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從巴爾的摩出發(fā) 奧巴馬離林肯還差一步
關鍵字: 巴爾的摩騷亂奧巴馬演講奧巴馬與安倍晉三會談美國種族問題種族歧視種族平等民主烏托邦美國黑人學案本周一,奧巴馬帶安倍參觀了林肯紀念堂,同一天,巴爾的摩市發(fā)生了大規(guī)模騷亂。而在第二天與安倍的共同記者會上,奧巴馬正式回應了騷亂事件。
歷史似乎在暗示著什么。參觀林肯紀念堂本不在正式的計劃行程之內,像是一個隨意的安排。但就在同一天發(fā)生了大規(guī)模黑人暴動,兩個事件之間于是有了某種意味深長的聯(lián)系。
不知道是否受到了林肯的啟示,奧巴馬在第二天的記者招待會上,離開與安倍會談的主題,就巴爾的摩騷亂發(fā)表了一個頗為深刻的看法。其原話是:“(這類事件)是一個緩慢發(fā)展的危機。已經(jīng)有很長時間了。這不是剛發(fā)生的,我們不應該假裝它是新問題。”
奧巴馬說,巴爾的摩不是剛發(fā)生的新問題。
很長時間是多長?總統(tǒng)先生沒有解釋。從林肯解放黑奴算起?恐怕他不敢這么說。但他呼吁美國正視這個問題,不要再假裝看不懂事情的緣由,這里明顯表達了此等意思:同類事件是歷史發(fā)展的必然結果。
也就是說,因黑人民眾死于白人警察之手而激起的大規(guī)??棺h和騷亂,以及涉及到的種族關系、社會公正、人人平等、民主理想等一系列深層問題,其起因主要不在現(xiàn)實的情勢中,而在美國的歷史中。
奧巴馬此言不俗,已堪比林肯語錄,因為他直接揭穿了美國一直在“假裝”不明白問題所在這一重大事實真相。更有戲劇性的是,這一深刻反省之舉,恰恰發(fā)生在與安倍一起活動的場合,身邊就站著這位一直裝傻充愣、假裝不明白日本的問題所在、從不深刻反省歷史的現(xiàn)任日本首相。
不用說,誰都不指望安倍首相也會如此直截了當,承認日本與中韓等國的緊張關系并不是新的問題,批評日本不應該假裝這種沖突與歷史無關。對照之下,奧巴馬的反省之舉尤其值得給予肯定。
一旦美國開始真正的反省
至遲自去年11月下旬的弗格森騷亂之后,輿論界就不再把這類事件當作個案看待了,“弗格森現(xiàn)象”一詞開始流行,泛指模式幾乎完全一樣的同類騷亂。
奧巴馬在對弗格森事件的回應中,承認這是“美國的問題”。他說,作為美國首位黑人總統(tǒng),他對那些感到遭遇司法不公的少數(shù)族裔感到“同情”。同時他立即采取行動,派美國首位非洲裔司法部長霍爾德對全美國的政策執(zhí)行體系展開審查,逐個社區(qū)地采取措施,確保執(zhí)法對于這個國家的每一個公民都是公平的。
“美國的問題”于是被化約為“黑與白”的問題。其基本邏輯是:美國的法律本身沒有問題,憲法修正案是公平的,人人平等的原則是公正的,頻頻出現(xiàn)問題,都是在法律的執(zhí)行和原則的落實環(huán)節(jié);那么,現(xiàn)在是黑人總統(tǒng)加上黑人司法部長,應該可以了吧?最高權力握在了咱們兄弟手中,看那些不懷好意白人還怎么玩花招?
歷史從不吝惜諷刺。才半年不到,在這個規(guī)模超過弗格森幾十倍、距離首都華盛頓只有40英里、連市長和警察局長都是非洲裔的中心城市巴爾的摩,同樣的一幕再次上演。劇本是一樣的,臺詞都是一樣的:你不給我公正,我就不給你和平!
不太可能再靠膚色政治解決問題了。就在巴爾的摩騷亂爆發(fā)之前幾個小時,美國歷史上首位非洲裔女性司法部長林奇剛剛履新,她的前任霍爾德部長已因過于偏袒少數(shù)族群而飽受來自警察部門的批評,并早早提出了辭職。作為第二位非洲裔司法部長,她不可能再繼續(xù)老一套的做法,但如果再搖擺回來,貌似公正地有意偏袒警方,不是對當前局勢火上澆油嗎?
林奇面前已是死胡同。從上到下,黑人總統(tǒng)、黑人部長、黑人市長、黑人警長、黑人占多數(shù)的警察部隊…,政治領域里各種“種族平等”的表面文章都已做完,但該發(fā)生的還是照樣發(fā)生,而且越來越嚴重。所謂的“美國的問題”,單靠行政和執(zhí)法權力分配上的“結果平等”甚至矯枉過正來解決,已證明此路不通。
比起幾個月前的弗格森,今天的奧巴馬已認識到這其實是“一個緩慢發(fā)展的危機”,而且承認危機已經(jīng)持續(xù)很長時間了。這是很大的一個進步,只要再多說一句,也就差不多碰到真理了:危機的根源,也許恰恰就在對“結果平等”的虛妄追求本身!
