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包:罵了楊振寧這么多年,今年怎么罵聲變小了?
【文/觀察者網(wǎng)專欄作者 大包】
昨天,大包的朋友圈被兩條消息刷屏了。
一條是楊振寧先生在百歲生日上的演講,隔空回應鄧稼先當年“共同途”的期盼。
另一條就是楊先生在演講中提到的鄧稼先1971年那封回信。
這倒有些讓人意外,筆者印象里大眾對楊先生最津津樂道的是他的黃昏戀,還有“貢獻有多大”“當年為什么不回國”“現(xiàn)在回來是不是養(yǎng)老”這樣的質(zhì)疑。但像今年這樣,輿論不同以往,祝福和追捧遠遠大于抹黑,僅僅是因為恰逢楊先生百歲生日嗎?
楊振寧
同一天,還有一條關于科學家的新聞讓人動容。
今天,中國農(nóng)民豐收節(jié)。在袁隆平母校西南大學,不少學生來到袁老手捧稻穗的雕像前,獻花悼念。學生們說會接力完成袁老禾下乘涼夢:“在稻香滿穗時來看您,您一定很欣慰”;“今天我也乖乖把飯吃完了,袁爺爺,您看到了嗎?”……
鄧稼先、袁隆平、鐘南山這些“國士”,如今越來越受到尊敬,不僅僅是因為人們敬仰他們的學問。
中國農(nóng)民豐收節(jié),在袁隆平母校西南大學,不少學生來到袁老手捧稻穗的雕像前,獻花悼念。
這些年,因為建言中國今天不宜建造超大對撞機,公眾了解到的楊振寧對物理學的未來是比較悲觀的,由于年齡的關系,他更不可能有什么新的學術貢獻。他并沒有展現(xiàn)那種“相信人類的智力是無限的,而自然現(xiàn)象的深度是有限”的大無畏勇氣,反而顯得更“老成謀國”,會指出人和社會的局限性。
但他在祖國的公眾形象卻越來越好,究其原因,就像楊先生所說的:“我的身體里循環(huán)著的是父親的血液,是中華文化的血液?!?
楊先生說,他和聯(lián)大同學們,成長在中華民族史上似無止盡的一個長夜中。十幾年前,他給自己的書起名《曙光集》,是因為中華民族終于走完了這個長夜,看見了曙光。他當時85歲了,認為自己看不到天大亮了。沒想到此后10年間,國內(nèi)和世界都起了驚人巨變。曙光已轉(zhuǎn)為晨曦,所以他又給新書取名為《晨曦集》。
大科學家的晚年,百歲演講,念念不忘的是新中國的巨變,是中國人自己制造的原子彈,是老朋友鄧稼先。
與楊振寧一同成了熱搜詞的,還有愛因斯坦。他們曾經(jīng)是同事,楊振寧的科學貢獻也可以與愛因斯坦比肩。美國歷史學家丹尼爾?布爾斯廷在他的《文明的歷史》一書中,這樣講述愛因斯坦:
“他知道自己快要死亡,他要求看他的方程式和未完成的謝絕當以色列總統(tǒng)的聲明。他拿起方程式,對守在床前的兒子抱怨道:‘要是我多懂點數(shù)學就好了。’”
在這個悲壯的敘述中,大科學家的晚年,念茲在茲的是方程式,是數(shù)學,而自己的民族同胞、世俗政治,則似乎是沒有興趣的。
在曾經(jīng)的主流敘事中,科學是沒有國界的,科學家應該追求的是純粹的知識,人類心智的榮耀?!俺劦溃λ揽梢印?,這個道,肯定不包括楊振寧所期待的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曙光。
愛因斯坦的晚年,英雄遲暮,孤獨堅持統(tǒng)一場論,這位科學巨匠也在他的長夜中追尋著他的曙光。這樣的赤子形象,被“主流價值”所高度崇尚,被長期塑造為科學家的典范。
對科學家來說,后一種境界是更高的,更純粹的,更普適的,這是一種被長期灌輸給公眾的印象。其源頭,往往被追溯到西方文化和古希臘思想之根中。阿基米德對羅馬士兵說“別打擾我的圓圈”,成了科學家最著名的遺言。
-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
- 責任編輯: 吳立群 
-
跨越式突破!中國首次在實驗室實現(xiàn)人工合成淀粉
2021-09-24 08:30 科技前沿 -
榮耀Magic3系列再出王牌:多主攝融合影像技術
2021-09-22 21:49 大公司 -
“美對華發(fā)動芯片戰(zhàn)爭,是晚期資本主義的病態(tài)”
2021-09-20 08:29 -
-
車規(guī)級芯片,中國還有多大差距?
