵。按照通常的慣例,筆者自己不會加入爭吵,但樂意觀察那些爭吵。據筆者近年在網上搜尋所得,“美國重視基礎科學”的證據,居然自始至終只有一條——范內瓦·布什(Vannevar Bush,注意此人未當過總統(tǒng))在《科學:無盡的前沿》中說過要重視基礎科學。
好吧,這條證據如果能夠成立——這需要建立在“布什的想法=美國的國策”這樣極其冒險的假定之上——那總算也是證據。于是筆者近年從幾方面考察了這條證據,本文是這些考察中比較關鍵的部分。
布什創(chuàng)立NSF的基本理念
“二戰(zhàn)”后,關于科學在國家發(fā)展中應該扮演什么角色,或者說國家在科學研究方面投的錢應該怎么用,美國政府中主要存在兩種意見,分別以科學研究發(fā)展局主任范內瓦·布什和西弗吉尼亞州聯(lián)邦參議員基爾戈(H. Kilgore)為代表。這兩人都贊成建立某種國家科學基金,但基爾戈希望國家科學基金把錢花在進行應用研究的政府實驗室,而布什希望國家科學基金由科學家管理,只支持非營利性機構的研究和教育工作。或者說,基爾戈希望科學基金能夠為國家?guī)砻黠@的實際回報,而布什卻希望打造一片遠離政治、不受“立即產生實際結果”壓力影響的“純科學研究”的綠洲。
一九四四年十一月,羅斯福書面要求布什提交報告,考察關于科學發(fā)展四個方面的問題。布什將任務分包下去,他按照精英主義理念挑選了一些人,分別成立四個委員會,讓每個委員會各自向他提交報告。布什為四份報告分別撰寫了提要,這些提要構成一份他提交給總統(tǒng)閱讀的報告,而將四份報告全文,連同他交代四個委員會成員構成的報告,作為附錄。整個文件取名《科學:無盡的前沿》(Science: The Endless Frontier, A Report to the President on a Program for Postwar Scientific Research)。但是當一九四五年七月布什將報告送上去時,羅斯福已經去世,美國總統(tǒng)換成了杜魯門。
《科學:無盡的前沿》(1945)封面
由于杜魯門并未要求布什提交這樣的報告,他自然也就沒有義務重視之——事實上杜魯門一點也不重視。布什報告所取得的最重要的成果,就是在努力了五年之后,總算在一九五〇年成立了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但是這個被視為“基礎科學堡壘”、被許多國內學者盲目崇拜的機構,其實從來沒能主導美國的科研資助——第一年只得到了十五萬美元,此后長期只能得到全美國年度科技研發(fā)總經費的1.5%左右,僅僅這個事實就足以表明,布什在《科學:無盡的前沿》中所表達的愿景,從來就沒有真正實現過。
NSF的長期內斗及其結果
NSF成立七十余年以來,布什關于基礎科學的理念,實際上一直面臨著兩方面的嚴重挑戰(zhàn):一是以工程學為代表的應用技術,要求在NSF機構內部獲得和基礎科學平等的地位;二是國會希望NSF更多服務于美國的國家利益,而不是成為遠離政治的“純科學綠洲”。這兩方面的挑戰(zhàn),都與布什最初設立NSF的理念直接沖突,這就引發(fā)一個問題:布什最初設立NSF的理念,后來究竟在多大程度上獲得過踐行?
NSF的機構標識
NSF首屆管理機構是由二十四人組成的“國家科學委員會”(NSB),其中物理學家占絕對多數。唯一的一名工程師是普渡大學工程系主任潑特(A. Potter)教授,這樣的人員比例此后很多年沒有明顯變化。
NSF設立之初,在政策上確實曾對“基礎科學”極力傾斜,即使對工程學的資助,也主要關注基本原理,而不是設計和應用方面的課題。這種資助傾向讓一些申請人公開抱怨說,只要一個提案有實際用途,就會被NSF直接拒絕。
美國的工程師和搞實際應用的科學家們,當然對NSF的這種做派極為反感,所以NSF從成立之日起就種下了內斗的根芽。最初工程師們在NSF人事安排上完全處于權力外圍,幾乎沒有決策話語權。而進入二十世紀六十年代,這種內斗就完全表面化了。
一九六〇年,NSF成立之初被排除在外的“社會科學”正式成立了單獨的辦公室,這更讓工程師們感到不平——連社會科學都能在NSF擁有專屬領地,為什么工程學卻不能?也正是這一年,賓夕法尼亞大學校長、美國工程教育協(xié)會主席沃克(E. Walker)當選為二十四位委員之一。沃克努力要讓工程學成為一個單獨部門,雖然他歷經的兩任NSF主任都對他的努力明確反對,但他的努力得到美國工程師行業(yè)的積極聲援。
NSF原辦公樓
一九六四年七月,NSF內獨立的工程部終于成立,與其余三個部門——數學與物理學部、生物和醫(yī)學部、社會科學部——共同組成NSF的資助部門。工程師在NSF“爭奪名分”的努力初見成效。