不知道奧巴馬是不是真的反省到了這一層:林肯解放黑奴沒有錯,因為“人人生而平等”可以作為信條;但美國社會從林肯至今150年,這中間肯定有什么地方出了錯,而且不是出在執(zhí)行和落實環(huán)節(jié)上,是出在法律原則本身!
最難放棄的一種烏托邦
現(xiàn)在回想20世紀中期的美國“偉大社會”綱領,1964年民權法、1965年選舉權法,美國社會在種族、膚色、信仰、性別、血統(tǒng)之間的完全平等,被確定為聯(lián)邦法律。對于這些法律所體現(xiàn)的平等理想,約翰遜總統(tǒng)曾經(jīng)充滿激情地宣稱:“不只是作為一種權利和理論的平等,而是作為一種事實和結果的平等”。
高調張揚民主原則總是激動人心的,一人一票普選、個人權利至上、民主國家、自由人民…閃閃發(fā)光的大詞令人熱血沸騰,從雅典到費城,兩千多年來的人類夢想不就在美國這個上帝的“應許之地”實現(xiàn)了嗎?
今天的人們都已明白,這同樣也是烏托邦,追根溯源,就是早期啟蒙思想家所設計的那個用于替代基督信仰的“公民宗教”,早晚也要因為走向極端、走向反面而經(jīng)歷破滅。如果說與其他烏托邦有什么不同,只是這種“自由民主烏托邦”最難以割舍放棄,因為所有人都會自認為是民主主義者,無法客觀地反省。法國政治學者巴迪歐曾這樣說道:“只有將‘民主’從我們所棲身的世界里革除,冒險放棄民主主義者身份,并由此被‘所有人’蔑視的時候,我們才能獲得世界的真相。”
這就是奧巴馬當前的困境。在經(jīng)歷了第N+1次黑人騷亂的強烈震蕩之后,他終于觸摸到問題的深層,也很可能接近了“世界的真相”,但最后的那一步也許再也邁不出去了,因為公開承認美國高調的民主原則是烏托邦,是白日夢,必須毅然放棄,回歸現(xiàn)實,就意味著抽掉了美國的精神支柱。
但如果繼續(xù)自我欺騙,試圖用高調的公正去修補高調的平等,進一步推高民主理想,結果只會是理想與現(xiàn)實的差距進一步拉大,民眾的欲求越來越多,直到無法滿足,警察的任務越來越重,直到無法完成,最終就是暴亂頻發(fā),社會崩潰。
150年前,林肯總統(tǒng)因強力促成真實民主的成功而成為偉人,今天的奧巴馬,如果能做到公開反省虛妄民主的失敗,也將會被記入歷史。
庸人和偉人,只差這一步。
-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
- 請支持獨立網(wǎng)站,轉發(fā)請注明本文鏈接:
- 責任編輯:李亢
-
“有個‘壞習慣’,我進工廠戒不掉,孩子也染上” 評論 28美國又下黑手:撤銷三星、SK海力士在華工廠豁免 評論 201外媒又炒作中國赴烏維和部隊,白宮回應 評論 181白忙活了?“特朗普大發(fā)雷霆,怒噴烏歐不切實際” 評論 142“收獲季到了,美國大豆卻又遭‘當頭一棒’” 評論 73最新聞 Hot
-
“有個‘壞習慣’,我進工廠戒不掉,孩子也染上”
-
“股王爭奪戰(zhàn)”后,貴州茅臺發(fā)布兩公告
-
沙利文都麻了:4年白干,當初拉來遏華的盟友現(xiàn)在罵美國是“馬桶”
-
馬克龍拱火:要是這樣,特朗普就又被普京“玩”了
-
美國上訴法院裁定關稅非法,特朗普:你們在摧毀美國
-
英國“準備好介入臺?!??英防相否認
-
外媒又炒作中國赴烏維和部隊,白宮回應
-
美國又下黑手:撤銷三星、SK海力士在華工廠豁免
-
美歐持續(xù)重壓,最后一刻西班牙“毀約”
-
對華問題,普京最新表態(tài)
-
投訴“魯迅夾煙墻畫”當事人,道歉了
-
民生銀行半年報:凈利潤下降4.87%、資產(chǎn)總額下降0.59%
-
光大銀行半年報:營收下降5.57%,但凈利潤增長0.55%
-
俄方:普京與金正恩會晤正在醞釀中
-
“意在制衡中國”,中方警告美日
-
鳩山將出席九三閱兵,日本政府回應
-