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央文庫歷險記:近兩萬份機密文件是如何 “完璧歸黨”的?
東躲西藏 險中求存
1931年4月24日,時任中央特科負責人的顧順章被捕,并很快叛變,供出了中共武漢地下機關的秘密,還要求面見蔣介石密報中共上海地下黨的詳情。4月28日,國民黨對上海已經進行了連續(xù)三天三夜的大搜捕,警車呼嘯聲、打門聲在上海晝夜不息。根據(jù)顧順章供出的情報,中共中央秘密電臺、中央辦公廳、共產國際駐遠東辦事處等幾十處秘密機關,包括周恩來等人的住處都遭到了軍警和特務的搜捕,然而敵人卻撲了一場空。
原來,長期潛伏在國民黨諜報頭子身邊的中共情報人員錢壯飛,在得知顧順章叛變消息后,25日晚就讓自己的女婿乘末班火車趕往上海送情報,第二日清晨,情報就已經層層上傳至周恩來。在陳云等人協(xié)助下,中共地下機關迅速采取一系列反制措施,緊急疏散了中央機關二百多人。當國民黨反動派到達秘密機關時,絕大多數(shù)都已是人去樓空。
錢壯飛
與此同時,周恩來派人緊急通知中央文庫的首任保管者張唯一,讓他立即將中央文庫全部文件轉移。從戈登路到法租界愷自邇路(今金陵中路),張唯一連夜雇兩輛黃包車將文件運送到自己家中。同年年底,張唯一調任中共上海執(zhí)行局秘書處負責人,難以兼顧中央文庫的工作。1932年,33歲的陳為人從張唯一手中接過接力棒,將二十多箱文件資料運到家中小閣樓保管。
出于對文件藏匿安全性和調閱方便性的考慮,陳為人親自將本來寫在厚紙上的文件重新抄錄,用小字謄寫在薄紙上,裁掉紙張四周的空白寬邊,然后按地區(qū)、時間、問題重新分類裝箱。無數(shù)個不眠之夜的剪抄、歸類、裝訂后,原有的20多箱機密文件被壓縮到6箱,最后成了4箱。有一段時期,陳為人夫婦還將文件混在家具里一起搬到霞飛路一個俄國人家里去住。
白天,陳為人就以湘繡店老板的身份示人,布置得簡單氣派的客廳實際上是為了掩人耳目。為了文庫的安全,文件的進出調動等,都由其妻子韓慧英與張唯一進行交接。然而,天有不測風云,經歷顧順章的叛變一事,潛在的危險無時不在靠近中共地下黨員和中央文庫。
1935年,陳為人租下小沙渡路合興坊15號(今西康路560弄15號),作為中共中央地下檔案庫的保管場所(上海市檔案館藏)
1935年2月,上海中央局秘書處機關遭到敵人的襲擊,多位中共地下黨員被捕,秘書處負責人張唯一也在其中。按照往常慣例,張唯一會去陳為人家里與韓慧英送取文件,變故發(fā)生一天后,韓慧英怎么也沒等到張唯一的身影,而手中恰好有文件急需送出的她,決定次日前往張的住處查看情況。那天,韓慧英來到上海中央局秘書處機關樓前,向上望去,看到二樓窗口的窗簾依舊揚起一角,這是用來表示安全的信號,但她不知道的是,那時的張唯一來不及放下它就已被捕。
于是,上前敲門的韓慧英被特務抓捕,隨即被押送到法租界巡捕房。被捕和審訊時,韓慧英操著一口河北老家的方言,咬定自己不認識什么機關聯(lián)絡點,敵人從她身上和口中搜集不到證據(jù),審訊無果。1935年底韓慧英獲釋。
為護文庫 三人犧牲
韓慧英被捕后,陳為人與黨組織失去了聯(lián)系。為了文庫的安全,他佯裝木材老板,租下一幢免鋪保的二層樓房,將中央文庫轉移。實際上,早年陳為人曾在獄中受過苦并患上了肺病,在沒有黨的經費資助下,不便露面的他早已是個吃不飽飯還帶著三個小孩的窮病人。
韓慧英(右)與妹妹韓慧如的合影。韓慧英被捕后,韓慧如曾參與了保護中央文庫的工作。
保管文庫的幾年時光里,數(shù)不盡的是心酸。當時,陳為人最大的孩子只有六歲,紅薯充饑是家常便飯。家里唯一的一塊干魚片還常常被他蓋在飯碗上,從一樓端上二樓,偽裝表面富有,這一塊魚片一用就是一個月,還要避開孩子的視線,不然孩子就會吵鬧著要吃。一次午飯,沒吃飽的大孩子看見鍋里還有粥,哭鬧著要吃,陳為人哄他說:“我們是吃點心,點心,就是只吃一點點,不能吃飽的?!焙⒆咏又鴨枮槭裁疵刻於际浅渣c心,陳為人只好轉移話題給孩子跳舞,直到把孩子們逗笑,不再嚷著要吃粥。實際上,鍋里的那點粥是陳為人打算留著當晚餐的。
1936年的一天,陳為人與中央特科負責人徐強對上了暗號,終于聯(lián)系上黨組織,在多次深入交談后把徐強帶回家中。6月,陳為人抱病寫下《開箱必讀》。年底,他親自將檔案送到法租界順昌里7號的石庫門房子,移交完文件回到家后他突然大口吐血,昏倒在地。本就患病,長期營養(yǎng)不良仍費心費力保護文庫,勞累過度的他其實已經病入膏肓。1937年3月,在床榻上,年僅38歲的陳為人走完了他的一生。
陳為人起草的《開箱必讀》
陳為人之后,徐強、李云、周天寶、劉釗等多位中共地下黨員相繼承擔起保護中央文庫的重任。1940年秋,保管工作交到了繆谷稔的手中,中央文庫隨后被安置在了康腦脫路(今康定路)生生里一處石庫門房子里。
繆谷稔是黨的老地下工作者了,早年曾以教師職業(yè)為掩護,后因叛徒告密被捕,出獄后,繼續(xù)從事黨的地下工作。與陳為人相似,繆谷稔同樣患有肺病,常常體力不支,但即便如此,在一開始接管中央文庫時,他仍舊雷打不動地早出晚歸,走不少里路去到文件的存放地,翻曬文件,避免文件受潮損壞。后來,因為房東不再租借房子,繆谷稔獲得上級批準后,就將文庫運到自己家中。
