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印度反導,能對付朝鮮導彈不?
關鍵字: 大氣層外反導朝鮮彈道導彈北極星-2大地
為了實現這一目標,朝鮮需要的彈道核導彈需要具備以下幾個特點:
首先,射程1000-2000公里,足以覆蓋日本全境,向南可以打到沖繩,向北可以打到北海道,向南可以夠到沖繩,這就夠了,美國在亞太的最重要的基地都成了朝鮮的“人質”了。
其次,要能帶核彈頭,這不用說了,朝鮮不可能造出數千枚“北極星2”導彈的,就像他們用走私零件“攢”米格-29一樣,撐死了“攢”出個不到100枚,就已經非常了不起了??紤]到朝鮮不可能掌握高精度的捷聯慣導技術,它的導彈圓概率誤差可能是數百米級別,那么不帶核彈頭的話就沒有任何意義了。
第三,要用固體燃料,能夠開出洞庫幾分鐘就發(fā)射。迄今為止,美韓針對朝鮮搞的“殺傷鏈”主要就是結合陸海空天電各種偵查手段,持續(xù)偵察朝鮮的導彈發(fā)射陣地,發(fā)現朝鮮發(fā)射的準備后馬上進行打擊,以現代技術,這個過程可能很短。朝鮮現有的“火星”系列液體燃料導彈顯然無法滿足要求。
伊朗此前曾展示其不惜重金建設的地下導彈發(fā)射洞庫,導彈能直接從封閉的發(fā)射窖里面射出來,這樣就可以讓對方難以發(fā)現其液體燃料導彈的發(fā)射跡象。但朝鮮不大可能用同樣的辦法,畢竟伊朗那種洞庫發(fā)射導彈的尺寸太小,而從洞庫里發(fā)射大型液體燃料導彈,需要面臨的技術難題也不是一時半會能克服的。當初中國的東風-4導彈也平時藏在洞庫,戰(zhàn)時拉出來發(fā)射的,可見大型導彈地窖發(fā)射沒什么前途。
綜合上述3個要求,我們就看到了“北極星2”的基本設計。
如果朝鮮有了足夠數量的“北極星2“和核彈頭,并將其配置在此前已在”勞動“導彈試射中露過臉的洞庫掩體里,那么美國對朝鮮動武的可能就將變得非常渺茫了,韓國也別整天想著”北上“了。
“北極星-2”導彈載車,可以看到整個載車頗有蘇聯風格,但明顯要粗糙得多
從這次朝鮮導彈發(fā)射車的細節(jié)我們很容易看到很多蘇聯導彈的設計元素,比如導彈發(fā)射筒的環(huán)控系統管道,外形就很接近“白楊”導彈。這是很耐人尋味的,此前朝鮮一系列導彈身上體現出了不少蘇聯上世紀70-80年代各型導彈上似曾相識的設計。
而從朝鮮導彈研制的技術路線上來看,我們則可以發(fā)現,朝鮮基本是在對中國60-70年代的導彈技術發(fā)展路線亦步亦趨的。中間當然也有碰運氣看能不能“突破“一下的東西,但最終還是落實在固體燃料機動式中程導彈上面了。畢竟前面有“大哥”已經把路給趟出來了,“小弟”跟著走就行了,看他們的“火星-13”原始設計那么明顯的接近中國的東風-22導彈方案(當然在中國,因為大直徑固體燃料技術突破,就直接放棄了液體燃料的東風-22,直接上固體的東風-31了),就可以知道朝鮮導彈研制人員心目中的技術路線應該是什么樣子了。
РТ-15中程彈道導彈(8K96)北約代號SS-14,這次朝鮮的發(fā)射載車和其有異曲同工之妙
因為朝鮮只需要讓導彈從洞庫里開出來到陣地上發(fā)射,所以,“北極星2”沒有使用以前“火星10”號那樣的輪式TEL發(fā)射車,或者KN-08用的那種更難弄到的世界頂級水平的發(fā)射車,而是使用了類似蘇聯60-70年代沒完成MAZ-547之前給各種中遠程導彈使用的履帶式發(fā)射車,把“5對負重輪”(T-62)硬是加長到“8對負重輪”就行了,這對于朝鮮來說不是太難的事情。
之前高卓曾經在評論朝鮮導彈的時候說過“不折騰不行,這是他們的性格”,從這回“北極星2”來看, 朝鮮還真是“折騰”到位了。
基本上來說這就是朝鮮目前技術水平能做出的最符合其實際需要的導彈,可能也是朝鮮核導彈階段性的一個“終點”了。接下來,就看他們是否有本事生產幾十枚,并給它配上彈頭了。
其實全世界搞導彈的人都是“折騰”的,中國在60年代能提出“環(huán)球導彈”東風-6,美國40年代能上馬錢學森提出的航天飛機項目,蘇聯能開發(fā)第一級有33臺發(fā)動機的N-1火箭,就不許朝鮮人做做夢,“山寨“中國導彈發(fā)展路線了?
