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米透明電視剛上熱搜,中興屏下攝像手機就來搶風頭
-
呂棟寧靜致遠。
最后更新: 2020-08-14 08:29:42魚與熊掌如何兼得
這么多有實力的手機廠商都在布局,但至今沒有成功上市的產(chǎn)品,可以看出屏下攝像技術難度之大。
正如前文所言,決定手機拍照性能的核心條件在于進光量。因此,屏下攝像技術的重點在于提升屏幕的透光率。如需完美實現(xiàn)屏下攝像,屏幕透光率率要高達90%以上,同時要輔以攝像頭算法調(diào)校。
因此,終端廠商想要真正落地屏下攝像手機,自然離不開面板廠商的支持。而目前布局屏下攝像技術的面板廠商,不僅有國內(nèi)的京東方、TCL、深天馬、維信諾等,也有韓系廠商三星、LG等。
但有趣的是,昨天與中興股價同時拉升的僅維信諾一家,市場也傳出,后者便是中興的供應商。
事實上,就在今年6月8日,維信諾剛在其官方微信宣布,其InV see?屏下攝像解決方案已經(jīng)推出。更為重要的是,該公司強調(diào),這是全球首個達到量產(chǎn)應用級別的屏下攝像解決方案。
根據(jù)維信諾披露的信息,其屏下攝像頭技術是基于自家的OLED屏幕。所實現(xiàn)的效果,是在不用屏幕下方攝像頭時,屏幕能夠正常顯示,而在使用攝像頭的時候,光線則可以透過屏幕。
值得一提的是,國內(nèi)外廠商早已量產(chǎn)的OLED面板,本身就具備一定的透光性。因為,與LCD面板靠背光層和液晶層發(fā)光的原理不同,OLED面板是由獨立的有機自發(fā)光材料組成,可以不依賴背光層。
因此,OLED面板厚度薄,更容易實現(xiàn)高透光率,成為屏下攝像頭技術的首選。
LCD面板和OLED面板原理示意圖
目前,已在多款智能手機上搭載的光學屏下指紋識別方案,本質(zhì)上就是在OLED面板下放置一枚攝像頭“拍攝”指紋。但由于普通OLED面板透光率不夠高,所以需要使用高亮度的補光來照亮手指表面。
光學式指紋識別技術(資料圖)
但要真正實現(xiàn)屏下攝像技術,并不意味著只提升屏幕透光率就行。
不難想象的是,若整塊屏幕透明度都很高,就意味著當OLED面板在正常顯示內(nèi)容的時候,它自身所發(fā)出的光以及外界的自然光都會“穿過”屏幕,照射到機身內(nèi)部,進而形成嚴重的漫反射。
這種情況下,將大幅降低屏幕清晰度,并嚴重影響色彩表現(xiàn)。
所有又回到前文所述的難題,如何兼顧顯示和拍照,畢竟任何一方的“偏科”都會讓屏下攝像無法實現(xiàn)。
對此,維信諾給出的解決方案是,把一塊屏幕做成兩塊區(qū)域。其中一塊就是普通的OLED屏幕,它具備正常的技術特征和顯示效果,而另一塊區(qū)域則是僅位于前置攝像頭上方的“副屏”。
維信諾介紹,為提高副屏透明度,其從屏體材料入手,選擇透明度更高的新有機膜和無機膜材料,并對膜層結構進行增透處理,優(yōu)化屏體的金屬層結構,從而達到提升透明度和抑制衍射的雙重效果。
為實現(xiàn)主副屏顯示同步,該公司表示,其通過特殊的像素排列方式優(yōu)化,弱化主副屏區(qū)域因透明度、分辨率等差異導致的分界線,讓主副屏的邊緣過渡更為自然。
圖片來源:維信諾官方微信
除在硬件上改進外,前置攝像頭的軟件算法也可以對副屏區(qū)域的拍攝效果進行補足。
維信諾透露,其通過與終端廠商合作,在前置攝像頭特殊算法的優(yōu)化融合下,進一步消除影響拍攝效果的衍射和炫光,抑制霧化效果,提升照片清晰度和亮度,滿足日常自拍、視頻通話等使用需求。
小米透明OLED電視被傳供應商為韓國LGD 圖片來源:小米商城
在維信諾宣布量產(chǎn)的同時,國內(nèi)外面板廠商也在努力實現(xiàn)突破。
國內(nèi)方面,京東方去年8月宣布,其屏下攝像頭產(chǎn)品有望在2020年到2021年間推出。
今年7月,該公司在回答投資者提問時表示,其搭載屏下攝像頭技術的產(chǎn)品處于行業(yè)領先水平,已向品牌客戶提供樣品測試,并一直積極配合終端廠商進行布局,產(chǎn)品上市時間以終端廠商安排為準。
TCL華星光電緊隨其后,也在2019年12月的投資者關系活動記錄中寫道:“目前TCL華星的屏下攝像產(chǎn)品性能已達行業(yè)領先水平,預計2020年內(nèi)量產(chǎn),已獲得國內(nèi)外一線品牌的高度關注。”
