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謝耘:人工智能至今仍不是現(xiàn)代科學,人們卻熱衷用四種做法來粉飾它
【文/謝耘】
“人工智能”一詞是在1956年夏天在美國達特茅斯學院舉行的一個研討會上提出來的。從此,它成為了人類試圖用現(xiàn)代科學與技術(shù)手段來復(fù)現(xiàn)人類所具有的智能的這一工作領(lǐng)域的正式學術(shù)名稱。
但是“人工智能”的開山鼻祖,卻并不是這次參會的人,而是大名鼎鼎的圖靈。
圖靈被尊為人工智能之父,原因在于在人們糾纏于如何定義或描述什么是人類的“思考”或所具有的“智能”的時候,他“巧妙”地避開了這個問題。于1950年在一篇論文中他提出了一個“可操作”的判定機器是否具有了與人一樣的“思考”能力的測試方法,即著名的“圖靈測試”。
有趣的是這篇《計算機器與智能》的論文并不是發(fā)表在科學類雜志上,而是刊登在心靈學會的季刊《心靈(Mind)—心理學與哲學》上(A. Turing,“Computing Machinery and Intelligence”,《Mind》,59(236):第433-460頁,1950)。
刊載圖靈論文的期刊
圖靈測試,簡單地說就是讓一個人(詢問者)只通過鍵盤與顯示器與在另外一個與其嚴格隔離的房間里的“智能體”對話,這個“智能體”可能是一個人,也可能是一臺機器。對話內(nèi)容不限。如果經(jīng)過一段時間的對話,一臺機器給出的回答讓這個詢問者無法確定它是人還是機器,則這臺機器便被認為具有了與人一樣的“思考”能力,也就是智能。
圖靈之并沒有限制對話內(nèi)容,因為我們無法確定智能的邊界在哪里。
圖靈測試示意
由于這個測試過程只通過鍵盤與顯示器進行,所以它將人的“思考能力”與其它特征做了有效的隔離,如文中所說“在人的物質(zhì)與知識能力之間劃了一條鮮明的分割線”;另外詢問者只看輸入和輸出結(jié)果,所以這是一個黑箱測試,避開了對機器和人“思考”的內(nèi)在機制過程這一復(fù)雜問題的關(guān)注。
圖靈在文中針對9個與他立論相關(guān)的挑戰(zhàn)性問題做了討論。但是這9個問題中,前8個都不是針對圖靈測試本身的疑問,而是針對“機器是否能思考”這個問題的,這是他論文價值的前提。只有第9個所謂的超感知問題與圖靈測試有一點關(guān)系。但這個問題已經(jīng)進入到“玄學”領(lǐng)域了,不屬于科學研究的范疇。所以不能認為圖靈設(shè)想的這些問題是對圖靈測試本身的疑問。
70多年來,對于圖靈測試有許多討論,但是所有的討論似乎都遺漏或忽視了一個關(guān)鍵的問題。下面這句來自一篇綜述性文章的話,典型地反映了這個情況:
“圖靈測試的重要特征首先在于它給出了一個可操作的智能定義,也就是根據(jù)對一些列特定問題的反應(yīng)來決定一個客體是否是智能體,這就為判斷智能提供了一個客觀標準,從而避免了有關(guān)智能本質(zhì)的無謂爭論?!保ㄋ斡绖?,“圖靈測試:哲學爭論及歷史地位”,《科學文化評論》,第8卷第6期,第42-57頁,2011年)
圖靈測試確實是“可操作”的,所以它不是哲學思辨性的。但是它是如上所述的一個遵循“客觀標準”的測試嗎?這是一個非常基本而重要的問題。因為現(xiàn)代科學的基礎(chǔ)前提便是客觀性,離開了客觀性就不再是真正意義上的“科學”。
我們不難發(fā)現(xiàn),圖靈測試是一種主觀評價方法,不是客觀性測試。它的“可操作性”讓其具有了現(xiàn)實可落地性,但是并沒有導(dǎo)致它具有客觀性?;蛟S有人會說,我們可以用足夠多的人去做測試,然后再對這些人的評價結(jié)果做平均豈不就消除了個體的主觀性了嗎?