中國掌握東風-21技術后很快又突破了更大直徑的固體燃料發(fā)動機技術,隨后放棄東風-22方案,開始研制東風-31。不過這個突破對于基礎技術薄弱的朝鮮來說,恐怕要難不少
所以,以朝鮮“不折騰不是性格”的習慣,“北極星2”應當不會是他們導彈技術開發(fā)的最后終點,金正恩下一步會放什么大煙花,我們還需要拭目以待。
-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
- 請支持獨立網站,轉發(fā)請注明本文鏈接:
- 責任編輯:王宇波
- 最后更新: 2018-05-17 21:19:42
-
聯合國發(fā)視頻:感謝中國維和貢獻!
2018-05-17 16:34 觀網看片 -
禍不單行,臺軍另一“精銳”也出傷人事故
2018-05-17 15:00 臺灣軍事 -
拒絕“簡單粗暴”,體能訓練科學化帶來大變化
2018-05-17 11:47 習主席帶領我們強軍 -
蘇丹宣布中國“山鷹”教練機入役
2018-05-17 08:59 -
“漢光”預演出意外:臺軍傘兵墜地重傷
2018-05-17 08:15 臺灣軍事 -
美國第一架CH53K重型直升機服役
2018-05-17 08:15 -
防這個?美軍要求研制“雷達隱身”軍服
2018-05-16 13:37 -
朝警告美國后 美戰(zhàn)略轟炸機缺席聯演
2018-05-16 10:00 朝核危機 -
美國V-280傾轉旋翼機實現平飛
2018-05-16 09:19 -
日本月內部署首架自行組裝F35A
2018-05-16 09:00 日本 -
國產航母首任艦長同學:他聽飛機聲就知道發(fā)動機型號
2018-05-15 19:16 中國航母 -
美新片《驅逐艦》表現抗擊“神風特攻”歷史
2018-05-15 10:48 -
13年后,韓國第2艘兩棲攻擊艦下水
2018-05-15 09:10 三八線之南 -
臺媒:解放軍干擾機昨天于海峽中線以西巡航
2018-05-15 08:15 長空鑄劍 -
解放軍駐吉布提基地實戰(zhàn)演習
2018-05-15 08:00 -
臺軍:自造護衛(wèi)艦不上“神盾”了
2018-05-14 11:40 臺灣軍事 -
6架!運20同框數量再破紀錄
2018-05-14 09:20 中國大飛機 -
連史尷尬:“大功三連”人人學,本連榮譽一知半解
2018-05-14 07:25 習主席帶領我們強軍 -
他執(zhí)掌首艘國產航母
2018-05-13 13:30 中國航母 -
重磅發(fā)布!我國第二艘航母首次出海試驗
2018-05-13 08:05 觀察者頭條
相關推薦 -
歐盟放話:不賠錢,俄羅斯被凍結資產別要了 評論 241“歐洲人表面支持特朗普,暗中卻試圖破壞” 評論 107“干涉內政!”日本忍不了了,最后一刻取消訪美 評論 129“有個‘壞習慣’,我進工廠戒不掉,孩子也染上” 評論 108最新聞 Hot
-
“歐洲人表面支持特朗普,暗中卻試圖破壞”
-
“反制法”在手,但盧拉“不急于”報復美國
-
胡塞武裝誓言報復
-
行程披露!“普京在華停留如此之久,實屬罕見”
-
“干涉內政!”日本忍不了了,最后一刻取消訪美
-
烏克蘭前議長遭槍殺,澤連斯基發(fā)聲
-
“印度不會屈服”
-
泰國任命代總理
-
孫女士被封號,微博回應
-
“有個‘壞習慣’,我進工廠戒不掉,孩子也染上”
-
“股王爭奪戰(zhàn)”后,貴州茅臺發(fā)布兩公告
-
沙利文都麻了:4年白干,當初拉來遏華的盟友現在罵美國是“馬桶”
-
馬克龍拱火:要是這樣,特朗普就又被普京“玩”了
-
美國上訴法院裁定關稅非法,特朗普:你們在摧毀美國
-
英國“準備好介入臺?!??英防相否認
-
外媒又炒作中國赴烏維和部隊,白宮回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