與京東方、華星光電采用OLED面板不同,不久前的8月4日,天馬微電子在線上發(fā)布會上宣布,其屏下攝像頭方案突破LCD屏限制,利用單獨環(huán)形背光+高透光率的RGBW屏幕,實現(xiàn)接近于打孔屏方案AAHole的質(zhì)量效果。
天馬微電子真全面屏技術
而作為面板領域的老牌大廠,三星早在去年10月就曾表示,該公司與終端廠商合作研發(fā)的屏下攝像頭顯示屏方案,將會陸續(xù)開展小規(guī)模試產(chǎn),預計2020年正式量產(chǎn)。
今年4月,SamMobile報道,三星考慮在下一代旗艦Galaxy S21上使用屏下攝像,但仍在評估可行性。
- 責任編輯: 呂棟 
-
服務超500政企客戶,華為云GaussDB進階全場景、全業(yè)務
2020-08-12 17:04 TMT觀察 -
小米放棄量產(chǎn)環(huán)繞屏手機,雷軍透露芯片計劃未暫停
2020-08-10 09:35 手機 -
印度一架客機降落時沖出跑道 已致3人遇難
2020-08-08 00:00 航空安全 -
我國首次高空大型無人機臺風綜合觀測試驗成功
2020-08-03 22:36 無人機 -
5G來了,為什么這個領域用上4G也是巨大的進步?
2020-07-31 17:15 5G -
小米“復仇者聯(lián)盟”再添一員
2020-07-29 15:00 手機 -
換帥風波后,Arm中國公開信:在華客戶、員工受股東威脅騷擾
2020-07-28 16:35 TMT觀察 -
擺脫對美依賴又近一步!我國啟動首座大型氦氣廠
2020-07-28 10:14 能源戰(zhàn)略 -
華為郭平:5 “機” 協(xié)同,聚焦5G商業(yè)成功,充分釋放5G網(wǎng)絡紅利
2020-07-28 07:58 華為 -
iPhone低價策略在華奏效,華為二季度份額近半
2020-07-27 10:13 手機 -
我國成功發(fā)射資源三號03星
2020-07-25 11:42 航空航天 -
英特爾7nm芯片恐延期至2023年,美媒驚呼“巨意外”
2020-07-24 17:15 TMT觀察 -
聯(lián)發(fā)科推天璣720芯片,華為要了
2020-07-24 16:52 手機 -
要被軟銀賣給英偉達?ARM不予置評
2020-07-23 14:50 TMT觀察 -
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成功發(fā)射!
2020-07-23 12:45 航空航天 -
日本運營商放棄華為后,OPPO補位
2020-07-22 10:24 手機 -
中國制裁諾基亞、愛立信,做得到嗎
2020-07-22 08:27 -
華為Mate 40或采用雙處理器方案:國行仍為麒麟芯片
2020-07-20 13:30 手機 -
水利工程為什么總是“風評被害”
2020-07-19 08:40 -
華科哈佛研究:若當時解除限制,反彈概率最高97%
2020-07-17 09:13 新冠肺炎抗疫戰(zhàn)
相關推薦 -
-
“歐洲人表面支持特朗普,暗中卻試圖破壞” 評論 4“干涉內(nèi)政!”日本忍不了了,最后一刻取消訪美 評論 117“有個‘壞習慣’,我進工廠戒不掉,孩子也染上” 評論 88美國又下黑手:撤銷三星、SK海力士在華工廠豁免 評論 209最新聞 Hot
-
“歐洲人表面支持特朗普,暗中卻試圖破壞”
-
“反制法”在手,但盧拉“不急于”報復美國
-
胡塞武裝誓言報復
-
行程披露!“普京在華停留如此之久,實屬罕見”
-
“干涉內(nèi)政!”日本忍不了了,最后一刻取消訪美
-
烏克蘭前議長遭槍殺,澤連斯基發(fā)聲
-
“印度不會屈服”
-
泰國任命代總理
-
孫女士被封號,微博回應
-
“有個‘壞習慣’,我進工廠戒不掉,孩子也染上”
-
“股王爭奪戰(zhàn)”后,貴州茅臺發(fā)布兩公告
-
沙利文都麻了:4年白干,當初拉來遏華的盟友現(xiàn)在罵美國是“馬桶”
-
馬克龍拱火:要是這樣,特朗普就又被普京“玩”了
-
美國上訴法院裁定關稅非法,特朗普:你們在摧毀美國
-
英國“準備好介入臺?!保坑⒎老喾裾J
-
外媒又炒作中國赴烏維和部隊,白宮回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