繆谷稔
1942年的夏天,一個壞消息傳到繆谷稔家中:鄭文道被日本憲兵隊抓捕后自殺了。鄭文道是黨組織安插入日本高級情報機關的一名中共黨員,為求工作上的絕對保密,鄭文道與家人斷絕聯(lián)系,而眾人也以為他投靠了日本,紛紛與他劃清界限,不知情的戀人還斥責他是“賣國賊”。在被捕前,鄭文道還充當著繆谷稔與中央文庫上級領導者之間的交通員。
被押送至漢口路附近時,鄭文道突然一個縱身跳出了車廂,身負重傷的他當即昏迷。隨后,在醫(yī)院養(yǎng)傷期間,日本特務也不忘對他進行酷刑逼問,軟硬兼施下,他仍未松半分口,日本特務只好將他從審訊室押回病房。途中,鄭文道提出要去廁所,趁敵人不備之際,從四樓病房窗口跳下,28歲的他就以這種方式結束了自己的生命。1981年,上海市人民政府追認鄭文道為革命烈士。
鄭文道去世兩年后,時年39歲患有肺病的繆谷稔終因積勞成疾,在家中病逝。
鄭文道
- 原標題:中央文庫歷險記:近兩萬份機密文件是如何 “完璧歸黨”的?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
- 責任編輯: 吳立群 
-
河南鞏義宋陵上種田,河南考古院:正在進行環(huán)境整治
2021-05-06 23:15 -
百年來,中國共產黨經歷過哪些“至暗時刻”?
2021-05-04 08:17 人間正道·中共建黨100周年 -
累計接待國內外參觀者逾億人次,毛主席故居修繕開放
2021-05-03 15:16 -
基辛格:毛主席親自指示邀請美國乒乓隊訪華
2021-04-24 15:22 中美關系 -
“中國抗戰(zhàn)的希望在西北”
2021-04-20 08:24 中共100個對外交往故事 -
“他是國家占人口80%的農民的化身”
2021-04-19 07:10 中共100個對外交往故事 -
“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中國將是我度過余生的地方”——“紙老虎女士”的六次訪華
2021-04-15 10:19 中共100個對外交往故事 -
“打仗總要死人的…不要是我兒子,就當成一件大事”
2021-04-04 15:32 -
抗美援朝老兵的遺憾:沒能看到臺灣解放,祖國統(tǒng)一
2021-04-04 08:38 人間正道·中共建黨100周年 -
這件國寶級器物,證明三星堆人是“龍的傳人”!
2021-03-24 08:49 -
僅剩70位!南京大屠殺幸存者蔡麗華逝世
2021-03-01 11:24 -
大明之恥,為何后世史官要抹白?
2021-01-28 08:49 觀學院 -
登上《國家寶藏》的王貞儀,是當時“才女”無奈的縮影
2021-01-07 08:27 -
航天603基地入選國家工業(yè)遺產:中國第一個探空火箭發(fā)射場
2020-12-31 08:08 航空航天 -
中組部部長:歷史的苦難不能忘記,前進的腳步永不停息
2020-12-13 11:41 -
南京大屠殺史實展62天,收到20550條留言
2020-12-13 10:24 -
志哀!國家公祭日,南京下半旗
2020-12-13 09:35 觀察者頭條 -
河南發(fā)現(xiàn)2600多年前戎人王級大墓
2020-11-29 22:09 考古 -
央視首次公開毛岸英一段珍貴影像
2020-10-23 09:48 紀念志愿軍抗美援朝70周年 -
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zhàn)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zhàn)爭勝利75周年學術研討會在京召開
2020-08-29 11:07
相關推薦 -
“歐洲人表面支持特朗普,暗中卻試圖破壞” 評論 64“干涉內政!”日本忍不了了,最后一刻取消訪美 評論 124“有個‘壞習慣’,我進工廠戒不掉,孩子也染上” 評論 102美國又下黑手:撤銷三星、SK海力士在華工廠豁免 評論 209最新聞 Hot
-
“歐洲人表面支持特朗普,暗中卻試圖破壞”
-
“反制法”在手,但盧拉“不急于”報復美國
-
胡塞武裝誓言報復
-
行程披露!“普京在華停留如此之久,實屬罕見”
-
“干涉內政!”日本忍不了了,最后一刻取消訪美
-
烏克蘭前議長遭槍殺,澤連斯基發(fā)聲
-
“印度不會屈服”
-
泰國任命代總理
-
孫女士被封號,微博回應
-
“有個‘壞習慣’,我進工廠戒不掉,孩子也染上”
-
“股王爭奪戰(zhàn)”后,貴州茅臺發(fā)布兩公告
-
沙利文都麻了:4年白干,當初拉來遏華的盟友現(xiàn)在罵美國是“馬桶”
-
馬克龍拱火:要是這樣,特朗普就又被普京“玩”了
-
美國上訴法院裁定關稅非法,特朗普:你們在摧毀美國
-
英國“準備好介入臺?!??英防相否認
-
外媒又炒作中國赴烏維和部隊,白宮回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