科學講的客觀性并非此意??茖W的客觀性是指任何人做同樣的測試,結(jié)果都是一樣的,與具體測試人的主觀意識無關(guān),而不是通過對眾多測試做“平均”去獲得與個體主觀判斷的無關(guān)性。
相對論中講不同的觀察者看到的情況可以不一樣,這種不同并非緣于觀察者的主觀意識,而是取決于觀察者所處的客觀地位(所謂的參照系)。所以這種不同依然具有明確的客觀性。
“2014年英國《每日電訊報》報道,一臺由俄羅斯人弗拉基米爾·維西羅夫(Vladimir Veselov)創(chuàng)立的模擬13歲小男孩的人工智能軟件尤金·古斯特曼(Eugene Goostman)通過了‘標志性的’圖靈測試。在2014年舉行的共有5臺超級計算機參賽的圖靈測試競賽上,尤金·古斯特曼設(shè)法讓測試人相信被測試者33%的答復(fù)為人類所為。這一測試成功正逢圖靈去世60周年紀念,被認為是人工智能領(lǐng)域里程碑式的突破。”(圖靈測試-百度百科)
2022年大語言模型興起后,更多的系統(tǒng)“通過了圖靈測試”。但是這一切,都沒有產(chǎn)生公認的“機器已經(jīng)具有了與人一樣的思考能力”的結(jié)論,雖然不斷流行著各種聳人聽聞的說法。這從一個側(cè)面說明,圖靈測試這種黑箱主觀評價方法,并不是一種衡量機器是否有與人一樣思考能力的具有客觀性的科學測試標準或方法。
事實上,在圖靈這篇論文開篇的核心便是這樣一種主觀方法,所以不難理解,論文的后續(xù)內(nèi)容中,還有許多與科學規(guī)范要求相悖的論述,比如將猜測當作事實,并且基于猜測和類比去下明確的論斷。
在展望未來的時候,圖靈寫道:“(為了讓機器像人一樣思考)恐怕根本不需要再增加機器的操作速度?,F(xiàn)代機器中那些可以認為相當于(大腦)神經(jīng)細胞的部件的工作速度大約超過了神經(jīng)細胞的一千倍?!保ā癐t is probably not necessary to increase the speed of operations of the machines at all. Parts of modern machines which can be regarded as analogs of nerve cells work about a thousand times faster than the latter.”)
事實上,不要說當初,就是在今天我們對人腦神經(jīng)細胞到底是怎樣工作的依然知之甚微,我們沒有掌握多少依據(jù)去說計算機中哪些部件的什么功能當于這些細胞的哪些具體功能作用,這些思考充其量只能是一種不知是否有意義的粗糙類比;在這個基礎(chǔ)上去比較兩者的工作速度是沒有意義的;而基于這種速度的比較去做進一步的推斷,就更沒有說服力了。
換句話說,圖靈的這個陳述只能算是一些相互關(guān)聯(lián)的有待檢驗的推測,而不是基于事實的嚴謹論證的結(jié)論。這段話的第一句,確實加了“恐怕”這樣的推測字眼,但是后面提供的推測基礎(chǔ)的陳述卻用了肯定句式,意在陳述確鑿的事實。
科學探索中,當然需要做各種推測、猜想、類比等等不可避免地帶有主觀色彩、未必一定有意義的工作。在探索中,這些工作的必要性與價值毋庸置疑。但是這些工作是探索的過程,不是下科學論斷的依據(jù)或方法。科學本身,或稱科學的論斷只能是事實或基于事實與嚴謹?shù)姆治稣撟C結(jié)果。
如果作為一篇心理學的論文,那些主觀色彩或不嚴謹可能都不是大問題,因為心理學還不是現(xiàn)代意義的科學。而且這篇文章本來也是發(fā)表在心理學刊物上的。但是,如果把它作為現(xiàn)代科學意義上的論文,就會產(chǎn)生眾多顯性與隱性的不良后果。
不幸的是,后人好像確實把它作為了科學論文來看待,并且被當作了以科學的面目出現(xiàn)的“人工智能”學科的奠基之作。圖靈測試被認為是“為判斷智能提供了一個客觀標準”,圖靈也因提出圖靈測試而被尊為“人工智能之父”。不知到這一切是否符合圖靈寫作此文的初衷。
-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
- 責任編輯: 李泠 
-
“俄羅斯人認為中國的產(chǎn)品不好”,這說法誤解了一個現(xiàn)實
2025-05-21 07:38 解碼俄羅斯 -
我國成功發(fā)射中星3B衛(wèi)星
2025-05-20 20:46 航空航天 -
重要突破!鴻蒙電腦正式發(fā)布
2025-05-19 15:55 科技前沿 -
星辰大海第二站,天問二號為何選它?