一九六五年,達達里奧(E. Daddario)擔任美國科學研究與發(fā)展委員會主席,這個委員會對NSF的立法章程擁有管轄權,達達里奧被指派負責對NSF成立十五年以來的目標、歷史和法定權力進行全面審查,以評估其當前職能的有效性,以及未來角色和工作的定位。
審查持續(xù)了一年多,一九六六年四月,達達里奧在Science雜志上發(fā)表署名文章,對審查的過程和結論做了全面回顧。審查總共形成三個報告:國會圖書館對NSF成立十五年來工作的研究報告、國家科學院向眾議院科學委員會提交的報告《基礎研究和國家目標》、達達里奧委員會撰寫的報告《國家科學基金會:現在和未來》。
1966年,達達里奧在《科學》(Science)雜志上發(fā)表的署名文章《一份修訂后的科學基金會章程》
基于這些報告,達達里奧認為,NSF成立以來“一直以被動的方式發(fā)揮作用”——坐等學者提出申請項目,NSF選擇后批準。這種方式現在已經過時,“基金會沒有跟上社會的要求,也沒有在不斷變化的政府機器中充分地定位自己”。他要求NSF“對國家需求的變化以及政府在其中的作用更加敏感”,并告誡NSF不要“淪為只會唯唯稱是的應聲蟲和低頭沉默的速記員”。為此達達里奧主張對NSF一九五〇年的原始法案進行修訂。
- 原標題:美國“基礎科學堡壘”如何從內部淪陷?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
- 責任編輯: 郭涵 
-
美韓將舉行聯(lián)合軍演,朝鮮國防相:強烈譴責,嚴正警告
2025-08-11 08:04 朝鮮現狀 -
特朗普將奧巴馬、布什父子肖像移至白宮樓梯間
2025-08-11 07:37 -
安理會就巴以問題召開緊急會議,中國代表提出4個必須
2025-08-11 06:41 巴以恩仇錄 -
美財長:正牽頭物色鮑威爾的繼任人選
2025-08-11 06:40 -
特朗普“關稅大棒”肥了一眾游說公司,但有用?
2025-08-10 22:40 應對特朗普沖擊波 -
“兵力6年減11萬,17個師級以上部隊消失”
2025-08-10 21:58 三八線之南 -
美洛杉磯一商店“拉布布”玩偶被盜:價值7000美元
2025-08-10 21:47 美國經濟 -
“印度該醒醒了,跟著美國抗中,撈不著好”
2025-08-10 17:19 龍象之間 -
特朗普任期“沒有壞消息”:好的就夸大,差的是騙局
2025-08-10 17:10 美國政治 -
韓右翼團體示威時涉嫌辱華,韓警方立案調查
2025-08-10 15:48 三八線之南 -
美國玩不轉南極,澳媒急得又拉中俄炒作
2025-08-10 15:11 -
剛在日本軍艦首降,英軍F-35就緊急降落日本機場
2025-08-10 14:16 -
“這是令人作嘔的政治勒索,加州不會低頭”
2025-08-10 14:05 應對特朗普沖擊波 -
玉淵譚天:H20芯片既不環(huán)保、也不先進更不安全
2025-08-10 13:39 -
伊朗警告:特朗普別自以為是,這條走廊將是“墳墓”
2025-08-10 12:02 -
美國突發(fā)大規(guī)模槍擊案,6人受傷
2025-08-10 12:00 -
又起爭端!3名泰國士兵受傷,柬埔寨否認指控
2025-08-10 11:23 -
文件披露后,英國防部仍嘴硬:沒泄漏
2025-08-10 10:49 -
邀請澤連斯基赴阿拉斯加?白宮:討論中
2025-08-10 10:24 -
“美蘇雅爾塔瓜分歐洲的時代早過了”,歐烏試圖劃紅線
2025-08-10 08:58 觀察者頭條
相關推薦 -
“干涉內政!”日本忍不了了,最后一刻取消訪美 評論 85“有個‘壞習慣’,我進工廠戒不掉,孩子也染上” 評論 74美國又下黑手:撤銷三星、SK海力士在華工廠豁免 評論 206外媒又炒作中國赴烏維和部隊,白宮回應 評論 188最新聞 Hot
-
行程披露!“普京在華停留如此之久,實屬罕見”
-
“干涉內政!”日本忍不了了,最后一刻取消訪美
-
烏克蘭前議長遭槍殺,澤連斯基發(fā)聲
-
“印度不會屈服”
-
泰國任命代總理
-
孫女士被封號,微博回應
-
“有個‘壞習慣’,我進工廠戒不掉,孩子也染上”
-
“股王爭奪戰(zhàn)”后,貴州茅臺發(fā)布兩公告
-
沙利文都麻了:4年白干,當初拉來遏華的盟友現在罵美國是“馬桶”
-
馬克龍拱火:要是這樣,特朗普就又被普京“玩”了
-
美國上訴法院裁定關稅非法,特朗普:你們在摧毀美國
-
英國“準備好介入臺?!??英防相否認
-
外媒又炒作中國赴烏維和部隊,白宮回應
-
美國又下黑手:撤銷三星、SK海力士在華工廠豁免
-
美歐持續(xù)重壓,最后一刻西班牙“毀約”
-
對華問題,普京最新表態(tài)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