2021-09-16 23:56 新能源汽車 -
手機“中國芯”沖擊10%市場份額!
2021-09-16 17:20 5G -
明天,神舟十二號飛船返回地球
2021-09-16 13:26 航空航天 -
90天!神舟十二號撤離空間站,刷新紀錄
2021-09-16 09:32 航空航天 -
已運行30年,大陸首座核電站運行許可證又續(xù)了20年
2021-09-13 14:47 核電 -
古巴等六地小米手機被限制使用?知情人士:排查水貨,已解封
2021-09-12 14:03 大公司 -
百萬美元“未來科學大獎”揭曉:袁國勇、裴偉士獲生命科學獎
2021-09-12 11:03 -
國產(chǎn)商業(yè)亞軌道飛行器試驗成功
2021-09-12 10:58 航空航天 -
楊元慶:“新IT”為后疫情時代新引擎,未來3年研發(fā)投入翻番
2021-09-08 11:13 上市公司 -
我國成功發(fā)射高分五號02星
2021-09-07 11:46 航空航天 -
祝融號9月就要失聯(lián)了?
2021-09-07 11:06 -
恒星合并引起新型超新星爆發(fā)被證實:此前只是理論預測
2021-09-06 07:19 -
印有“中國載人航天”物體沖上日本沙灘,兩周前曾卡在礁石上
2021-09-01 15:48 航空航天 -
中科院研究:新冠病毒的起源符合自然進化過程
2021-09-01 12:04 新冠肺炎抗疫戰(zhàn) -
神舟十二號航天員在軌拍攝作品震撼來襲!
2021-08-31 13:45 航空航天 -
高通和中興通訊完成5G毫米波測試
2021-08-27 21:24 5G
相關推薦 -
歐洲哀嚎:被中美夾擊,地獄般的屈辱沒完了… 評論 25官宣:中國進一步縮小與美國差距 評論 19真上火了,“中國要是搶先登月,NASA就丟了大人” 評論 235“重生之我在美國寫霸總”,短劇出海能逆襲好萊塢嗎? 評論 120最新聞 Hot
-
歐洲哀嚎:被中美夾擊,地獄般的屈辱沒完了…
-
特朗普急了 :改條約,賣狠的!
-
官宣:中國進一步縮小與美國差距
-
加拿大:將評估對華電車、鋼鋁關稅
-
副首相辭職,“斯塔默再遭重擊”
-
泰國兩年內(nèi)迎來第三位總理:是華裔還會說廣東話
-
科技無國界?那這是…
-
普京:敢來,就打
-
小肯尼迪情緒崩潰:美國會是世界上“病得最重”的國家
-
委內(nèi)瑞拉出手反制,F(xiàn)-16戰(zhàn)機飛越美驅(qū)逐艦
-
韓議員訪華觀禮:都怪尹錫悅瞎搞,讓我們落后中國
-
九三大閱兵后,北約秘書長急了
-
“清澈的愛只為中國”,陳祥榕的照片到了閱兵現(xiàn)場
-
“中國是我們的一盞明燈”
-
“幸好掌握在中國手里”,九三閱兵獲各國網(wǎng)友點贊
-
特朗普又威脅歐洲:不許買俄油,得對華施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