2025-05-18 22:45 航空航天 -
2025,中美AI纏斗將進入白熱化階段
2025-05-17 09:28 心智觀察所 -
東南亞人群基因密碼破譯,填補“最后一塊拼圖”
2025-05-15 06:48 科技前沿 -
超1000公里!全球首例,成功接通
2025-05-14 21:20 -
全球首個太空計算衛(wèi)星星座成功入軌
2025-05-14 20:18 航空航天 -
馬來西亞半導(dǎo)體的“冰與火之歌”
2025-05-14 15:01 心智觀察所 -
國內(nèi)推力最大液氧甲烷發(fā)動機完成首次整機試驗
2025-05-13 18:04 航空航天 -
獨家對話|李治軍:國產(chǎn)操作系統(tǒng)與具身智能的雙向奔赴
2025-05-13 12:24 心智觀察所 -
打破技術(shù)壁壘!我國自主研發(fā)機載大氣探測設(shè)備
2025-05-12 21:27 -
教育部:小學階段禁止學生獨自使用開放式內(nèi)容生成功能
2025-05-12 14:30 中西教育 -
車載通信為何是國產(chǎn)替代的薄弱環(huán)節(jié)
2025-05-11 09:04 心智觀察所 -
我國科學家實現(xiàn)1.36公里外毫米級目標的高分辨成像
2025-05-10 19:19 科技前沿 -
空投測試成功!我國在這一領(lǐng)域?qū)崿F(xiàn)技術(shù)跨越
2025-05-10 15:01 -
我國自主研制!這一核心部件首次實現(xiàn)
2025-05-10 14:51 中國精造 -
水泥能發(fā)電還能儲電?我國科學家最新成果公布
2025-05-10 14:51 科技前沿 -
-
我國第四代自主量子計算測控系統(tǒng)“本源天機4.0”發(fā)布
2025-05-06 15:10
相關(guān)推薦 -
最新聞 Hot
-
行程披露!“普京在華停留如此之久,實屬罕見”
-
“干涉內(nèi)政!”日本忍不了了,最后一刻取消訪美
-
烏克蘭前議長遭槍殺,澤連斯基發(fā)聲
-
“印度不會屈服”
-
泰國任命代總理
-
孫女士被封號,微博回應(yīng)
-
“有個‘壞習慣’,我進工廠戒不掉,孩子也染上”
-
“股王爭奪戰(zhàn)”后,貴州茅臺發(fā)布兩公告
-
沙利文都麻了:4年白干,當初拉來遏華的盟友現(xiàn)在罵美國是“馬桶”
-
馬克龍拱火:要是這樣,特朗普就又被普京“玩”了
-
美國上訴法院裁定關(guān)稅非法,特朗普:你們在摧毀美國
-
英國“準備好介入臺海”?英防相否認
-
外媒又炒作中國赴烏維和部隊,白宮回應(yīng)
-
美國又下黑手:撤銷三星、SK海力士在華工廠豁免
-
美歐持續(xù)重壓,最后一刻西班牙“毀約”
-
對華問題,普京最新表態(tài)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